李冉
交通道路護欄具有阻攔不良的交通行為的功能,可以阻攔試圖橫穿馬路的行人或自行車或機動車輛。它要求護欄有一定的高度,一定的密度(指豎欄),還要有一定的強度。
護欄最初功能的“阻隔通行”,逐漸衍伸出“分流”、“警戒”、“美觀”等其他功能。其中最常見的是“京式(U型)護欄”和“圓柱不銹鋼(一字)護欄”。分流護欄用于分隔雙向車道,車道與人行道。事與愿違的是,原本用來保護行人的護欄卻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
頻頻成為“馬路殺手”
近幾年來,全國各地已經(jīng)發(fā)生了多起因頭部卡在護欄中而喪命的事例。2月27日上午,在武漢漢口黃浦大街雷院公交車站,一名女青年不慎摔倒,脖子卡在公交車站旁自行車道邊的護欄上身亡。類似悲劇可謂時有發(fā)生:2010年,江蘇南通市一超市門口,一位老奶奶被人發(fā)現(xiàn)脖子卡在超市門前的護欄上身亡;2013年,北京中關村南公交站旁,一名年輕女子因身體不適,頭頂住護欄,脖子順勢卡在護欄中間至少半小時。市民報警后,女子被民警送醫(yī)院搶救無效后身亡;2015年8月,北京一名60多歲的男子,頭部卡在廣安門內(nèi)公交站東側(cè)的護欄里身亡;2016年3月,在陜西省榆林市米脂縣銀河中路,一位懷孕8月有余的孕婦,因胳膊搭在馬路一旁的護欄休息時突然暈倒,致使脖子卡入護欄身亡;2017年,西安一名騎電動車的中年男子脖子卡入馬路中間的隔離護欄,窒息身亡。本應保護行人的安全措施如今卻成了奪命利器。
設計存安全隱患
我們不禁會問,護欄的高度和成人并不在一個水平線上,為什么人會把脖子塞在護欄里?其實這種非閉環(huán)式的護欄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馬路上、公園里,甚至家庭的陽臺上實時可以看見。而且這種護欄因留有空隙,因此人的頭部在特定條件下是有可能會被卡住的。
排除故意外力作用,有時候人們會在無意間將自己的頭部卡入其中。從上述幾個事例來看,有些人是在扶著護欄休息時無意間將頭部卡入其中,有些是交通事故或者其它事故時因外力作用而卡住頭部。大部分人都覺得護欄很安全,于是放心地倚靠在上面,事實上,很多人并不知道這種U型槽存在著巨大的危險。
我國目前并未出臺有關馬路護欄縫隙間隔大小的規(guī)范標準,交警部門設置的護欄間隔和高度都考慮了防范安全隱患,一般欄桿間距設置為7至8厘米左右。而成年人的脖子直徑約為9至10厘米。發(fā)生卡脖事件的護欄間距多為7到8厘米,與成人脖頸很接近,甚至是吻合,這就埋下了很多安全隱患,為悲劇的發(fā)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
醫(yī)生認為,脖子被欄桿卡住后,主要是影響了頸部的大血管。頸部大血管主要保證腦部的供血,所以脖子卡住以后腦部的供血就停止了。腦部供血一旦終止,一般來說40秒到50秒傷者就會出現(xiàn)意識喪失的問題,如果五六分鐘還沒有腦部供血的話,就會出現(xiàn)不可逆的改變——腦死亡,這個時候再搶救基本搶救不過來了。還有就是頸內(nèi)靜脈被壓,導致血液回心通路被堵塞。如果此時頸總動脈沒有完全被壓住,仍有血液流進大腦的話,最終會導致腦出血而死。
正確施救方法
專家介紹,如果自己的頭部被卡住,應該第一時間呼救,尋求路人幫忙撥打119和120,如果自己是路人,請不要袖手旁觀,在急救人員沒有到來之前,自己應該嘗試救援,但絕不要去晃動、撕拉護欄或者強行拖拽傷者的身體。一是因為這種護欄的硬度很大,常人難以徒手破拆,二是因為如果強行拖拽傷者的身體或頸部會容易加重傷者的傷勢。正確的做法是,一可以前后錯開掰動欄桿,然后另一個人把被卡人的脖子垂直向上托起來,另一個是快速將脖子從欄桿中直接提起,雖說可能會損傷軟組織,但會及時挽救傷者的生命。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在附近尋找電焊切割設備,將護欄切開。
為了避免此類悲劇再次上演,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出行過程中要時刻加強警惕。在身體不適倚靠護欄休息時,一定不要正面,特別是將頭頸部擱在護欄上休息。反而應該遠離護欄,避免因頭部被卡進護欄而造成二次傷害。在帶小孩出行時,家長要教育并防止孩童穿越護欄或?qū)㈩^部、身體鉆進護欄內(nèi)玩耍。不要以翻越護欄的方式來違反交通規(guī)則,你的一次僥幸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來償還。
馬路護欄吞噬生命絕非簡單的意外,一起起事件的背后反映出的是護欄設計的不合理以及城市管理者警惕意識的缺乏,在發(fā)生事故后也常見改進難的情況,只要護欄依然長著吞人性命的大口,而城市管理者依舊缺乏責任意識,那類似悲劇只會不斷上演,給一個又一個家庭帶來災難。因此護欄生產(chǎn)商應改進工藝,對于護欄間距加以更加科學的設置,城市管理者要負起責任,保障城市公共設施的安全,讓類似護欄奪命的悲劇不再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