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岳文
北宋文學家蘇軾的《石鐘山記》開篇說道:“《水經(jīng)》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逼渲械摹搬B元”指的是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而他的代表作就是《水經(jīng)注》。
中國自古以農(nóng)業(yè)立國,所以人們十分重視對水的利用和治理,古書中對河流也多有描述和記載。像《尚書·禹貢》和《山海經(jīng)》中,就出現(xiàn)了有關水道分布的記錄?!稘h書·地理志》中則用極簡的文字,將西漢時期三百余條水道的情況做了勾勒。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雖說是一部按漢字部首進行編排的字典,但在“水部”中則留下了一百余條單名水道的簡略記載。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河流的利用和改造有了很大進步,對河流的認識也不斷增加,《禹貢》《山海經(jīng)》《漢書·地理志》中關于河流的記載已不能滿足于當時人們的需要,于是專門記載河流的著作開始出現(xiàn)了,《水經(jīng)》就是其中一部。
關于《水經(jīng)》這部書的名稱,有必要作個交代。中國古代,每一條河流都有它的專名,“河”是黃河的專名,“江”是長江的專名,后來才把“江”“河”二字借用為一切河流的通稱。那么,河流除了專名外,有沒有通稱呢?有,當時河流的通稱為“水”,黃河稱“河水”,長江稱“江水”,其他如“濟水”“淮水”“渭水”等等。既然古人將河流通稱為“水”,又將重要的書籍稱為“經(jīng)”,因此,這部專門記載河流的專著就定名為《水經(jīng)》。
關于《水經(jīng)》的作者,《新唐書·藝文志二》記載得較為清楚:“桑欽《水經(jīng)》三卷,一作郭璞撰。酈道元注《水經(jīng)》四十卷。”此后,許多公私圖書目錄中,《水經(jīng)》的撰者都寫作桑欽。
按照《新唐書》的說法,《水經(jīng)》的作者或為桑欽,或為郭璞。郭璞撰《水經(jīng)》一事,清朝初年一些學者經(jīng)過考證,已經(jīng)否定了這個說法。理由是郭璞在注《山海經(jīng)》時,曾引用《水經(jīng)》八處,如果《水經(jīng)》是他自己所寫,又何必引用他人的著作呢?至于桑欽是否撰寫過《水經(jīng)》一書,學者們則有不同的觀點。清人胡渭在《禹貢錐指·例略》中認為:《水經(jīng)》一書“創(chuàng)自東漢而魏晉人續(xù)成之,非一時一手作”。《四庫全書總目·地理類二·水經(jīng)注》則根據(jù)《水經(jīng)》中出現(xiàn)的地名作了考證:“觀其涪水條中,稱廣漢已為廣魏,則決非漢時。鐘水條中,稱晉寧仍曰魏寧,則未及晉代。推尋文句,大抵三國時人。”還有學者認為《水經(jīng)》作于新莽時代。
雖然《水經(jīng)》的作者和成書年代都存在疑問a,但這部書在中國地理學史上卻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價值,它開創(chuàng)了水志的記述體裁,確立了以水證地的方法。
酈道元,字善長,北魏著名地理學家,其家鄉(xiāng)在今河北涿州一個被稱為酈亭的村莊。酈道元出身官宦人家,父親酈范在北魏曾任青州刺史等職。酈范去世后,酈道元承繼了父親永寧侯的爵位,出任尚書主客郎一職,由此開始了他十多年的京官生涯。后來,他又任冀州鎮(zhèn)東府長史、東荊州刺史等地方官。最后在關右大使任上遇害。朝廷追贈其為吏部尚書、冀州刺史。
酈道元一生好學,生前有不少著述,但流傳后世的唯有《水經(jīng)注》一種。這部書共四十卷,是酈道元在為官之暇,利用所搜集到的各種文獻與實地考察所得而撰就的一部“宇宙未有之奇書”(劉繼莊《廣陽雜記》)。那么,酈道元為什么要撰寫這部書呢?其動機大致有三:
第一,酈道元鐘情于地理,深愛于山河。
酈道元一生熱愛地理學事業(yè),鐘情于地理研究。從《水經(jīng)注》全文來看,他記述水道,結構謹嚴,脈絡分明,條分縷析;注釋旁征博引,考辨詳細,勘正謬誤,盡顯一位地理學家的學識和風范?!端?jīng)注序》中還記錄了他親自考察、研究地理的活動:“脈其枝流之吐納,診其沿路之所躔,訪瀆搜渠,緝而綴之?!贬B道元做官因公出差時也不忘撥冗進行實地考察,訪問地方官吏,尋訪古跡。書中說道:“余頃因公至彼,故往尋之,其穴處猶存?!保ň砦濉逗铀罚┰趯嵉乜疾斓耐瑫r,他還與地圖比對,以究其實。酈道元不僅精于自然地理,還精于人文地理。由此深得朝廷的信任和重視,曾多次奉詔設置州縣等地方行政區(qū)。
此外,酈道元還深愛著中國的美麗河山。在任地方官時,他每到一處,除認真進行地理考察外,還滿懷熱情地欣賞美麗的山水,用心與大自然交流,體會山水之趣。因此,其筆下的山水草木多帶有情感,滲透著作者對自然的親近、欣賞和熱愛之情。面對佳山麗水,他常用一句簡短而直抒胸臆之語將自己的感受和盤托出。如“望之極為奇觀矣”(卷六《澮水》)、“信為游神之勝處也”(卷十二《巨馬水》)等。不僅如此,書中還有大量篇幅描寫如長江三峽、杭州靈隱山、廬山瀑布等酈道元足跡未達到的地方,這些地方的自然風景,在他的筆下同樣生動細膩。在《水經(jīng)注》以前的地理著作中,描寫中國自然風景的很少,而酈道元在這方面予以重視,則充分表明他對國家山河的熱愛。
還需指出的是,南北朝時期的中國處在分裂狀態(tài),但生活于北朝(具體說是北魏)的酈道元在注《水經(jīng)》時,沒有拘泥于北方地區(qū),而是將南北融為一個整體,這表明他具有統(tǒng)一中國的理想和志向??梢哉f,酈道元用畢生的心血,把一個統(tǒng)一中國的錦繡河山,描繪在了這部書中。
第二,補《水經(jīng)》粗陋簡略之失。
《水經(jīng)》一書的內容是相當簡略的?!短屏洹吩f這部書“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后因殘缺,僅存河流一百一十六條。每條河流只是很簡略地敘述了它的發(fā)源、流向和歸宿。這顯然不能滿足當時人們的需要,因此就要對《水經(jīng)》加以完善。
那么,酈道元為什么獨獨選中《水經(jīng)》一書呢?他在《水經(jīng)注序》中做了交代:“昔《大禹記》著山海,周而不備;《地理志》其所錄,簡而不周;《尚書》《本紀》與《職方》俱略;都賦所述,裁不宣意;《水經(jīng)》雖粗綴津緒,又闕旁通。所謂各言其志,而罕能備其宣導者矣。”原來,作為地理學家的酈道元熟諳前人的地理著作,認為它們都不夠完備。相較之下,《水經(jīng)》一書雖記載簡略,但還算有條理,是這些地理作品中最好的一部。因此,他決定選《水經(jīng)》為底本,附其枝要,布廣前文,詳加注釋。
從結果看,《水經(jīng)注》確實彌補了《水經(jīng)》的不足?!端?jīng)》共三卷,一萬多字,而《水經(jīng)注》全書四十卷,三十二萬余字,篇幅是前者的三十余倍?!端?jīng)注》記載河流一千二百五十余條,是《水經(jīng)》的十倍。酈道元不僅逐條詳細記述每一水道的源頭、流向、經(jīng)過、支津、匯合、歸宿,以及水道沿革等情況,而且還對每條水道流域內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進行了描繪。不僅如此,《水經(jīng)注》中還記錄了水利工程、風土人情、物產(chǎn)資源、神話故事、歷史傳說,并引用了大量的民歌謠諺、詩賦文等,富有豐厚的文化底蘊。
如果《水經(jīng)》只能算作一部簡略記載水道的地理書,那么《水經(jīng)注》不僅是一部詳記水道的地理名著,而且還具有歷史、考古、民俗、文獻、目錄等學術價值,以及卓越的文學價值,堪稱南北朝時期水道方面的百科全書。
第三,勘正《水經(jīng)》的錯誤。
除了豐富《水經(jīng)》的內容之外,糾正《水經(jīng)》中的錯誤也是酈道元撰寫《水經(jīng)注》的一個動機。相較而言,糾正錯誤這項工作的意義顯得更為重大。因為,如果人們將錯誤的地理知識運用于實踐當中,很可能會帶來巨大損失。所以,《水經(jīng)注序》中指出:“《經(jīng)》有謬誤者,考以附正。”
治學嚴謹?shù)尼B道元考訂了《水經(jīng)》中的諸多錯誤,比如他寫道:“河水又東分為二水,枝津東徑甲下城南,東南歷馬常坈注濟。《經(jīng)》言濟水注河,非也?!保ň砦濉逗铀罚┧謱懙溃骸?水又東北,徑薊縣故城南,《魏土地記》曰:薊城南七里有清泉河,而不徑其北。蓋《經(jīng)》誤證矣?!保ň硎朵鹚罚?h3>從《水經(jīng)注》看酈道元的治學方法
《水經(jīng)注》之所以受到后世的廣泛重視和好評,與酈道元在此書上花費的心血是分不開的。這部書體現(xiàn)了酈道元的多種治學方法,直到今天,這些方法仍對我們研究和解決問題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
其一是廣泛地占有資料。
資料是基礎,沒有資料而空談理論,就如沙漠中蓋房子,樓層越高,越有坍塌的危險?!端?jīng)注》一書從地域范圍來說,除了基本以西漢王朝的疆域為對象外,還涉及了當時不少的域外地區(qū),如印度、中南半島和朝鮮半島等。從時間上說,它上起先秦,下至南北朝時期。就內容來說,它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山川勝景、歷史沿革、風俗習慣、人物掌故等。牽涉如此多信息的一部巨著,其資料工作的艱巨性是可以想象的,但酈道元做到了。
全書究竟引用了多少種典籍,很難估計。僅從書中列出的來看,就有四百三十余種。這些資料,大體可以分為十類:一是經(jīng)書,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四書”“五經(jīng)”。二是諸子,就是從先秦到漢初各派學者的著作,如《老子》《莊子》《管子》《墨子》等。三是歷史書,除《史記》《漢書》等正史外,還有《皇覽》《帝王世紀》《吳越春秋》等。四是地理書,包括《山海經(jīng)》《十三州志》《地理風俗記》等。五是地圖,酈道元在作注時,參考了許多地圖,以便對文字記載有更加直觀的理解,其中有全國范圍的地圖如《括地圖》《禹貢圖》《晉輿地圖》,也有區(qū)域性的地圖如《關中圖》。六是方志,方志是我國歷史上記載地方情況的綜合性著作,是研究區(qū)域歷史地理的重要典籍,《水經(jīng)注》涉及河流流經(jīng)的各個地區(qū),這類材料自然十分重要。酈道元注《水經(jīng)》,引用方志很多,因此有學者稱:“酈注精博,集六朝地志之大成?!逼呤莻饔洠纭兑菝駛鳌贰读邢蓚鳌贰段氖總鳌返?。八是詩賦,如《詩經(jīng)》《楚辭》《大河賦》《江賦》《五湖賦》等。九是書信,如《諸葛亮與兄瑾書》《朱超石與兄書》等,書信往往含有史書不載卻又很有價值的內容,因此是十分可貴的。十是辭書,比如《說文解字》《爾雅》《釋名》等等。此外,酈道元還將搜集到的金石碑刻運用于注釋中。還需指出的是,酈道元所用資料,有些已經(jīng)亡佚,幸賴《水經(jīng)注》一書而得以保存。
其二是謹慎地分析資料。
有了資料作為基礎,下一步就是對資料進行分析,去粗取精,辨訛核實,從而將可靠的史料運用于注釋當中,以便保證《水經(jīng)注》的可靠性和權威性。這方面,酈道元也是做得很到位的。這里試舉一例:
《水經(jīng)注》卷四《河水》中說:“河南即陜城也?!餮又疲撼悄弦猩皆?,北臨黃河,懸水百余仞,臨之者咸悚惕焉。西北帶河,水涌起方數(shù)十丈,有物居水中,父老云:銅翁仲所沒處。又云:石虎載經(jīng)于此沈(同“沉”)沒,二物并存,水所以涌,所未詳也。或云:翁仲頭髻常出,水之漲減,恒與水齊。晉軍當至,髻不復出,今惟見水異耳,嗟嗟有聲,聲聞數(shù)里?!标P于銅翁仲的故事,出自戴延之的《西征記》。戴延之的這個記載也是聽這一帶父老說的,認為黃河在這個河段急流洶涌,是因為有銅翁仲沒入水中。那么,這個說法有沒有道理呢?酈道元分析各種資料,得出了自己的結論:“余以為鴻河巨瀆,故應不為細梗躓湍;長津碩浪,無宜以微物屯流。斯水之所以濤波者,蓋《史記》所云:魏文侯二十六年,虢山崩,壅河所致耳。”應該說,酈道元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對于滔滔黃河水來說,一個銅人在水中,只不過是一個“細?!薄拔⑽铩倍?,是不可能引起急流的。山崩壅河,或者說是一種更大規(guī)模的山體滑坡現(xiàn)象,才能導致這樣的結果。酈道元以一個地理學家的身份,通過謹慎分析各種材料,得出了較為可信的結論。
其三是勤勉地野外考察。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話用在酈道元身上再合適不過了,他也為后世地理學家做出了榜樣。注釋《水經(jīng)》這部地理著作,僅僅依靠文字的資料還不行,因為這往往會被人詬病為“紙上談兵”,只有不辭辛苦地實地踏查,通過親眼目睹,才能得出真實的結論。
酈道元的踏查經(jīng)歷,可以說在少年時代就開始了。他父親在青州做官時,年幼的酈道元隨父親到了青州,對當?shù)氐纳酱ǖ乩?、風土人情多有了解,這在《水經(jīng)注》中多有反映。踏入仕途之后,酈道元曾跟隨北魏國君到各處巡查,從而利用工作之便對所到之處進行考察。后來,他又到地方為官,于是對當?shù)丶把赝镜貐^(qū)的山川地理進行考察。應該說,酈道元的地理考察,并不是簡單地觀察和巡覽,而是地圖、文獻、訪問相結合的綜合調查法,因此,他的考察結果不僅詳細,而且真實性很高。
可惜的是,當時正值南北分裂時期,酈道元所到之處只是北魏勢力所及的范圍,南方地區(qū)的地理狀況,他只能完全求助于文獻資料了,這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
其四是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地理是一門科學,需要求實求真。酈道元在作注時,只是客觀地寫出事實,并不自以為是,更不輕易否定前人的意見和觀點。比如,關于張平子墓碑,酈道元野外考察親自得見的場景與前人的記載并不相同:記載說“墓次有二碑”,而酈道元“惟見一碑”。但他沒有斷然否定記載的說法,而是謹慎地說:“或是余夏景驛途,疲而莫究矣?!睂τ谧约簺]有把握的事,姑且兩存之。
此外,酈道元深知由于全國范圍內河流眾多,情況復雜,而自己見聞有限,所以不能把《水經(jīng)注》寫得完備無缺。他的宗旨是:“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就是秉持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科學態(tài)度,而不用主觀臆測來下結論。
再有,酈道元的科學態(tài)度還體現(xiàn)在堅持事實反對迷信方面。古代對于一件事的記載,有時會摻雜迷信成分,甚至有很多荒誕不經(jīng)的鬼怪色彩。用這種說法來解釋自然現(xiàn)象,顯然是不合理的,這也是酈道元極力反對的。他引用張安世的話說:“神道茫昧,不宜為法。”反映了他不信鬼神的科學精神。
《水經(jīng)注》的價值首先體現(xiàn)在地理學方面。這部書是中國地理學史上一部獨具特點的著作。它以河流的流域范圍為緯,以河流所經(jīng)地區(qū)的各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為經(jīng),構成了一部完整的以河流為主的歷史區(qū)域地理文獻。
首先,這部書從地理思想和研究方法上彌補了六世紀以前中國地理學發(fā)展的弊端,而且將《水經(jīng)》以來開創(chuàng)的“因水證地”的一套自成體系的敘述方法,推向成熟、完備和規(guī)范。此外,身為地理學家的酈道元那種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以及勤勉地實地考察的精神,都是后世地理學工作者應該繼承和發(fā)揚的。有學者指出,《水經(jīng)注》所記載的一千二百多條河流的發(fā)源地點、流經(jīng)地區(qū)、支渠分布以及歷史變遷情形,是我國六世紀以前關于河道水系最詳細的記錄。這些河流流經(jīng)的地區(qū),幾乎遍布全國各地,有的還延伸到今天的國境之外,其覆蓋面積之廣,實屬空前。我國正史中,從《后漢書》到隋唐五代的正史,都沒有記述河道水系的專篇。《宋史》以后的正史中,雖有《河渠志》,但受體裁的限制,其規(guī)模、內容皆比不上《水經(jīng)注》。直到明代之前,以全國范圍為記述對象的河道水系專著仍然很少,類似的綜合性地理巨著更是絕無僅有。
除了自然地理,《水經(jīng)注》對于歷史人文地理的貢獻也是多方面的。注文內容涉及到區(qū)域經(jīng)濟、交通道路、關隘津梁、行政區(qū)劃、人口民族、城市聚落等,包含了采礦、冶金、機器、紡織、造紙等古代手工業(yè)部門,涉及到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礦物,為研究中國古代物產(chǎn)和科學技術提供了豐富的史料。比如該書卷三《河水》中記載:“高奴縣有洧水,肥可?,水上有肥,可接取用之?!边@里所說的“肥”,顯然就是可以燃燒的油(或是石油)。
其次,書中蘊含著酈道元是非分明的態(tài)度,這一點特別體現(xiàn)在他對人物的褒貶上,使《水經(jīng)注》成為一部對后世有著教育意義的著作。
比如,該書卷二十二《洧水》記載:“今縣城東門南側,有漢密令卓茂祠。茂字子康,南陽宛人,溫仁寬雅,恭而有禮。人有認其馬者,茂與之,曰:若非公馬,幸至丞相府歸我。遂挽車而去,后馬主得馬,謝而還之。任漢黃門郎,遷密令,舉善而教,口無惡言,教化大行,道不拾遺,蝗不入境,百姓為之立祠,享祀不輟矣?!边@里,酈道元記述了東漢大臣卓茂這位為民造福的好官,突出了他寬仁的品行。最后一句“百姓為之立祠,享祀不輟矣”,意在表明卓茂深受百姓的愛戴,名留青史。身為官員的酈道元,是在呼吁做官者應該為民造福。
對于那些虛偽的貪官污吏,酈道元則進行了無情的揭露。該書卷二十九《湍水》記載:“水西有《漢太尉長史邑人張敏碑》,碑之西有魏征南軍司張詹墓,墓有碑,碑背刊云:白楸之棺,易朽之裳,銅鐵不入,丹器不藏,嗟矣后人,幸勿我傷。自后古墳舊冢,莫不夷毀,而是墓至元嘉初尚不見發(fā)。六年大水,蠻饑,始被發(fā)掘。說者言:初開,金銀銅錫之器,朱漆雕刻之飾爛然,有二朱漆棺,棺前垂竹簾,隱以金釘。墓不甚高,而內極寬大。虛設白楸之言,空負黃金之實,雖意錮南山,寧同壽乎?”這里,酈道元揭露了張詹這樣一個追求厚葬而又說謊的無恥之徒,并對這種以謊言欺世的人給予鞭撻。
最后,《水經(jīng)注》雖是一部學術著作,但它的語言生動活潑,趣味盎然,在文學上有著很高的價值。酈道元描寫風景的特點是語言新穎,不用前人的陳詞濫調,像“魚若空懸”“分沙漏石”等詞語,用得十分絕妙,后世文學家也紛紛效仿。明末清初的張岱評價說:“古人記山水,太上酈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時則袁中郎。”將酈道元與柳子厚(柳宗元)、袁中郎(袁宏道)相提并論,可見其文學造詣之高。
酈道元注《水經(jīng)》,還特別注意吸收百姓的語言,將民歌諺語運用其中,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該書卷三十四《江水》載:“江水又東徑黃牛山,下有灘,名曰黃牛灘,南岸重嶺迭起,最外高崖間有石,色如人負刀牽牛,人黑牛黃,成就分明,既人跡所絕,莫得究焉。此巖既高,加以江湍紆回,雖途徑信宿,猶望見此物,故行者謠曰:朝發(fā)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言水路紆深,回望如一矣?!币痪涓柚{,短短四句,很好地總結了“言水路紆深,回望如一矣”,讀之饒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