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戲曲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當中的瑰寶,使幼兒衍生了濃烈的審美體驗,黃梅戲的演繹樸實細致,以真實活潑遠近聞名,它的曲調(diào)悠揚溫婉、優(yōu)美動人、有著不一樣的泥土氣息,而且通俗易懂,便于普及。
【關鍵詞】幼兒;黃梅戲;開展;價值
幼兒對戲曲的感悟力和理解力相對較強,對幼兒開展傳統(tǒng)的戲曲教育、感染,有助于他們在孩童時期就形成對祖國傳統(tǒng)戲曲了解、親切的情感。根據(jù)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的特征,挑選合適的戲曲片段,運用戲曲優(yōu)美的旋律,由淺入深地引領幼兒對戲曲開展鑒賞、效仿、表演的形式,能激起幼兒對戲曲藝術的興趣,提升幼兒對戲曲藝術的感悟和表現(xiàn)力。
一、多方面欣賞,體會戲曲的魅力
幼兒對于音樂欣賞的過程特征:連續(xù)性、階段性和平衡性,在老師的引導下幼兒的音樂欣賞水平能夠落實到理性的階段或者處在感性和理性上。
(一)觸及戲曲,引發(fā)興趣
老師的言行舉止,時刻都備受幼兒的關注,當散步的時候,老師拉著幼兒的手,嘴里輕聲哼唱黃梅戲,孩子們就會興奮地說“老師!這是戲曲!我聽過!”幼兒正處于學習、成長和效仿的時期,好學好動,對一切新鮮的事物都有濃烈的興趣,可塑性很高,老師就應該把握契機盡所能開發(fā)幼兒在各個方面的潛力。
(二)觀摩視頻,發(fā)現(xiàn)魅力
心理學研究指出,幼兒是憑借形狀、色彩、聲音來認識世界的,并不是憑借語言交流來得到對知識的理解的。幼兒雖然在每個階段的思維層面都有逐漸的提升,可是他們的行動依舊還要依賴著詳細的形象思維開展,經(jīng)過觀摩視頻,幼兒能夠對戲曲表演的每個層面只是能有了解,深入了對戲曲的認知,并且還會找到戲曲本身的魅力。
(三)鑒賞名曲,加深印象
音樂是一門聽覺上的藝術品,音樂印象是落實接受、牢記、維持和再現(xiàn)有關周遭世界里各個層面音樂信息這個經(jīng)過的一種能力。經(jīng)過視頻賞析經(jīng)典的黃梅戲片段,幼兒接納了黃梅戲,同時已經(jīng)可以牢記、維持。而運用吃飯的時間開展的音樂賞析,就能夠再次展現(xiàn)黃梅戲,慢慢提升對幼兒音樂記憶力的培養(yǎng),對經(jīng)典的黃梅戲片段也記憶更深[1]。
二、多方位效仿,加深戲曲記憶
幼兒普遍好奇心都非常強,而且已經(jīng)擁有了一定的效仿能力,可是想要幼兒像成年人一樣明白戲曲知識,對戲曲有更深的了解,那可不切實際。教育者需要重點培育幼兒對戲曲的興趣和初期的審美情感體會。
(一)輕松哼唱,體會曲調(diào)
為了充分體驗黃梅戲曲旋律的流暢、溫婉的特性,我們把戲曲里的唱詞部分改成“啦”來進行哼唱黃梅曲調(diào),在黃梅曲調(diào)溫婉的地方引領幼兒多唱,激起他們的興趣,加強他們的自信心,當幼兒可以大膽地唱出來的時候,老師需要第一時間給予贊許和鼓勵,孩子們在受到鼓勵之后就唱得更歡喜了。
(二)自由舞動,表演動作
戲曲屬于一門動作藝術,是經(jīng)過動作來展現(xiàn)人物的、戲曲表演是帶動所有種類藝術美的源動力,開展塑造和抒發(fā)感情的特殊方法。幼兒針對成人化的戲曲動作的把握有一定的局限性,可幼兒的創(chuàng)造想象力著實非凡。比如幼兒在編創(chuàng)《我家小池塘》這個黃梅戲橋段時,就設想自己在小池塘邊看到的場景開展自由發(fā)揮編創(chuàng)表演內(nèi)容。
(三)轉移情感思維,感受角色
舞臺藝術,是直接憑借演員的形體、思想、感情來建立的,演員創(chuàng)設人物的時候思維特性是“體驗”方面的思維。幼兒要真實地展現(xiàn)自身的情感,一定要感受戲曲中的人物角色特征,我們采用移情的方式,引導幼兒聯(lián)想一下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比如《誰料皇榜中狀元》片段中演員是很高興的狀態(tài),如此就很易于展現(xiàn)情感了。
三、多方位改編,提升探究興趣
(一)適量改唱,游戲引導
黃梅戲畢竟不是幼兒平時生活當中普及的東西,所以需要適量的降低困難程度,發(fā)現(xiàn)合適于孩子的教學方式來開展教學。比如,《夫妻雙雙把家還》這首經(jīng)典的黃梅戲選段簡單重復,把他改編成《動物猜謎歌》,簡單易懂的猜謎歌融入黃梅曲調(diào),有另一番韻味,孩子們在傷心戲曲的時候,經(jīng)過對唱更深入的感受到了戲曲。
(二)運用圖譜,降低難度
圖譜是音樂教學活動當中時常采用的輔助教學的工具,它是一種視覺標記,它能夠將音樂素材簡單化、形象化?!墩l料皇榜中狀元》這首曲段將它改編成黃梅戲《我家小池塘》來開展教學,因為這首曲段的曲調(diào)比較復雜一些,幼兒了解哼唱的旋律之后。自己試著用圖譜填唱,繼而提升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技巧。
(三)存留原味,自然融合
孩子們對新穎有趣的事物富有喜愛之情,《對花》是以花命題的問答式對歌,老師可以挑選最后的“得兒喂呀”等襯托詞,用來存留作品的關鍵特色,并且將它作為難點放到前面,激發(fā)幼兒的興趣。選用詩歌《秋天的顏色》進行填唱,在熟悉的音樂根基之上,以輕松的對唱游戲處理了困難,孩子們也很自然地參與到戲曲當中[2]。
四、多領域展現(xiàn),提高表演能力
(一)角色演繹,隨性發(fā)揮
角色游戲一直是幼兒的最愛,也是對自我展示的最好的舞臺,在幼兒整體把握了黃梅曲調(diào)的根基上,幼兒可以熟練演唱改編的黃梅戲,此時幼兒演繹起來就可以按照戲詞隨性的發(fā)揮極具創(chuàng)造力的表演,同時從中感受角色感情,體會角色游戲的演繹樂趣。
(二)延伸表演,長盛不衰
幼兒是一個長期的、持續(xù)不斷的社會性發(fā)展過程,因此鞏固、加強目標的延伸活動顯得尤為重要。在平常的演繹活動當中,可以激勵幼兒多試著利用其他的兒歌來給黃梅戲曲段進行填詞演繹,如此一方面能夠鞏固對戲曲的賞析和了解程度,又能夠讓幼兒活學活用,經(jīng)過探究獲得更多的技巧。
五、結束語
在幼兒園展開黃梅戲教學,不單單可以讓幼兒認識戲曲的有關知識,激起民族自豪感,還可以有利于推動音樂水平的提升,這些富有濃厚民族藝術氣氛的內(nèi)容和樣式,伴隨教育所給予孩子們的民族精神能夠在他們將來的道路上逐漸展現(xiàn)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作者簡介:陳婷婷(1992-),女,安徽省六安市人,民族:漢,職稱:二級教師,學歷:本科,研究方向:學前教育。
參考文獻:
[1]蘇立.蘇州傳統(tǒng)戲曲在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中的傳承現(xiàn)狀及策略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8(01):75-77.
[2]韓露.中國戲曲人物官帽與紙藝在幼兒園藝術活動中的研究[J].戲劇之家,2017(16):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