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高生
黃梅戲電影《天仙配》嚴鳳英飾七仙女 王少舫飾董永
1981年元旦,安徽省黃梅戲劇院首赴香港演出了黃梅戲的代表劇目《天仙配》《女駙馬》《羅帕記》。受到香港觀眾的熱烈歡迎,五朵金花脫穎而出,再一次掀起了黃梅戲熱潮,載譽而歸。
這三個戲被稱為黃梅戲的“老三篇”,是老一輩藝術家和黃梅戲人在黨的“推陳出新”、“二百方針”指引下,共同努力的心血結晶,是他們創(chuàng)造的寶貴財富。也是他們把黃梅戲推上飛速發(fā)展的軌道,而成為安徽省的著名文化品牌,躋身于全國五大劇種之一。
但在金牌、成績、名譽等背后,則隱藏著一些糾結與矛盾,難以化解。在80年代安慶石化招待所召開的全省黃梅戲研討會上,矛盾更加激化,以不歡而散告終。有的同志唉嘆地說:爭論何時了,這些歷史的矛盾,過去省文化局解決不了,省委宣傳部也沒能解決掉,今后如何?還能坐在一起嗎?我聽后很受觸動,由此便產生了個人調解的念頭。尤其是這些老同志都健在,能搞清楚還原事實的,說明情況不就行了嗎。誰知我把想法和官方領導談了,也和一些同志談了,結果一種說法是:相關者不反映,你不是閑著沒事找事嗎?對你有什么好處?找麻煩會引火燒身的,別浪費精力了。也有的說:這事比較麻煩,能弄清的確是好事,老人們也無遺憾了。聽了這些意見后,我還是選擇了要做下去,我認為這是一件有價值的事,肯定能收到些好的效果。這些老同志大都受到過波折,都是講情理的。
就這樣我便查找歷史資料,進行溝通和采訪。最使我感動的是這些老同志都很坦誠,也很客觀,實事求是,并不想激化矛盾。經過多次的走訪調查,最終不負眾望,取得了進展,緩和并解決了一些矛盾,很多問題取得了共識。達到了我的預期目的,也得到了各方的認可。我已是很滿足了。
現(xiàn)摘錄一些有關《天仙配》《女駙馬》的劇本及音樂的調研情況,供大家參考和提出意見。
我和陸洪非先生共事多年,彼此也較了解,對《天仙配》《女駙馬》的劇本情況多少也了解一些,相關矛盾也清楚。當和陸老提起這些事。陸老百感交集嘆氣地說,真不想再提這些事了。這時我把我的意圖仔細地說明后,陸老說:“ 1953年7月,我根據(jù)胡玉庭老藝人口述改編創(chuàng)作了《天仙配》,由剛成立不久的安徽省黃梅戲劇團在安慶排演,十月一日演出,因有一部分人赴朝慰問去了,由陳月環(huán)演七仙女,查瑞和演董永,方紹墀、潘漢明負責音樂創(chuàng)作,李力平、喬志良導演。54年華東會演就換人了,嚴鳳英演七仙女了,作曲是方紹墀、王文治。演出大獲成功。嚴鳳英、王少舫等人和編劇、導演都獲大獎。王文治也獲樂師獎、音樂獲演出獎。55年上影廠要拍電影。?;⑽业谋咀痈某闪怂?。對此我很有意見,但那時也是沒辦法?!蔽矣謫栕髑钦l?陸老說:”作曲是時白林,王文治,還有電影廠安排的作曲,叫葛炎?!?/p>
“電影拍完后,大受歡迎。黃梅戲劇團要把電影搬回舞臺演出,領導要金芝改劇本,結果不理想,又要我來改,就是現(xiàn)在演出的這個樣子,原來有《別窯》一場,后來就去掉了。”
(話外補充說明:1957年4月,陸洪非先生改編本,充分地體現(xiàn)了舞臺的演出特點,充實了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和語言特點,保留賣身一場戲,把家院改為傅公子。以后決定為四場;鵲橋,路遇,織絹,(滿工)分別的格局。1981年赴港演出時是:鵲橋、路遇、滿工(改為上工,織絹,滿工三個小場)最后是分別,形成六場格局一直到今。
我問到《女駙馬》的情況時,陸老說:“改這個戲,我是無思想準備的,壓根我就沒想到。當時省委、省文化局領導指示,要我改編這個戲,由省團重新排演?!蔽也逶捴v:“這個戲在59年5月去北京匯報演出時,時間不夠一個大戲的時間,前面必須加個小戲墊一下。不是加黃梅戲《送香茶》就是加徽劇《水淹七軍》。原演的本子就是直接從安慶專區(qū)劇團拿過來的,無任何變動?!标懤嫌终f:“這個本子原是王兆乾寫的,后來專區(qū)演出時,王魯明和楊琦也改過。接著我又改編拍成電影。這些情況你都清楚。以后演出《女駙馬》時,可以把王兆乾的名子也署上?!蔽腋袆雨懤咸拐\的話,說我會把你的意見告訴王兆乾先生。又說:“黃梅戲是靠這兩個戲發(fā)家的,沒有這兩個本子,可能就沒有今天黃梅戲的輝煌,你功勞是很大的。”陸老苦笑著說:“功勞別說了,苦勞倒不少?!蔽矣终f:“文化大革命十年這個‘黑鍋’都是你背著,關、批、斗、打,受盡折磨。我清楚記得,當造反派、軍代表宣布嚴鳳英服毒自殺的死訊時,你和時老都難過地流出了眼淚?!标懤习@說:“她是個好演員,是個天才,沒有她黃梅戲可想而知,她更是個硬骨頭?!蔽覀儙е鴼J佩而難過的心情結束了談話。臨行時我說:”我會把你的意見帶給王兆乾先生,有什么情況我會轉告你的。”這次談話近兩個小時。
大約1984年我從大慶演出回合肥,得知王兆乾先生來合肥了。我就約請王冠亞先生和王兆乾先生到我家吃飯,特地買了瓶洋河大曲。飯間談到很多問題,問及到《女駙馬》劇本。王兆乾先生很有意見,王冠亞先生也插話說:“問題不少,矛盾不小,解決不了。”隨后我說:“我想把老三篇劇本和旋律譜匯編成冊,然后注明劇本的來龍去脈以及音樂的創(chuàng)作過程,希望你能提供些原始資料,便于大家了解歷史的真實情況?!蓖豕趤啿逶捳f:”這個很好,講事實?!蔽矣职盐液完懞榉窍壬恼勗捀嬖V了二位。告訴他們,陸洪非先生很坦誠地說,以后演出《女駙馬》可以把王兆乾的名字署上。王兆乾先生說:“那好啊!能給我發(fā)個文嗎?”我笑著說:”我這是個人行為,發(fā)文也沒用。不過我可以把事情的發(fā)展過程,在書上刊登出來,讓大家都能清楚。大家心平氣和,把矛盾化小或化了,那就好了。”王冠亞也說,這倒是個好辦法。
在1959年拍電影《女駙馬》時,我和王魯明夫婦都熟悉。我專程去安慶找到王魯明先生,他也很樂意地介紹了當時的情況。他說:“市文化局領導要我們團排演《女駙馬》,參加省第二屆戲曲匯演。我和楊琦同志看了本子后有些為難,有的地方需要改動,可這是王兆乾的本子,我們要改動怕不合適。所以向文化局領導匯報,局領導說支持你們改,王兆乾同志那邊我們做工作。這樣我們就改了,參加了蕪湖會演。省里看這個戲還不錯,省團便拿去演了。后來又由陸洪非同志改了拍成電影?!蔽矣謫栆魳返膯栴}。王魯明先生說:“當時無曲譜,是定腔,方集富老師負責。”
劇本問題經過幾個來回的調查,基本清楚了當時的情況。下面是有關兩劇音樂創(chuàng)作情況的調查情況簡介。
王文治先生回團后,1984年春,我請他到我家吃飯。飯間我問及《天仙配》音樂的創(chuàng)作情況,王文治先生說:“《天仙配》剛排演時,是53年下半年,音樂是方紹墀和潘漢明寫的。54年華東匯演,是我和方紹墀兩人寫的,當時獲了很多獎,只是音樂獲的是音樂演出獎,沒獲音樂設計改革獎,廬劇《借羅衣》獲得了音樂設計改革獎。音樂演出獎是單位的,而設計改革獎是個人的,有姓名的,我獲樂師獎是有我名字的?;睾戏屎?,領導決定加強省黃梅戲劇團的音樂創(chuàng)作力量,便把時白林同志調到團里來了。55年決定將《天仙配》拍成電影時,便由我和時白林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了,電影廠派葛炎同志參加,主要搞配器。《天仙配》音樂寫到分別一場《董郎前面匆匆走》時,我還沒寫完就被調回合肥了。后來我的名字也沒署在銀幕上。就連改回舞臺演出時,我的名字也被去掉了。直到現(xiàn)在才有了我的名字?!蔽艺f:“過去是歷史客觀原因造成的。事實總是真實,誰也改不了?!蔽矣终f:“《天仙配》音樂創(chuàng)作的成功,都是你們老一輩人的功勞。都是功德無量的?!辈⒄f到:“《天仙配》的音樂精益求精,81年赴港演出時,方紹墀先生又對《織絹》的《五更調》用賦格的創(chuàng)作手法寫了合唱,收到很好的效果,使黃梅戲音樂的創(chuàng)作技法又上了一層樓?!?/p>
當問及《女駙馬》里“狀元府”一場中的《為救李郎離家園》一段唱時,王老說:“這是我寫的。”我說:“不可能吧,《女駙馬》從頭到尾的排演我都參加了,拍電影前你可能都不知道這個戲,電影出來后你才知道?!蓖趵嫌终f:”是用我寫的《菱花鏡》唱段的曲調。”我又說:“第一句的調子就不一樣?!蓖趵嫌终f:“大部分一樣?!蔽矣终f:“方集富說《女駙馬》的音樂原先是他負責設計的,并拿出用類似‘撒帳調’的唱段給我看,說‘為救李郎’就是套這個唱段的?!蔽艺f:“你們都沒有唱段的原稿,據(jù)我所知只有時白林先生有手寫底稿,這才是原稿?!保P于這段唱腔的形成在以后的文章里再介紹)
我和方紹墀先生共事直到我們退休。有關《天仙配》音樂,他說:“53年省團第一次排《天仙配》時,曲子是我和潘漢明寫的,十月在安慶首演。當時寫仙女的唱,用陰司腔音調時還受到老藝人們的反對。后來在實踐中證明這種打破行當?shù)姆椒ㄊ呛玫?,是行得通的,而且收到非常好的效果?4年參加華東匯演,《天仙配》獲得音樂獎,是我上臺領獎的?!蔽也逶捳f:“是音樂演出獎,是獎給劇團的。”并把一個比工作證大一點的小紅本子給他看:”這上面清楚地刊登《天仙配》及其他戲的獲獎情況,黃梅戲獲音樂演出獎。獎上沒有你和王文治的名字,王文治獲樂師獎是有名字的。這個演出獎是大家的不是個人的?!蔽矣终f“81年首赴香港演出時,你創(chuàng)作的《五更織絹》調的賦格合唱很好,又把黃梅戲的音樂創(chuàng)作手法推上了更高層次。使我們受益非淺?!?/p>
我常去時白林先生家討教一些創(chuàng)作問題,也多次分別把和陸洪非先生、王文治先生等的談話及有關資料(《天仙配》《女駙馬》)劇本音樂情況匯報給時老,有時也在商討一些其他問題。時老說:“在《天仙配》音樂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我應放在第四位。順序是方紹墀、潘漢明、王文治、時白林、還有葛炎?!?/p>
當我問及《女駙馬》中一段《為救李郎離家園》的唱段時,時老說:“這段唱腔不要加我的名字。”我說:“八十年代后,省黃演出《女駙馬》時,說明書上刊登過這段唱,署名是安慶地區(qū)黃梅戲劇團。我在安慶和程學勤曾為這段唱腔的來源溝通回憶過,當時凌祖培老師也在場。有關王文治先生和方集富先生所提供的材料你也看過,所以目前署名還是署上你們三人的名字,畢竟底稿是你寫的,并進行了再創(chuàng)作,是在你的手上形成作品的?!睍r老堅持不要署他的名字。我說:”事實是清楚的,署上你的名字無人會爭議的。另外談到有關《天仙配》的音樂問題,有關爭議的唱腔,我會征求你的意見后再發(fā)表、或者出版。”我簡要地說了要把老三篇《天仙配》《女駙馬》《羅帕記》的劇本、旋律譜合訂為一本資料,并在資料后注明劇本旋律譜音樂的調查情況,供大家了解。
丁俊美老師插話說:“你真是做了件大好事喲?!?/p>
我以81年元旦在香港首演《天仙配》《女駙馬》《羅帕記》為準,匯編成資料,并加以注明。印制成冊后,又收集多方意見,得到了各方認可。我總算如愿了?,F(xiàn)把兩戲的注明摘要如下:
《天仙配》黃梅戲傳統(tǒng)劇目,又名《七仙女下凡》。原劇故事寫秀才董永,賣身葬父,孝行感天。玉帝命七女下嫁,賜婚百日。七仙女為董永幫工的傅家,一夜織成十匹錦絹。傅員外驚疑,認董為義子。三年長工改為百日,焚契贈銀。百日滿工,回家路上,七仙女告知董永她已懷孕,贈白扇、羅裙后,重返天庭。董永進寶得官,七仙女送子后歸天,董永與傅員外之女結婚。
1952年班友書整理《路遇》一折。改董永為農民,七仙女為思凡下嫁,加強了路遇時的喜劇性細節(jié)。由安慶市民眾和勝利兩黃梅戲劇團同時上演。后經班友書、劉芳松、鄭立松、王圣偉等加工。11月應華東區(qū)行政委員會文化部之邀,赴上海市演出。王少舫扮董永,潘璟琍扮七仙女,丁紫臣扮土地。演出時,《文匯報》《大公報》分別發(fā)表程芷、張拓的文章給整理本以肯定。北方昆曲著名演員白云生親到安慶移植此劇。一些部隊文工團和兄弟劇種劇團,也先后來觀摩學習。
1953年5月,陸洪非根據(jù)胡玉庭口述本改編全劇。刪去董永拜傅員外為干父,進寶得官、董娶傅小姐為妻等情節(jié);刪去董父等十余人物;唱詞多為新寫。計《賣身》《鵲橋》《上工》《織絹》《滿工》《分別》六場。《分別》一場豐富了借物寓情、諧音示意等手法,淋漓盡致地表達七仙女別董前,欲告難言、依依不舍的悲痛情感。
1953年9月,由安徽省黃梅戲劇團排練,在安慶首演。1954年9月,參加華東區(qū)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演出。導演李力平、喬志良,舞臺美術設計王士英。陳月環(huán)、嚴鳳英先后飾七仙女,查瑞和、王少舫先后飾董永。獲演出、劇本、導演、樂師及演員獎。
1955年,上海電影制片廠根據(jù)陸洪非劇本,由桑弧改編,拍攝影片。嚴鳳英、王少舫主演,獲文化部頒發(fā)之1949-1955年優(yōu)秀影片獎。1963年,上海天馬電影制片廠與香港繁華影業(yè)公司,合拍寬銀幕彩色影片。改名《槐蔭記》。由青年演員董文霞、夏承平主演。
1956年以后,安徽省黃梅戲劇團,參照電影文學本,由金芝、陸洪非先后對舞臺演出本作了幾次修改?;痉€(wěn)定于起自《鵲橋》,終于《分別》的六場格局。
音樂設計先后參加者有:方紹墀、潘漢明、王文治、時白林、葛炎。
“文化大革命”中,此劇列為“毒草”,受到批判。1979年得到平反,恢復演出。1981年,安徽省黃梅戲劇團攜此劇赴香港演出,成為黃梅戲的保留劇目。
《路遇》整理本,于1954年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印單行本?!短煜膳洹废群笫湛凇度A東區(qū)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劇本選》《中國地方戲曲集成·安徽省卷》《安徽戲劇選》等選集中。上海文藝出版社、中國戲劇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分別發(fā)行單行本,并灌制過多種唱片及盒式錄音帶等。
《女駙馬》黃梅戲傳統(tǒng)劇目。原名《雙救舉》。原本故事寫舉人李兆廷與馮素珍自幼由父母訂婚后,李父母雙亡,家遭火焚。兆廷前往馮府借銀赴考,馮父順卿反逼其退婚。素珍聞訊,約兆廷至花園贈銀。不意為其父所察,誣兆廷為盜,賄通南陽知府楊林,將兆廷收監(jiān)。素珍探監(jiān)歸來,得知布政司劉文舉議娶自己為兒媳,乃改扮男裝出逃。冒兆廷之名考中狀元,招為駙馬。洞房中公主訊明真情,奏請父皇改招李兆廷為駙馬,以素珍為二夫人,隨行丫鬟春紅三夫人。馮順卿發(fā)配充軍。楊林削職,以主持正義之禁卒代之。
王兆乾于1956年根據(jù)左四和所獻孤本改編。原本二十七場,第一稿改為九場,二稿改為七場。主要改動:一、將馮素珍離家前的戲壓縮為三場;二、改寫基礎單薄的“狀元府”和“洞房”兩場;三、新寫“金殿”一場;四、改劉文舉為較重要的人物,并刪去楊林等十多個人物;五、重寫唱詞對白。此改本由安慶專區(qū)黃梅戲劇團首演,王魯明、楊琦導演、排練時,導演楊琦對劇本部分場次作了調整,并七場為六場,新加公主洞房訪問故事情節(jié)。麻彩樓飾馮素珍。吳秀蘭、田玉蓮也先后飾公主。王魯明、丁紫臣先后飾劉文舉。音樂方集富。參加安徽省第二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演出。
1959年,中國共產黨安徽省委員會書記曾希圣指示,由陸洪非根據(jù)上述演出本再改編。改編本增加馮素珍胞兄在“狀元府”和“金殿”兩次出場;為劉文舉新寫一場單場戲置于“狀元府”之前;唱詞道白大都經過改寫。由安徽省黃梅戲劇團演出。導演洪謨,作曲時白林等,嚴鳳英飾馮素珍,潘璟琍飾公主,王少舫飾劉文舉,張云風飾皇帝。此劇已成為黃梅戲保留劇目。后由上海海燕電影制片廠劉瓊導演拍攝成舞臺藝術片。1981年,安徽省黃梅戲劇團帶此劇赴香港演出。
陸洪非之改本,首次發(fā)表于1959年《安徽戲劇》6月號。后收入《中國地方戲曲集成·安徽卷》中。安徽人民出版社在1959年和1981年出版過兩種單行本。1981年版本附主旋律,至今是安徽省黃梅戲劇院的標準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