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
我就那樣地,看著它們
從窗外冒出來,像是接到什么指令
剝離,或丟棄……層層包裹
像嬰兒的襁褓一樣
——短暫
竹子生長的時候,我也在生長
向著另一個方向
——小心收回多余的枝杈
或者是,一再披上堅硬的鎧甲
窗外的竹子越來越長
緩慢地抵抗。里面的人,越來越短
我常常想,夏至開始
冬至之前,一定還有什么?
被隱匿了的訊息
牛羊奔跑在堆滿云朵的山崗上
菜青蟲躲進綠色的繭子
預備長出一對翅膀
燕子剛剛歸來,村莊漸次明亮
蒲公英的影子飛來飛去,好多花開了
成群的牛羊,奔跑在堆滿云朵的山崗上
那么多春天伺機而動
慌亂,并且時隱時現(xiàn)
像小孩的秘密,和盛裝的天堂
有一點多情
山路遇堵
走起來呵,藏起體內(nèi)的泥胎
和那些攪動不止的渾濁
山路像一把篩子,過濾了馬達、喇叭
還有那些爭先恐后的奔跑
只需停下來,撿起一根葦草
哪怕是跨過一叢荊棘
在陽光經(jīng)過的地方
如此,你的周身就亮了
像鍍了一層金色的粉
對一條街道的窺視
竹林比往年高了一截
風吹過來時,很多秘密開始搖晃
櫥窗的人影經(jīng)過
——沒人看得清他們的表情
汽車又掀起一些塵囂
各種聲音,交匯、揉搓……
這些故事,像是永遠不會有
真實的結(jié)尾
開土
有人刨開土地
挖出秋日埋藏的葡萄藤
它們看起來,更像是——一截截枯木
和生命的體征,相去甚遠
塵土依舊飛揚,許多隱秘的躁動
都在等待一場春雨,連同被埋葬的春天
抽出芽穗,撐起一大片綠蔭
有微微的顫動
沉默底下,盤根錯節(jié)
深不可測的觸角
會聽到水,還有漸漸近了的
溫暖
外婆
去冬到現(xiàn)在,外婆丟失了
一小截溫潤的時光
就像她的皺紋
干枯、燥裂、生硬
連同院子千瘡百孔的老樹樁
忽明忽暗
卑微,順從,喋喋不休
身體越來越彎
這個沒穿過一天綾羅綢緞的地主婆
像草芥般——撐住了
一季又一季的涼薄
輪椅上,外婆是固執(zhí)的
她緊緊地,緊緊地拽著一把梳子
像是要在雪白的頭發(fā)里
梳出一截
已經(jīng)丟失的春天
元宵
這些糯米做的團子
在手掌之間,逐漸變得平整、光滑……
母親,這是要把骨頭里的畸形
都揉搓成心中的圓滿
股掌之間——我忽然想到這個詞
想到生活這只巨大的手掌
想到越來越短的芒刺
想到逆行和跋涉
想到順從,潔白,柔軟……
如糯米般粘稠
緊貼著黑暗的壁壘
一只一只,跌入滾燙的水中
這是糯米丸子的宿命
于一百攝氏度中沸騰和凝結(jié)……
爐火之上,若鳳凰涅槃
那些粗礪的雕琢和粉飾
一層層,落下來
母親拿著漏勺,一邊撈一邊說:
這些沉在水底的丸子
浮上來的時候,才是真正地
熟了
剃度
假裝掐了蘭花指,在一只青瓷跟前
假裝裝了三千愁,在一輪明月下面
四面都是剪刀手
飛速旋轉(zhuǎn),不知有多少青絲
成雪
陌生的別人
正在設計陌生的自己
彼此打量,發(fā)現(xiàn)時光的底色
全在鏡子里
烏鴉有沒有身份證
一只烏鴉
從地平線上掠過
瞬間又飛上了枝頭
我不知道,一只烏鴉
抵達一只鳳凰的
距離
烏鴉有沒有身份證
可以證明自己
是一只烏鴉,而非一只鳳凰?
那一年,在一輛公交車上
我的身份證
丟失了——
車上,擠滿的人群
黑壓壓的,像一群飛不上枝頭的
烏鴉
編輯手記:
趙沐昆的詩歌,以“裂縫”作為主題,“裂縫”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是另外一種觀看世界之道,在無處不在的裂縫中,風景的多姿多彩悉數(shù)展現(xiàn),人性的復雜與命運的無常淋漓呈現(xiàn),裂縫的縱深感亦是思想深度的不斷深入,詩人以思想者與追尋者的姿態(tài),思想著并追尋著裂縫背后的世界:常建世的詩歌,在貌似簡單與樸素中總有著經(jīng)過了高度提煉的思考,有許多警句式與格言式的詩句,詩人通過不斷精簡,不斷凝練,讓力量集中在了某一點,釋放出讓人恍然或者不安的氣息:閆建斌的詩歌,總是有著一股從大地之上升騰起來的撲鼻氣息,有著由大地支撐著的思想厚度,以及由大地上的莊稼昆蟲飛鳥牲畜等充盈著的詩意,詩歌的形式與內(nèi)容也因之變得豐盈起來,豐富起來;丙方的詩歌,把關注點放在了在那些平淡無奇、輕描淡寫的事物上,往往在不經(jīng)意間完成了一種深思熟慮與對人生的深刻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