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蘭
“爺爺睡著了,麻煩大家稍等一會兒?!睂в[開始前,工作人員向媒體表示歉意。幾分鐘后,這位穿越半個地球,從意大利趕赴正烈日炎炎的北京的老爺爺身著背帶褲,頭戴紳士帽與眾人問候。這是米開朗基羅-皮斯特萊托在北京的第二次個展,他使用鏡子作為創(chuàng)作的載體,主題為“鏡面之上”。
以雕塑形式出現(xiàn)的鏡子占據(jù)了畫廊大廳,這些高大的、不同角度擺放的鏡子仿佛組成了一個小迷宮,觀眾置身于迷幻的空間。
在二層,皮斯特萊托以絲網(wǎng)印刷技術(shù)將自己的肖像融于鏡面拋光的不銹鋼表面作為前景,它手舉作為“生成性破壞”符號的木槌像是要砸向鏡子外,而每一個前來觀看的人都能成為場景的一部分。
皮斯特萊托最早進行鏡畫創(chuàng)作就是以鏡面為基礎的自畫像,看著自己在鏡子中的影像將其復制出來再貼上去,正因如此鏡子幾乎成為他所有作品的主角?!扮R子不僅是我本人的自畫像,也是每個人能在鏡中看到自己的觀眾的自畫像,在鏡中看到的畫和普通畫的不同之處是,鏡中我們看到的影像是在不斷的變化的。在創(chuàng)作中需要固定這個影像的時候怎么辦呢?我就會把它拍下來?!币虼耍に固厝R托在鏡子上貼的照片就是他在創(chuàng)作的時刻想要展示的特定影像,而照片和影像代表的就是—個四維度的空間。
位于畫廊三層的作品《無限立方米》是將六面鏡子由一根簡單的繩索捆綁組裝而成的一個灰色立方體,界定出一立方米的空白空間,這個鏡面向內(nèi)的封閉空間無法被觀看,也無法使用,激發(fā)觀眾對這個作品的好奇和感知。
米開朗基羅-皮斯特萊托1933年生于意大利比耶拉,早期致力于自畫像的探索。1961年至1962年問,他創(chuàng)作了最早的一組“鏡畫”作品,這組作品很快令他蜚聲國際,并于60年代在歐美重要畫廊與博物館舉辦諸多個展,“鏡畫”系列也成為藝術(shù)家的代表作。
1965年至1966年間,他創(chuàng)作了一組名為《迷你物品》的作品,被視為“貧窮藝術(shù)”運動的奠基之作,皮斯特萊托也成為這一運動的核心力量與領(lǐng)軍人物。貧窮藝術(shù),并非簡單指涉作品材料的匱乏與簡陋,更不是藝術(shù)家的經(jīng)濟狀況,而是一種與大地藝術(shù)、后極簡主義和觀念藝術(shù)齊頭并進的藝術(shù)流派。這類藝術(shù)家以廢舊品和日常材料或被忽視的材料作為表現(xiàn)媒介,被稱為“貧窮藝術(shù)家”。
展覽當天,皮斯特萊托從鏡子中“跳出來”,現(xiàn)場進行了砸鏡子的行為表演,意在將過去的自己“打碎”,又將現(xiàn)在的觀眾涵蓋進來。在他的作品里,自我反射又相互折射的鏡子不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一加一等于三甚至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