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歸納為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其中學生文化品格的培養(yǎng)越來越受到重視。語言學習與文化是相互聯(lián)系的,要想掌握好一門語言就必須要學習相關文化,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提高語言學習能力。初中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基礎階段,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引導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融會貫通,而語言學習中考查綜合素養(yǎng)的寫作學習,顯然是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的關鍵。那么,如何引導學生增強對中西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加深對英語國家文化的了解,提高跨文化交際的意識,更好地提高書面表達的能力呢?
筆者以“人教版”八年級(下冊)Unit 5 Section B的寫作教學為例,具體探討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策略。這是一節(jié)讀寫結合的寫作課,教材要求學生閱讀課文“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后按要求寫一篇有關重大事件的小短文(如圖1)。按照最先的教學思路,先帶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為學生梳理課文中的兩個事件(馬丁·路德·金被殺事件和美國的9·11事件)以及在事件發(fā)生時課文中人物的狀態(tài),然后按照教材上的作文框架,用兩篇小短文分別來闡述,相當于為學生提供了兩篇范文。教師再提供一兩個重大事件,以填空的形式形成短文,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框架和所用句子的記憶,最后要求學生自由選擇事件寫作。在這樣模板化的寫作教學中,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文化滲透,更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
圖1
首先,在教材的文章內容中收集文化背景知識。在學習課文前先讓學生查找資料,了解9·11事件和馬丁·路德·金被殺事件的相關內容,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匯總背景資料,了解英語文化背景有利于學生用英語思維進行學習。這篇課文介紹了馬丁·路德·金被刺殺的事件,但如果教師不補充其在美國民權運動中的作用,學生很難理解該事件在歷史上的重要性,也不能理解文中人物be completely shocked和finished the rest of dinner in silence的原因。第二個是美國9·11恐怖襲擊事件,我借此向學生介紹9·11所造成的巨大傷亡,激發(fā)學生的反恐意識和對世界和平的憧憬。通過介紹英語的文化背景,再結合教材內容進行集中講解,這樣既有意識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文化意識,也不影響教學進度,是頗有效的教學方式。其次,引導學生對比中西文化,以“China Today” 為題,讓學生談談本土文化特色,以此激發(fā)學生對國家的熱愛,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態(tài)度。最后,認真研究教材,充分挖掘和拓展教材,提取文化內涵和精神給養(yǎng)。學生通過課前閱讀和課堂學習,了解馬丁·路德·金的勇敢精神和高尚品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獲得積極正面的能量,激勵學生奮力拼搏。
生動形象的視頻可以綜合畫面和聲音的效果,為學生營造逼真的文化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此次寫作課上,在講到9·11事件時,筆者向學生播放了紀錄片,讓學生真實感受了人們在遇到恐怖襲擊時的絕望和承受的巨大代價。筆者還向學生展示了中國汶川地震和馬航失事事件的圖片,不僅讓學生身臨其境,有利于接下去的寫作,也幫助學生提高了愛國情操與對生命價值的感悟,既豐富了課堂的活動形式,又加深了對文化內涵的情感理解。
同時,傳統(tǒng)的英語寫作教學,忽視了學生個性開發(fā),人文關懷下的寫作教學能多角度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課后,筆者讓學生收集或推薦一些經典電影勵志臺詞,在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充分理解句子意思和文化信息的基礎上運用到書面表達中。例如:Yesterday is history,tomorrow is a mystery,but today is a gift, that’s why it’s called the present(the gift).(昨天是歷史,明天還是未知,只有今天是禮物,所以才叫present。)——Kung fu panda(功夫熊貓)。在本次關于“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的寫作課中,讓學生在書面表達最后加上合適的臺詞,將主題從回憶往昔,銘記歷史升華至抓住今天,展望明天的更深層次,讓文章的內容有了深刻含義。
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分析詞匯時,要有意識地適當追溯一些典型文化詞語的起源,把語言延伸至文化,解釋其意義;有時還可以擴充內容,講講外國的風俗文化等,避免學生單純從詞匯本身作主觀判斷。如music,從muse繆斯女神教起,然后引申中國文化,學生就會對詞匯背后的思維和文化有比較透徹的了解。
在本次寫作課上,筆者根據(jù)教材要求學生寫“an important event that I remember well was________”,“event”一般指的是在歷史上有記錄的大事,為了避免學生離題,先讓學生清楚“event”的意思,確保在選擇要敘述的事件時不會出錯。
英語與漢語的邏輯形式與結構不同,我們既要探究語言的差異,也要探究其差異的內在原因,才會發(fā)現(xiàn)其豐富的文化素養(yǎng)。如寫書信時,英語一開始就開門見山“I’m writing to you……”,直截了當?shù)卣f出目的。而中文的書信則相對含蓄,將自己的目的委婉隱藏在信的中間或后面。教師在寫作教學中遇到這種文化差異時,對學生進行適當點撥,幫助他們形成文化意識。
要啟發(fā)學生的英語文化知識,教師自身的跨文化素養(yǎng)也需要不斷提高。教師不能一味地依據(jù)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授課,而要吸收更多的西方文化,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教師應有一雙“文化眼”,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文化資源,在豐富多彩的情境教學活動氛圍中整合語言知識和文化品格,引導學生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汲取文化精華,傳播中華優(yōu)秀文化,從而深度塑造學生的文化品格。在寫作教學中,有的教師認為只要學生在書面表達中詞匯、語法使用正確,語句通順、結構合理便是成功的教學,而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文化滲透。教師在寫作課上解讀中西文化差異時,應注重引導學生對比,幫助他們通過對不同文化背景及文化習俗的比較,形成跨文化意識。例如,有時挑選一些優(yōu)秀的英美文化作品,從“文化輸入”到“語言輸出”中展現(xiàn)異域文化。在注重跨文化交際的重要性時,也要從中西文化對比中傳遞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幫助學生從跨文化學習中培養(yǎng)正確的世界觀。
總之,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不僅要傳授如何寫作的技能,同時需要導入與英語有關的文化內容。英語教師應意識到自身的缺點,注意自我文化知識和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也要意識到自己在教學上的不足。寫作教學不是為了讓學生寫作而寫作,而是要幫助學生樹立文化差異的意識,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以目的語國家的邏輯形式、語法結構進行寫作,也要注意學生書面表達的主題和內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