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營
兩會期間,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就教師隊伍建設問題回應網民。他認為,教育質量是尊敬出來的,不是誰抓出來的。
所謂“尊”,是指對教師的理解和尊重,既指全社會要形成尊師重教的氛圍,也指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對教師群體和個體的尊重。《禮記·學記》中有云:“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币馑际牵诮逃ぷ髦?,尊敬教師是難能可貴的,尊師才能重視他所傳授的道,百姓才能專心求學。
長期以來,許多人認為,一個地區(qū)或學校的教育質量是某某領導抓出來的,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只要對教師制定了科學的規(guī)章制度,進行了嚴格的管理,實施了富有成效的獎懲措施,就能水到渠成地提高教育質量。但是,他們沒有意識到,教育質量的提高需要育人的教師去執(zhí)行和落實。無論在古代還是在當今社會,如果管理者缺乏對教師足夠的尊重,教師就會失去教書育人的精神動力,難以產生職業(yè)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校長要把建設相互尊重的優(yōu)良校風放在第一位。學校無小事,處處皆教育。校長必須時時履行自己的承諾,尊重、理解、信任教師,嚴肅認真地辦好有關教師的每一件事情。同時,要平等對待每一位教師,理解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難處,真心實意地為他們辦好事、辦實事。
校長要知人善任,注重教師的培養(yǎng)和任用。對于工作業(yè)績突出的教師,校長要充分信任他們,大膽提拔和任用他們,為他們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機會、提供機遇;對于教學能力稍差的老師,校長也不要隨意放棄他們,要為他們搭建成功的平臺,提供學習和進修的機會,盡快提高他們的業(yè)務能力。
校長還要對教師多一份寬容和理解。教師是凡人,在全社會贊美教師春蠶精神和蠟燭精神、強調教師奉獻和責任的同時,校長不應把教師神圣化而提出一些過分的要求,應該正確定位教師的角色。對于教師所犯的非原則性錯誤,校長要尊重教師的人格,多一些寬容理解,少一些批評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