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瓚,元末明初畫家、詩人。情性清高孤傲,潔身自好,常年浸習于詩文詩畫之中,和儒家的入世理想迥異其趣,故而一生末仕。
倪瓚擅畫山水、墨竹,其作品以紙本水墨為主。畫法疏簡,格調(diào)天真幽淡,構(gòu)圖平遠,景物極簡,多作疏林坡岸,淺水遙岑。意境荒寒空寂,風格蕭散超逸,簡中寓繁,小中見大,外落寞而內(nèi)蘊激情。在倪瓚的畫論中,他主張抒發(fā)主觀感情,認為繪畫應表現(xiàn)作者“胸中逸氣”,不求形似。
《漁莊秋霽圖》是倪瓚五十五歲時的作品,充分展現(xiàn)了他成熟時期的典型畫風。畫卷描繪江南漁村秋景及平遠山水,以其獨特的構(gòu)圖顯露個人特色,整幅畫不見飛鳥,不見帆影,也不見人跡,一片空曠孤寂之境。
漁莊秋霽圖
《幽澗寒松圖》,幾棵寒松疊立幽澗,旁邊有些雜亂的枯草和土堆,不遠處是山丘,松枝以桿為主,枝頭上的葉稀稀拉拉,但每棵樹都很有性格,各自擺放著自己的姿態(tài),雖是寒冬,枝頭上卻掛滿希望,有一種笑看蒼天的氣勢。在空寂、寒荒的境界中,體現(xiàn)了一種瀟瀟灑灑的風度。百看不厭,每看一次都會產(chǎn)生新的奇想。
古木幽篁圖
《古木幽篁圖》畫一平坡之上立一巨石,石邊寒樹獨立,樹旁又有雙竹挺立,分向左右彎曲生長,其周圍亦有細篁數(shù)叢。通過一石、一樹、數(shù)竹這極簡之景構(gòu)成一個荒寒蕭疏的意境。淡墨寫枯樹干挺枝疏,竹葉以濕筆點畫,挺勁灑脫。石頭用干筆則鋒勾皴,濃墨點醒,層次向背分明。全畫筆墨簡淡,風格秀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