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太軍
高考歷史學科主要考查考生的四大基本能力,即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而材料解析題能夠集中考查考生這四大基本能力,所以備受出題專家們的推崇。
材料解析題主要有以下兩種:一是讓考生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進行概括性回答,回答內容一般有背景、主張、影響或異同點等;二是以論述題即小論文題的形式出現,提供一種或多種觀點讓學生去判斷、分析,然后用2—3個史實去論證,最后進行總結、評價、升華主題。
針對這兩類材料解析題,筆者認為表格填空法是目前較有效、較實用的一種解答方法,它能將材料解析題化繁為簡,變難為易,使考生思維集中,答題時做到要點齊全。
表格填空法有三步驟:1.根據題目問題的要求設置表格;2.根據分數判斷答案要點個數,一般2分為一個要點;3.主要從材料的每個段落或每個分號、句號、省略號的前后內容中提煉出要點,填入表格;4.將表格里的要點整理好,填入答卷。答案盡量材料化或教材化,如不準摘抄,可以對材料進行適當加工。
下面以高考真題為例,展示材料解析題具體的解答過程。
(2014年重慶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宋神宗時期整頓太學,創(chuàng)立三舍法,即將太學分為上、內、外三舍,學生入學后先編入外舍學習,定期試其行藝,優(yōu)者依次升入內舍及上舍。外舍生每年升舍考試,考試合格,尚不能直接升舍,還要參考平時的操行及學業(yè)成績,凡列入一、二等者,才能升入內舍學習。內舍進行升舍考試,若成績達到優(yōu)平二等,再參考平時成績及操行,才能升入上舍學習。上舍生學習兩年,期滿進行畢業(yè)考試,由政府派員主考,學官不得參與。成績評定分為上、中、下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禮部試,下等免解試”。后來,武學、算學及地方官學等,大都仿照太學三舍法,考試、升補,悉如太學。
——摘編自苗春德《宋代教育》
(1)根據材料一,歸納三舍法在考試制度方面的主要特點。(6分)分析三舍法對宋代學校教育的影響。(4分)
解題:我們可以列出如下表格,依據材料進行作答。
材料二 1932年,國民政府公布《中小學畢業(yè)會考暫行規(guī)定》,引起了極大的爭論。教育部長朱家驊說:會考“可以檢查一般學生程度是否高”,“會考制度,并非用以使任何學識突出之學生得一榮譽,實為考查學校成績之另一方法”。陶行知說:“學生是學會考,教員是教人會考……會考所要的必須教。會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而至于必不教”,“在學生們趕考的時候……把中華民族的前途趕跑了”。還有人著文說太死知識不合教育原理,不利學生健康。1936年,教育部令各省教育廳、局,將原依學生會考成績計算學校成績辦法改為僅發(fā)表參加會考學校名單,重申對畢業(yè)學生之操行及體育成績,各校應嚴加考核。
通過以上的講解,同學們應該認識到,做材料解析題一定要從材料出發(fā),切忌脫離材料。此外,必須逐句進行分析、歸納,切忌跳躍式理解、分析。建議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中,將教材的每一個段落、每一則材料都按表格填空法去分析、去理解,如此堅持下去,大家的解題水平才會有飛躍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