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場相遇,都有一個值得記憶的時間節(jié)點。我來嶺南快二十年了,直到去年,才有機緣逛逛廣州黃埔。如今的黃埔區(qū)一派繁華,也一派內(nèi)陸氛圍,可是,追懷往昔,古代的黃埔可是登船泛洋的出發(fā)點。沒想到黃埔有“五古”之境,正可以配廣州“五羊”之傳說。是哪“五古”?曰:“古絲路、古港口、古碼頭、古神廟、古傳說”。
先說古絲路,也就是海上絲綢之路。重新翻閱《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史》一書,我發(fā)現(xiàn)不少當時的圈圈點點,但我的關(guān)注點都在明代,比如書中寫到: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以后,葡萄牙人幾乎壟斷了這航線的絲貨貿(mào)易,從中贏取高額利潤。從廣州出品到馬尼拉的生絲,集中在(廣州)市東北角、人們稱為生絲市場,在那里交易,外商十分欣賞中國絲貨。有一個(馬尼拉)目擊者說,“從中國運來的各種絲貨,以白色最受歡迎,其白如雪,歐洲沒有一種出品能夠比上中國的絲貨。中國絲貨(從馬尼拉)運往墨西哥和拉丁美洲后,當?shù)孛癖?,特別是富有的上層人士,爭相購買……”云云。
次說古港口?,F(xiàn)在黃埔的港口,古時稱為“扶胥港”。因廟頭村古時候叫“扶胥鎮(zhèn)”,位于南海之濱珠江口的扶胥鎮(zhèn)在珠江北岸,面臨扶胥江(珠江的一段稱扶胥江),東連獅子洋,下接虎門,背靠廣州,是古代出入廣州的海路交通重地,經(jīng)此放洋出海,可以抵達東南亞各國。
古港口當然有古碼頭,這次在南海神廟前廣場上,經(jīng)考古之后的古碼頭裸露出來,一段石階探于水中,四周被欄桿圍護,想去觸一觸那古石板是不可能的。碼頭是港口臨水系船處,陸與水的接合部,也就沒什么多說的了。站在古碼頭抬頭看,一座古石牌坊上寫著“海不揚波”四字,這就是南海神廟的牌坊。從牌坊下穿過,就是廟門。廟里供著南海海神祝融。本來祝融是著名的火神,卻又被玉帝封為南海之神。有一本《南海神傳奇》,寫了他如何做得南海神,與共工一場爭斗,好一場辛苦才被玉帝封為南海之神的。
我想,古人認為坎在北為水,離在南為火,南方之南反而又是水了,祝融先生以火神司南海,就像卦相上說的,若是水火既濟,已經(jīng)大功告成,若是火水未濟,應當同舟共濟,又是一輪新的開始。地球既是圓的,大家總是繞著開始去成功,或者到成功處再開始。那么,祝融祝融,水火兼一,也就順理成章了。
從隋朝建廟,到清朝千余年間,歷代皇帝都要封南海神為大王。從“海不揚波,到萬里波澄”,都是中國古人出海的良好愿望。為了現(xiàn)實萬民出海之平安意愿,南海神手下有兩員大將,一個是千里眼,一個是順風耳。他們每天值守在廣闊的南方海洋上,使海妖不興,海浪不起,安全平安,造福一方,看來真的令人感動。而今,無論千里眼還是順風耳,都可以在廟里頤養(yǎng)天年,不必再為過往的艦船操心。因為,今天真正有了千里眼和順風耳,那就是我們的氣象衛(wèi)星。無論臺風、巨浪,都不再可怕,提前數(shù)月就可以發(fā)布,臨近之時全可以避開,船只或回港趴窩,或遠遠繞行。而古時,卻僅指望一個南海神廟,幾位神祇值守,殊為不易。
古傳說也就是祝融成神的傳說,洋洋幾十萬字的一部大書,此不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