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振東 李月紅
魚類在用藥過程中遇到的來自藥物本身、機體、用藥方法、環(huán)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不僅影響藥物的作用強度,有時甚至會影響到藥物的性質,產(chǎn)生有毒有害物質和有害作用。影響漁藥選擇和使用的因素較多,要注意區(qū)分不同情況,合理選擇和使用漁藥,以確保用藥效果。
病原體的類別、化學成分、生長時期、特殊構造和病原體的數(shù)量等因素都可能對藥物的藥效產(chǎn)生一定影響。因而,用藥前需要對病原體的物性有所了解,真正做到對癥下藥,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1.對病原體的鑒定是否準確
水產(chǎn)養(yǎng)殖動物的病原體有病毒、細菌、寄生蟲多種類型,對于不同類型的病原體應采用不同的藥物,包治百病的藥物是沒有的。對病原體的正確分離和鑒定是進行對癥治療和選好藥物的基礎。當對病原體的鑒定出現(xiàn)錯誤時,就可能會造成選用藥物的失準,治療無效或失敗,因此,應重新分離和鑒定病原體。
2.對病原體的鑒定正確而治療失敗
(1)由耐藥性致病菌引起的疾病
從患病的水產(chǎn)養(yǎng)殖動物體中分離出的病原菌,并進行藥物敏感性試驗,根據(jù)試驗結果選用對致病菌敏感的藥物。特別是對于由于產(chǎn)生耐藥因子而形成的多種藥物耐藥性致病菌,要注意第二次用藥選擇。
(2)致病菌的二重感染現(xiàn)象
最初致病菌對抗菌藥敏感的已被殺滅,但對多種抗菌藥有耐藥性的菌株仍在繁殖,引起更為嚴重的感染或菌群失調。這種現(xiàn)象雖不常發(fā)生,但一旦發(fā)生后則很難治療。對于發(fā)生二重感染的水產(chǎn)養(yǎng)殖動物,需要再次選擇新的病原菌敏感藥物作為緊急治療用。
1.種屬差異 多數(shù)藥物對各種魚類一般都具有類似的作用。但由于各種魚類的解剖構造、生理機能、生化特點以及進化程度不同,對同一藥物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異。例如草魚對敵百蟲較敏感,而甲魚則有一定的耐受性。同一種藥物在不同魚體內的半衰期不同,藥效亦有差異。
2.個體差異 在年齡、體重等因素基本相同的情況下,同種魚類中有個別個體對藥物有特殊的敏感性和耐受性。不同魚年齡對同一種藥物的反應差別很大。幼齡魚類一般對藥物比較敏感。這除體重因素外,還由于幼齡魚體內的活性酶較低或肝、腎功能發(fā)育不健全,對藥物轉化能力比較弱,因而易引起毒性反應。
3.病理因素 各種病理因素都能改變藥物在健康機體內的正常運轉和轉化,影響血藥濃度,從而影響藥物效應。如喹乙醇既是一種殺菌劑,又是一種促生長劑,但草魚發(fā)生出血病時仍大量使用喹乙醇,則會加重病情。
1.給藥途徑與劑量 口服給藥的劑量常以主動攝食的水生動物的體重(毫克/千克)而確定,還要考慮養(yǎng)殖動物的攝食率。藥浴或全池潑灑給藥則按養(yǎng)殖水體體積計算給藥劑量,還需要考慮池塘中各種理化和生物因子的影響。諸如pH、溶解氧、水溫、硬度、鹽度等。掛袋(簍)給藥時,藥物的最小有效濃度必須低于生產(chǎn)動物的回避濃度。注射法給藥時,按照注射個體的重量計算出給藥的劑量。
2.給藥時間和次數(shù) 許多藥物在適當?shù)臅r間應用,可以提高藥效,如投藥前停飼4個小時后再投藥,可確保藥餌的完全采食。用藥的次數(shù)取決于病情的需要和藥物的性質。為達到治療的目的,通常需要反復用藥一段時間,反復用藥主要在于維持血中藥物的有效濃度,以徹底地治療疾病。在長期用藥和反復用藥中,易導致病原微生物產(chǎn)生抗藥性,使魚體耐受性增加,實踐中需注意藥物的輪換。提倡按照防疫程序的要求交替用藥。
3.給藥順序 在選用藥物時,就要根據(jù)不同藥物的特性,決定不同藥物使用的順序。一般將比較容易引起病原菌產(chǎn)生耐藥性因子的磺胺類藥物作為第一次選用藥物,抗生素類藥物作為第二次使用,將各種化學合成的藥劑作為第三次使用藥物。
4.配伍禁忌與聯(lián)合用藥 魚類患病通常是多病原、多病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臨床上應當采取聯(lián)合用藥的方法,以增強藥物療效,同時注意藥物間的配伍禁忌,以免增加毒副反應。
養(yǎng)殖水體中的重金屬、水體透明度與酸堿度、溶氧量、氨氮的含量等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魚類的健康及藥物作用的正常發(fā)揮。某些藥物在使用后應加強對用藥對象的飼養(yǎng)管理,密切觀察用藥對象的反應或變化,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及時處理。
1.酸堿度 使用酸性或堿性藥物時應特別注意水環(huán)境和酸堿度。如果使用漂白粉消毒時,應避免在堿性環(huán)境中使用,因其有效成分次氯酸根離子在堿性水體中比在酸性水體中的活性減低了許多倍。
2.溫度 一般來說,藥效與溫度成正比。例如:漂白粉氧化作用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加強,藥力也隨著增大。同時,溫度的升高也會使某些藥物的毒性增加。
3.溶解氧 溶解氧的濃度低會影響藥物的療效,有時還會產(chǎn)生毒性作用。例如,硫酸銅的毒性作用主要是破壞魚鰓的呼吸機能,在缺氧的狀態(tài)下,其毒性作用更大。
4.鹽度 喹酮類、四環(huán)素類、氯霉素類以及磺胺類藥物均不同程度的受海水或半咸水鹽度的影響,其中環(huán)丙沙星的抑菌作用受鹽度的影響最為顯著,對嗜水氣單胞菌和弧菌的最低抑菌濃度(MIC)分別升高了8倍和4倍。
5.有機物 許多藥物的抑菌作用因有機物的存在而大大降低。有機物和許多消毒劑結合,使消毒劑不能與細菌發(fā)生作用;有機物被覆蓋于病原體表面,使藥物不能接觸病原體而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