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俊芳 薛淳
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用勤勞勇敢、堅韌不屈的品格和智慧為我們積累、流傳了無數優(yōu)秀的道德遺產,包括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優(yōu)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習慣,我們稱之為中華傳統美德。這是中華民族的“形”與“魂”,是身為中華兒女必須具備的品質和必須傳承的精神。作為擁有燦爛民族文化的中華兒女中的一員,我們在驕傲與興奮之余,更應該讓我們的民族文化在我們的孩子身上得到繼承,并發(fā)揚光大。
“仁、義、禮、智、信”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核心價值理念和基本要求,所以,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這五個核心內容,開展了一系列道德教育活動,努力實現“學思踐悟、知行合一”的德育目標。
一、利用生活細節(jié),培養(yǎng)仁愛之心
正所謂“仁者愛人”,仁的核心,就是要以人為本,富有愛心。如今的獨生子女在優(yōu)渥的條件下成長,集萬千寵愛于一身,養(yǎng)成了唯我獨尊的性格,往往欠缺這種愛人的能力。為此,我常常利用周末、假期等時間布置一些實踐作業(yè),例如:幫父母做一次家務、給父母做一道菜、親手種一盆花……通過這些內容,讓孩子們感受父母的辛苦,培養(yǎng)感恩之心,學會愛父母、愛家人。同時,在養(yǎng)花種草的過程中培養(yǎng)責任意識。我們的班級里一直養(yǎng)小魚、養(yǎng)烏龜,都是孩子們輪流照顧,這在無形中也激發(fā)了孩子們的愛心和責任心。
二、組織花樣活動,感悟義利觀念
我們的班級中經常會組織很多令人艷羨的文體活動,既是枯燥的學習生活的有效調劑,也是鍛煉身心的重要途徑。同時,在學生的品質提升方面也表現出突出的作用。例如,我們在每周五的特色活動中組織了拔河比賽、趣味運動會、花樣籃球賽等多種形式的集體活動,孩子們在競技過程中團結互助、公平競爭并且欣然面對榮譽、坦然接受失敗,團隊意識逐漸加強,義利觀念潛移默化中已經深入人心。
我還在班級中設立了一個零食箱,里面的零食可以隨意領取,但拿過之后是否補充、補充多少都由自己決定。一直以來,每天放學時零食箱都會見底,可第二天早晨又都被裝得滿滿的。這個小小的零食箱見證了孩子們的道德水平。面對誘惑,孩子們能夠淡定自若,懂得取舍,這種義利觀念的展現與我們長期的鍛煉和堅持是分不開的。
三、規(guī)范行為習慣,通曉禮法規(guī)則
中華民族素來被譽為禮儀之邦,說到“禮”,就是要保持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禮儀、禮節(jié)和禮貌。這既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標志,也是個人素質的基本體現。所以,我從學生入學開始,就十分注重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訓練,讓良好的行為成為一種習慣。從書本擺放到穿衣戴帽,從坐立行走到課堂規(guī)范,從文明用語到接人待物······事無巨細,我們都進行了嚴格的規(guī)范和要求。從剛開始時的示范、督促,到后來習慣成自然,一切駕輕就熟,雖然付出了很多的辛苦和努力,但是成果是十分顯著的。孩子們遵規(guī)則、講禮貌、守秩序、懂禮儀,在學校受到一致好評。
另外,我還經常利用傳統節(jié)日的契機,組織一些應景的活動,讓學生們在實踐中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禮儀,例如清明祭掃、端午踏青、中秋賞月等等,這些常用的民俗和禮儀是需要青年一代傳承的。
四、學習中華經典,明辨是非善惡
“智”者知也。智者不僅僅表現為才華橫溢,還應該是一個通曉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的人。我們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給我們子孫后代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其中那些積淀著智慧結晶、映射理性光輝的言論著作,那些濃縮著豐富情感、蘊涵著優(yōu)美意象的詩詞曲賦,就像燦爛的星河,熠熠生輝,令人心馳神往。那里包含著天文地理、文學藝術、歷史經驗等諸多內容,是一個取之不盡的知識寶庫。所以我的班級中長期堅持在晨讀時進行“中華經典 每日一誦”活動。孩子們在誦讀中不斷學習感悟,既增長了知識,又增強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五、開展主題活動,倡導誠實守信
“民無信不立”,誠信是為人根本,這種重要的品質必須從小抓起。為了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我在班級針對不同的階段開展了一系列主題活動,例如:一年級第一次考試之前召開了“誠信考試,誠實做人”主題班會,二年級開展了誠實守信的故事和名人名言匯報會,三年級時組織了“誠信伴我成長”主題演講比賽,四年級時推行誠信日記等等,這些活動針對不同的年齡段的不同認知能力和水平,從榜樣示范、討論明理、實踐感悟等多種形式中讓學生們循序漸進地將誠信觀念注入到自己的意識體系之中,從最初的“不說謊話”、“不隨便拿別人東西”到后來“不隱瞞錯誤”、“不貪小便宜”、“不要不懂裝懂”直到最后“不弄虛作假”、“不攬功推過”、“做人要講信用”,學生們的誠信體系慢慢的構建起來。
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是繼承民族燦爛文化,弘揚民族倫理道德規(guī)范,培養(yǎng)具有高素質的跨世紀人才的需要,是一個永恒的話題,要求我們教師充分挖掘傳統美德的精髓,不斷創(chuàng)新教育載體,讓中華傳統美德教育能夠真正發(fā)揮實效,助推中華傳統發(fā)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