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媽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女兒kiki會走路說話的時候,我已經(jīng)不再為她吃喝操心,而是把重心轉(zhuǎn)移到成長規(guī)劃上。
我眼中的成長規(guī)劃,并不是買什么樣的學區(qū)房,上什么樣的輔導班等硬件,而是培育孩子品格、自信、好奇心、獨立、抗挫折力等軟件。這些軟件才是能幫孩子成長、走得更遠的“護甲”。那什么才是“護甲”的核心?我認為是世界觀,世界觀還有另外一種表述,就是近幾年被熱議的格局。
哲學上有這樣一個經(jīng)典邏輯:一個人的世界觀決定了他的人生觀,人生觀決定了價值觀,而價值觀指導行為,行為養(yǎng)成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最終性格決定命運。世界觀是最基礎的決定性力量。
認識世界有兩種:一種是深度,對歷史和未來的認知;另一種是廣度,籠統(tǒng)說來就是地理。
地理是研究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現(xiàn)象,以及兩者之間關系的一門學科。我們接觸到的藝術、歷史、科學、經(jīng)濟、政治等都或多或少和地理有關系。而在我看來,地理既是一門學科,更是常識。不管是從以后的學業(yè)出發(fā),還是多獲取一些生活常識,地理都是值得給孩子進行啟蒙的。
基于這樣的考量,在kiki三歲多的時候,我就很重視地理啟蒙,我希望她的人生之初,不是準備如何在英語、數(shù)學、閱讀上成績領先,而是先來認識這個大世界。
引導孩子認識世界,我第一想到的就是旅行。我會帶著kiki用腳丈量世界。
家里有三本手繪地圖冊,每次出去玩之前,我都會打開手繪地圖,告訴kiki我們要去的地方,那個地方有什么文化典故、歷史傳統(tǒng),有什么跟我們平時看到的不一樣的地方。
同時,我也會精心編排一些跟旅行目的地相關的地理人文主題的親子游戲,通過討論、游戲、手工、繪畫、讀故事繪本、看紀錄片等方式,讓孩子先去了解目的地,然后再深入實地去感受。所以,旅行就成了地理啟蒙中實地探索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希望,kiki通過了解地理知識和去過的地方,構建自己的地理網(wǎng)絡。
kiki四歲多的時候,我們計劃去日本。在出發(fā)前一個月,我圍繞日本做了兩期地理啟蒙。第一期是幫助孩子從地理位置、傳統(tǒng)、飲食文化、傳統(tǒng)建筑來了解日本。
我們在地圖上觀察日本和中國的距離,讓孩子了解到日本是我們的鄰居;通過觀察日本和服,并制作手工紙和服,讓孩子相對深入地感受日本服飾的特色和美感;通過用樂高積木搭建日本的紅色鳥居,以此來了解日本建筑的特色;通過制作日本壽司,來體驗日本的飲食文化。有了前期功課,當我們真正到日本的時候,kiki就會為發(fā)現(xiàn)了紅色的鳥居而歡呼雀躍,她會觀察街上和服的式樣,也會評價日本的食物。
日本主題游戲的另一期,是通過日本浮世繪的藝術形式來介紹日本,讓孩子了解日本早期的風土人情,也了解版畫的創(chuàng)作手法。同時,浮世繪因為日本和西方的貿(mào)易往來傳入西方,對西方藝術家也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莫奈、梵高都受過浮世繪的影響。借著藝術,又把孩子的視野拓展到地理文化歷史的大背景中,給了孩子一個全局的視角去探索發(fā)現(xiàn)。
觀察到的地理風貌、民族文化越多,孩子的內(nèi)心也會因此更加包容開放,對這個世界也更加好奇。旅行是花時間花精力更花錢的,我們不可能經(jīng)常出去走,但這并不妨礙我們認識世界。
這兩年來,我跟kiki也通過很多手工親子游戲了解世界不同民族和文化,如墨西哥文化、北極因紐特文化等等。一部舞臺劇、一部紀錄片都可以引發(fā)一個主題,為kiki打開一扇了解世界的窗。
我們看《尋夢環(huán)游記》,了解到了墨西哥的亡靈節(jié),做了該主題的游戲,并且動手給骷髏畫做裝飾,感受墨西哥的死亡文化;看了舞臺劇《北極光》,做了因紐特民族的主題游戲,通過影像、圖片資料,搭建因紐特石堆,帶孩子了解那個冰雪國度,感受因紐特的石堆文化等等。
像這樣的主題游戲,我們一兩周會進行一次。不僅僅是為了讓孩子學習地理知識,更是希望通過對地理的學習,讓她認識到世界有更大的存在,從而擁有全球化的視野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