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看大戲

2018-07-21 00:44:33冀志學(xué)
戲友 2018年5期

冀志學(xué)

山西乃“中國戲曲的搖籃”,山西地方劇種曾有54個,占全國300多個劇種的約六分之一,居全國之首。早在漢代,山西就出現(xiàn)了戲曲的萌芽,到了元代,山西已是全國戲曲藝術(shù)的中心。目前山西省現(xiàn)存元、明、清時期的舊戲臺三千多座,屬全國第一。全國僅存的元代戲臺都在山西省,成為珍貴的歷史文物。除了古戲臺,還有大量和戲曲有關(guān)的出土文物,戲曲之鄉(xiāng)的美名實至名歸。山西地方劇種中的“大戲”是人稱“山西四大梆子”的蒲劇、晉劇、北路梆子和上黨梆子,看大戲看的就是梆子戲,其他如秧歌、三弦等算不上大戲。

蒲劇,又稱蒲州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戲中最古老的劇種。蒲州梆子傳到晉中,吸收了晉中的祁太秧歌和說唱藝術(shù)的優(yōu)點,形成了中路梆子。小時候聽姥爺講,上世紀30年代蒲劇藝術(shù)家王存才表演的《掛畫》轟動一時,男扮女裝,踩蹺表演,演的是元代貴族少女耶律含嫣聽說心上人花云到來,喜形于色,情不自禁,踩椅掛畫布置洞房的故事。含嫣在板凳上如耍雜技一般或蹲或立,或單腿或雙腿上上下下,觀者也替她捏一把汗。一會是鳳凰展翅,一會是童子拜佛,一招一式無不切合少女訂釘子掛畫時的喜悅心情,一點也沒有賣弄技藝的感覺,真是精彩絕倫、嘆為觀止。當時流傳著“誤了收秋大夏,不誤存才掛畫”“寧看存才掛畫,不坐民國天下”的褒獎之詞,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清朝同治以后,中路梆子的名氣愈發(fā)響亮,隨著晉商的腳步開始流傳到河北、內(nèi)蒙古、陜西、甘肅等地。晉劇和關(guān)老爺可以說是晉商的文化名片,也是晉商公共關(guān)系的利器,許多大字號養(yǎng)著自己的戲班子,不惜代價,舍得下本,延名師、請名角、儲后備、訂華服、置笙吹、建戲臺、起高薪,以至于到清道光之前,晉劇曾一度雄踞北京劇壇。也許因道光帝不喜奢靡,晉劇在京城和京劇競爭落了下風(fēng)。因晉商多出自晉中一帶,晉劇也就必然產(chǎn)生于山西中部,也稱中路梆子,因為劇團多、影響大,久而久之也就稱之為山西梆子了,用時髦的話就是規(guī)模決定地位,思路決定出路。

介休人看戲首選山西梆子,老鄉(xiāng)們都能哼唱幾句,有的老戲迷一部大戲都能唱下來,群眾基礎(chǔ)實在是雄厚。記得介休剛解放,好多地方張羅著成立戲班子,如沙堡、北村、西劉屯等地的戲班子就很有名。當時剛剛有了晉劇的名稱,中部各縣都成立了縣晉劇團。幾年下來晉劇發(fā)展飛快,有繼承也有創(chuàng)新,藝術(shù)水平有了很大進步。尤其是在丁果仙、牛桂英、程玉英等晉劇名家的努力下,在全國有了較大的影響。

說到丁果仙,她在晉劇界坐頭把交椅。上世紀30年代在北平演出時,丁果仙經(jīng)常與京劇同行交流,丁果仙以《反徐州》向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馬連良的《四進士》學(xué)習(xí),吸收了京劇的藝術(shù)營養(yǎng),使其在藝術(shù)上更加爐火純青,京劇大師梅蘭芳也專門找丁果仙切磋技藝。解放后,丁果仙11次率團進中南海為中央領(lǐng)導(dǎo)演出,其中有6次演的是《蘆花》,毛主席稱贊她有陽剛之氣。丁果仙深受介休人民的喜愛,解放初期她常來介休演出。凡是丁果仙的演出那真是場場爆滿、萬人空巷?!洞蚪鹬Α肪褪嵌」?、牛桂英、郭鳳英、冀美蓮等晉劇名家精雕細刻出的精品,這部戲在60年代拍成了電影,現(xiàn)在依然是山西省晉劇院的保留劇目。丁果仙還注重向民間戲曲學(xué)習(xí)。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介休干調(diào)秧歌盛行,丁果仙聽說張壁村一位老藝人和龍鳳村的竇東喜表演的《走山》聲情并茂,以唱功和臺步見長,尤其是老曹福的扮演者唱功了得,唱到激昂處涕淚俱下。丁果仙專門去拜訪了他們,并請他們在老爺廟演出,每句唱詞,每個架勢她都細細揣摩。以后丁大師在晉劇《走山》中吸收了許多干調(diào)中的獨到之處,我們現(xiàn)在有幸在丁大師及其傳人的視頻中還能看到一些干調(diào)的影子。

我的母親現(xiàn)年九十有三,常常給我們講她小時候看戲的情景。也就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那時候看戲不用買票,老百姓無論男女老少,只要有戲人人都能去看,那真是看戲的黃金時代。戲班子一般是由糧行、百貨行等大商家付錢請來的,老百姓白看,白天黑夜各一場,至少三五天,有的要演十天半月。演出地點主要在老爺廟、城隍廟、火神廟、圪洞財廟。那時候沒有固定座位,男人們站著看,女人孩子們坐在桌子上看。50年代介休有了劇院,開始是露天的,盡管簡陋,但有了大條凳,不用分男女了,也開始用上汽燈了。收了夏,收了秋,農(nóng)民進城看戲的也就多起來了。一到有戲的傍晚,十里八村的人們陸陸續(xù)續(xù)地向戲園子涌來。來時人們臉上掛著期盼,看完戲大多在十一二點,帶著欣慰和滿足而去,心里又憧憬著下一場精神的盛宴。

我第一次看戲,只有八九歲,記得是父親領(lǐng)著我和二弟一起看的,一路上的歡喜雀躍仿佛就在眼前。當天演的是《魯達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是水滸戲。當時不明就里,只記得肉包子在臺上扔來扔去,魯達把鎮(zhèn)關(guān)西打死了?;丶业穆飞衔覇柕斶_后來去哪兒了,爹爹說他出家了,就是后來的花和尚魯智深。以后還看過《云羅山》《打漁殺家》《空城計》《牧羊卷》《梵王宮》《梁山伯與祝英臺》,當時太小,劇情不甚了解,主要是看個熱鬧。

過去的藝人地位低下,被人稱為戲子,生活艱難。介休人說,一不打戲,二不剃頭,三不給裁縫當學(xué)徒。前些年演的《郭蘭英》電視劇就很好地展現(xiàn)了藝人的酸甜苦辣,有三分奈何人們是不會從事這些行當?shù)?。著名歌唱家郭蘭英是唱晉劇出身,晉劇對她的演唱很有幫助,仔細聽聽還真有點晉劇的韻味。開戲前一天要預(yù)告劇目,戲板牌子上寫的誰是主角決不能更換,即使主角病了也不能頂替。有一次程玉英唱《孟姜女》,牌子上寫的她是主演,恰恰病倒了,實在唱不動了,只好請別的名角出演,觀眾就是不讓,非要程玉英出來。沒辦法,程玉英只好出臺再三鞠躬解釋并含淚演唱了《火焰駒》中的“大祭樁”,才算了事。有一次丁果仙到平遙一家大戶人家唱堂戲,主人不懷好意連點六次《蘆花》,這出戲費工費力,唱起來要情緒激昂,聲嘶力竭,六次唱下來丁果仙勞累過度暈厥在地。舊社會經(jīng)常能看到,戲開演了,突然有達官貴人駕到,戲就要停下來,演員打躬作揖對這些人表示歡迎。還有的老爺們往戲臺上扔錢叫打賞,演員則服服帖帖接受施舍。

新中國成立了,藝人們翻身做了主人,成為受人尊重的文藝工作者。像丁果仙、牛桂英、程玉英等成了人民藝術(shù)家,這在舊社會是想也不敢想的。50年代丁果仙等老一輩藝術(shù)家,對晉劇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取消了“那伊呀哈哈”等難聽的調(diào)門,開戲前不再打頭堂二堂了,唱《秦香蓮》等苦情戲也不需要往臉上抹油了。

介休流傳著這樣的段子,“能叫跑的丟了鞋(hai),不要誤了程玉英的嗨嗨嗨”。程玉英在介休深受戲迷愛戴,《秦香蓮告丈夫》《打神告廟》《孟姜女》等劇目是她的代表作。介休東大街老爺廟前有一條街中街,樓上樓下全是飯館和賣小吃的,程玉英來介休一般在此下榻。程玉英吃飯很講究,菜品要求高,盤盤碟碟,四八大碗,吃慣了老在一兩家飯館吃,有些菜品每次必點。坂地村有個外號叫碗沿子的老農(nóng),光棍一條,種的幾畝地,農(nóng)閑時給人家管媒說拍,掙點零花錢,酷愛看戲,尤其是程玉英的戲,他是一場不落。只要程玉英來介休唱戲,他早早地用小毛驢馱上一口袋糧食在西門外一賣,賣下的錢用來下館子,開戲前來到程玉英常光顧的飯館,伙計問,吃點啥,碗沿子說,程玉英吃啥俺吃啥,多少年多少次都是這樣,在介休戲迷中傳開了。有人把碗沿子的事告訴了程玉英,她開始不相信,說的人多了,程老板和飯館老板一核實確實無疑,程玉英深受感動,主動找到他,又一起吃了頓飯,還結(jié)拜為兄妹。碗沿子可算是介休最早的追星族了。

從清朝到民國,再到上世紀60年代,戲曲的作用可大了。最基本的作用是娛樂,耳目之樂也。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在看戲過程中,接觸到外面的世界,是重要的社交活動,是人們平淡生活的慰藉,是沉重生活的救贖和釋放。在通訊基本靠書信,電話電報未進入尋常百姓身邊,沒有電視,沒有電腦,更沒有互聯(lián)網(wǎng),甚至收音機都是奢侈品的年代,只有戲曲可以活躍人們枯燥的生活,愉悅?cè)藗兂翋灥男撵`。在那個教育匱乏,文盲遍地,小學(xué)畢業(yè)就算文化人的年代,看戲就是學(xué)習(xí),學(xué)文化、學(xué)禮儀、學(xué)規(guī)矩、學(xué)做人,在看戲的過程中傳承文明,培養(yǎng)道德情操,針砭時弊,除舊革新,懲惡揚善。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戲曲里有道德的楷模,也有人生的底線,辦事的紅線,戲劇就是社會的良心,就是教化所在。真是戲如人生,人生如戲,誠哉斯言。在那個時代,設(shè)想如果沒有了戲劇,可以說人生如霧霾,白晝?nèi)玳L夜,往來多白丁。1948年春,毛主席在興縣看了晉劇《打金枝》后說,此劇講君臣團結(jié),人民之福,教育子女,顧全大局,是教育干部的好戲。

十年河?xùn)|十年河西,幾十年過去了,老一輩晉劇藝術(shù)家多已作古,當年看戲的先輩已多數(shù)離開人世。我們這些中老年人喜歡坐在戲院看戲,但是大型劇團下不來,介休晉劇團也是漂泊不定,經(jīng)營慘淡,據(jù)說在內(nèi)蒙一帶活動。愛看戲的介休人只好到公園里聽聽業(yè)余票友們的自娛自樂,不見了名家名票。農(nóng)村紅白喜事中的山西梆子演出也是“老子的隊伍重開戰(zhàn),三五個人七八支槍”,七零八落,班容不振,行當不全,唱不出個名堂來。加上中西樂器交響混響,震耳欲聾,穿插著流行歌曲震天動地,老年人就只好退避三舍,沒有了絲竹亂耳之樂,而是亂了章法,老年人無奈無趣極了。雖然有幾次去太原在省晉劇院排練廳看了幾次折子戲,有王愛愛、栗桂蓮、宋轉(zhuǎn)轉(zhuǎn)等大牌演員,但回到介休就只能看看晉劇影碟,隔著層屏幕,差了點意思。是電影、電視、廣播和互聯(lián)網(wǎng)等現(xiàn)代的東西沖擊了傳統(tǒng)文化,也可能是晉劇節(jié)奏跟不上時代變化。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老祖輩留下來的好東西好玩意會不會丟失?國粹誰來保護、誰來整理?現(xiàn)在的介休人聽不到干調(diào)秧歌了,晉中人聽不到晉中落子了,山西的年輕人不聽山西梆子了,太原雖然有蓮花落,可是曹強老先生撒手走了。這幾年來也出現(xiàn)了許多名家名劇,比如太原實驗晉劇團“梅花獎”獲得者謝濤主演的《范進中舉》《傅山進京》演得就很好,可是我們介休人只能看電視看影碟,見不到真人?,F(xiàn)在李總理提出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的標準有一條是“有山有水有鄉(xiāng)愁”。綿山有點嘈雜,洪山源神池斷了水,我們的鄉(xiāng)愁就只剩下看戲,看地地道道的山西梆子,品味鄉(xiāng)音鄉(xiāng)韻,吼幾嗓子,打幾板子,一板一眼,有板有眼,功夫到位,有滋有味,放空心情,慢慢悠悠地欣賞,不知道這算不算俺的中國夢。

江阴市| 鹿泉市| 哈尔滨市| 岳西县| 靖宇县| 吐鲁番市| 宜良县| 兰溪市| 宜都市| 墨江| 邵阳县| 武清区| 灯塔市| 武宁县| 登封市| 金溪县| 嘉黎县| 博爱县| 垣曲县| 印江| 商洛市| 榕江县| 宁都县| 和田县| 勐海县| 逊克县| 东方市| 鄂托克前旗| 右玉县| 葵青区| 广河县| 巨野县| 九龙坡区| 崇礼县| 新田县| 普安县| 六枝特区| 延安市| 昌吉市| 东莞市| 依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