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愛云
【關鍵詞】 新理念;高效課堂;教學方法;學習效率;學習興趣;
教學互動
【中圖分類號】 G424.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6—0075—01
新課程是一種新理念、新思想。新教育理念中提出:教育者要構筑理想的課堂教學,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們每一個教師都必須進行各種嘗試,在不斷的探索中成長。而高效課堂是一種較理想的教學境界的追求,表現(xiàn)為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就如何構建小學高效課堂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努力更新觀念,徹底改變教學方法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變則通,不變則壅;變則興,不變則衰;變則生,不變則亡?!毙W課堂教學從傳統(tǒng)嚴肅、死板的教學方法中跳躍出來,是應該在新課程的理念下進行徹徹底底的革新。這種改變,首先是教師觀念的轉變。眾所周知,現(xiàn)在的小學生由于接受信息的渠道太多,他們的眼界和見識比較開闊一些,基礎知識也相對豐富,所以他們相對于過去的小學生來說聰明很多。面對這樣一群古靈精怪的小學生,如果教師的觀念不更新,思想不先進,方法不靈活,那課堂教學注定是失敗的,沒有效率可言的;其次,小學教材也經(jīng)過多少次的改版,內(nèi)容從過去的籠統(tǒng),有了較細致、明確的分類,這對教學來說應該更加明確和簡單了。所以,教師絕不能用以前的方法進行教學,而是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選用最新的、符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最后,也是最關鍵的,就是在新課程標準下,無論是備課還是上課,教師都不能像以往一樣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而要給學生充分的自由,充分體現(xiàn)學生課堂上的主體性,讓備課、上課都圍繞教材,圍繞學生,根據(jù)學生的需要,精心研究、設計,用最簡單、便捷的方式,給學生呈現(xiàn)直觀、生動、易學、易記,更易于理解的內(nèi)容。作為新時代的小學老師,如果能在新教育理念的倡導下,真正做到更新觀念、改變方法,完成教學任務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二、鼓勵學生多問多思,提高學習效率
在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在課堂上發(fā)言的總是那么幾個學習好的學生,不管是老師提問,還是自己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都是如此。其實,這樣的課堂存在兩個弊端:一是拉大了兩極分化,讓學習好的成績更好,學習差的成績更差;二是課堂上沒有活躍的氣氛,影響了整體的教學效果。因此,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在平常的課堂教學中,要有意鼓勵學生多發(fā)言,回答問題或者表達自己在聽課中的想法。學生如果能在課堂上經(jīng)過老師的引導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思考、判斷,再用簡單的語言表達出來,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還能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掌握情況,因而更加有針對性、有選擇性地進行教學,促進學生的知識積累和提高。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提高學習成績的信心,鍛煉學生的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樹立他們能學好所有學科知識的意識,讓他們對學習新知產(chǎn)生新的、更深的感情,進而投入更多的精力、時間抓緊學習,提高成績,促進高效課堂的實現(xiàn)。
三、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學習探索新知識的主要動力。教育家研究表明:人如果做自己感興趣的工作,他的才能就能發(fā)揮80%;如果從事自己不感興趣的工作,那么他的才能只能發(fā)揮20%。由此可見,對于一個學生來說,要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是十分關鍵的,同時也是取得課堂教學高效率的主要渠道。因此,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就要在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需求,創(chuàng)設與內(nèi)容有關的生活情境,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體驗生活的場景,如調查商品標價,調查父母月工資的收入,或者組織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練習,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表達能力,增強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讓他們深切地感受到知識無處不在,只有好好學習,才能好好生活,從而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他們學好相關知識內(nèi)容的自信心和主動性,實現(xiàn)高效課堂教學的目的。
四、提高學生主體性,增進教學互動
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主要方面就是強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的互動。所以,作為新課程教學理念影響下的小學老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要徹底擺脫傳統(tǒng)教學中老師主宰課堂的教學模式和影響,轉變觀念,重新認識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定位,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做好學生的輔導員、引導者。在課堂教學中,以提問、懸念等方式和學生互動、交流。同時,誘導學生發(fā)現(xiàn)教學中的“陷阱”,讓他們進行探索、鉆研,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自己的成績。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