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從感染到發(fā)病會有很長的時間,口腔潰瘍是典型表現之一。醫(yī)學上會將這個過程分為四個不同的時期:窗口期、潛伏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在前兩個階段一般不會出現非常明顯的癥狀,甚至都不會出現艾滋病癥狀,所以絕大部分艾滋病患者及其周圍的人都不知道其已經感染了艾滋病,可是在窗口期和潛伏期,這些患者仍然會傳染艾滋病,這也是為什么日前艾滋病傳播如此倡狂的原因之一。
既然艾滋病初期癥狀并不明顯,還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在無法進行HIV普查的情況下,如何才能盡早地發(fā)現和艾滋病感染者呢?據國際研究和臨床經驗,在艾滋病發(fā)病前1~4年內,大多數患者在艾滋病初期癥狀時都會出現艾滋病口腔癥狀。與HIV感染密切相關的口腔病變主要有以下兩種。
白色念珠菌病主要發(fā)生于上腭及舌背,在紅色區(qū)域上有時可見白色斑點或斑塊;也可以發(fā)生在口腔的任何部位,表現為白色或黃色斑點或斑塊,斑塊可以擦去,留下紅色區(qū)域并伴有出血。
毛狀白斑位于舌兩側邊緣的白色或灰色病變。
有專家認為口腔念珠菌感染和毛狀白斑可作為艾滋病的預測性指標。
鑒于艾滋病口腔表征是診斷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關鍵癥狀,已引起國際上的高度重視。世界衛(wèi)生組織成立了專門的機構來研究艾滋病在口腔方面的表征。
艾滋病初期在口腔方面的表現有以下幾點:
1.白色念珠菌病:分紅斑型和假膜性兩種類型發(fā)生于上腭及舌背,在紅色區(qū)域上有時可見白色斑點或斑塊。斑塊可以擦去,留下紅色區(qū)域并伴有出血。口腔念珠菌病在HIV感染人群中具有相當高的患病率,在HIV感染的不同階段,患病率可達11%~ 96%。
2.毛狀白斑:位于舌兩側邊緣的白色或灰色病變病變也可延伸到舌腹部及舌背部,病變不能除去,毛狀白斑在HIV感染及艾滋病患者中是僅次于念珠菌病的口腔表征。它也是HIV相關疾病的標志,幾乎僅見于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具有非常顯著的特異性。研究表明,毛狀白斑具有預測發(fā)生艾滋病和診斷HIV感染的價值,對HIV的診斷準確率甚至可達95%。在美國和歐洲的研究也獲得了類似的結果。因此對毛狀白斑的出現應予以高度重視。
3.牙周?。罕憩F為牙根發(fā)炎,牙根潰瘍,牙根壞死以及牙齒松動,并可出現牙根出血疼痛和惡臭等癥狀據報道,HIV感染或艾滋病患者,19%~29%有牙周炎。
4.卡波濟肉瘤:單個或多個紅色、淡藍色或紫色的斑塊或腫塊,有或無潰瘍,見于上腭和牙根卡波濟肉瘤在一般人群中很罕見,而是大量出現于艾滋病危險人群中。在美國,艾滋病患者患卡波濟肉瘤的可能至少比一般人群大2萬倍。在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口腔表征中,卡波濟肉瘤的患病率僅次于念珠菌病和毛狀白斑。
艾滋病癥狀在口腔上有多種表現,口腔潰瘍是感染HIV的信號,因此高危后應密切關注是否有口腔潰瘍以及口腔潰瘍的癥狀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