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慶蓮
關于旅行,我一直銘記著錢鐘書先生的那句話:“如果不讀書。即使行萬里路,也只是個郵差?!蔽疑钜詾槿?。北京、西安、南京、洛陽,若是沒有歷史的沉淀,沒有英雄絕歌、紅塵往事,它們或許只是一座座看起來華光溢彩但卻沒有生命底蘊的旅游城市。而故宮、兵馬俑、夫子廟、龍門石窟,因為文明和文化的照耀,一塊塊石磚、一堵堵城墻才不是被時間風化的標本,而是活了成百上千年的生命。
少年時代第一次出門遠行,既是為了與好友重逢。更是為了仰慕“十三朝古都”的風采。我坐上開往西安的火車。在我的想象中,西安既有大秦帝國的霸氣,也有大唐盛世的榮耀,經歷了千年沉浮和崢嶸,這里的一磚一瓦都應該帶著厚重。必然會使我心潮澎湃。可是,我對西安的了解也僅此而已,只是停留在人們對它的歌頌與定義之中。出發(fā)匆忙,我沒有做任何旅行功課和攻略,甚至沒有翻看過任何一本與西安有關的書籍。
最終。毫無準備的出發(fā),讓我少年時代的那次“朝圣”之旅充滿了太多遺憾。譬如,由于對兵馬俑了解甚少,很多時候。在像我這樣的“郵差”眼里,著名的世界奇跡——土坑、人俑、陶俑便只是一堆千年陳土,盡管足以令我心生遐想,但無論怎樣搜腸刮肚,都找不出多少之前“閱讀”過的故事和歷史。而那些一鱗半爪的資料或者電影記憶,也很難讓我構想出任何畫面。后來,在一位淵博的老先生面前,我略帶愧意地的表示:“我并沒有感受到兵馬俑有多震撼?!崩舷壬皇切α诵Γ瑩u頭不語。
幾個月前,由于修改行攝記《鏡頭下的上海老建筑》,我查閱了里弄建筑的相關資料,不僅被美輪美奐的上海老建筑所驚艷。更因難民涌入的背景、“七十二家租客”的市井生活心潮起伏。而這樣的激情在看了紀錄片《六城記》后,變得更為凝重。《六城記》以“北平、上海、武漢、重慶、昆明、延安”6大城市為主角,回顧了抗戰(zhàn)中城市的變遷和人民的生活。其中,讓我?guī)缀醮箿I的便是上海篇章《天堂與地獄》,一位兩鬢斑白的老人回憶他兒時在租界的生活:母親一人支撐起全家生計,早上2點就要到批發(fā)市場批發(fā)物件做生意。一天,母親和妹妹一起出門?;貋淼膮s只有母親和若干生煎包以及燒餅,孩子們吃得津津有味,母親卻一口也不吃,問到原因,母親落淚回答,你們吃的是你妹妹的肉啊。原來,租界已經不安全,母親計劃帶全家逃到鄉(xiāng)下去,但沒有路費,只好將妹妹賣給別人做童養(yǎng)媳,換了糧食和路費……
正是有了這樣的一段“閱讀”,讓我后來穿梭在上海里弄的時候,看到的不僅僅是中外建筑藝術的融合、里弄家庭的變遷,更多的還包括人民在抗戰(zhàn)歲月中艱難的生存……這樣的旅行,必然比只用相機取景、在朋友圈發(fā)照片打卡讓人印象深刻。讓人難以忘懷。
事實上,在前往任何旅行目的地之前,都應該進行一定程度的“閱讀”,無論是史料、故事、游記、攻略,還是紀錄片、電影等影像資料。這樣的“閱讀”,可以讓你在還未踏上陌生的土地之前,就真正充滿期待感。而一旦抵達,旅行之所見能夠與思想發(fā)生碰撞,你會身體虔誠而放松,精神飽滿而愉悅。
唯有這樣的旅行,才能久久不能遺忘,才能真實而深刻,才不至于成為錢鐘書先生說的“行萬里路卻只是個郵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