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的歷朝歷代從未如此重視煙毒之流害,何以延續(xù)至晚清而成聲勢浩大的禁煙運動呢?中英正常的對外貿易因中國的極大出超使新興的資本主義英國無法不生出挫敗感,而鴉片貿易則恰好可以扭轉這種形勢。鴉片煙毒之害日漸嚴重,開始滲入統(tǒng)治王朝骨髓,開眼看世界的部分地主階級意識到這一潛在危害,上書提倡禁煙。禁煙運動并無不當之處,但禁煙運動所采取的方式或許是值得探討商榷的。本論文將從經(jīng)濟學的基礎觀點,即機會成本來分析禁煙運動值得探討商榷之處。
【關鍵詞】禁煙 機會成本
【中圖分類號】K25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2-0045-01
禁煙置于晚清乃至中國歷史發(fā)展和國家民族的視角下是毋庸置疑的愛國抗侮的偉大史詩事件。但跳出舊有的思維框架,將其納入經(jīng)濟學范疇,即機會成本的邏輯里,可能會有一番新意。機會成本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晚清官僚中對于鴉片或煙毒的態(tài)度分為兩派:一是以林則徐為代表的禁煙派;一派是以琦善為首的弛煙派?!敖麩煛边@一主張最早引起朝野爭議的是由黃爵滋于1835年6月上《嚴塞漏卮以培國本疏》,列舉大量事實說明銀兩外漏與吸食鴉片的關系,認為“耗銀之多,由于販煙之盛;販煙之盛,由于食煙之眾” ,痛切指出鴉片的禍害,并分析過去禁煙不成的原因是由于官吏的貪贓枉法,如果允許民間種罌粟將無法把禁煙進行下去,對減輕鴉片禍害毫無作用,進而提出“重治吸食”的主張:吸食者給予一年期限戒煙,戒煙不成的平民以死罪論處,官吏加等治罪,鄰里互相監(jiān)督,對知情不舉包庇吸食亦予治罪,對舉報者則予獎勵。同時,他還提出幾項具體的禁煙措施。林則徐力持贊同意見,在其《錢票無甚關礙宜重禁吃煙以杜弊源片》中,他奏言,鴉片“迨流毒于天下,則為害甚巨,法當從嚴。若猶泄泄(yiyi)視之,是使數(shù)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p>
禁煙的施行將會打破弛煙派的“懷柔”政策,間接刺激以鴉片為主要利益的外商,最終影響英國整個國家的對華鴉片輸入,迫使英國不得不采取武力,過早地將晚清置于不利地位,即意味著放棄可拖延的“懷柔”政策,放棄與英國和平的貿易關系。弛煙派的“懷柔”政策肯定是有很強烈的主觀色彩的,是為其利益而服務的。對于英國等鴉片輸出國來說,是樂于見到這種變相允許的鴉片貿易,因而,兩者在對待鴉片這一問題上達成一致。而禁煙的施行,是強烈愛國主義的官員摒棄自我利益而為國家民族斗爭的表現(xiàn)。但這一政策,直接損害了外國走私者、煙販、部分貴族和地主官僚的利益,之前針對鴉片問題而形成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自然而然被觸發(fā)啟動。首先就是在朝野中禁煙派和弛煙派的派系紛爭,一旦失敗,英國則不得不依靠國家的政治勢力給晚清政府施壓,而這種方法似乎難以奏效,最終英國訴諸武力,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赌暇l約》的簽訂表明晚清政府的大敗,其后果是將中國變?yōu)榘胫趁癜敕饨ǖ膰?,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成為眾多資本主義國家魚肉的對象。鴉片貿易興起發(fā)展后,自然經(jīng)濟從中國這個廣大市場的完全壟斷者變成寡頭壟斷者,與商品經(jīng)濟對等存在。禁煙這一舉措無疑是晚清統(tǒng)治賴以生存的自然經(jīng)濟希冀重新奪回完全壟斷權,但這必然會引起兩國在經(jīng)濟貿易上的糾紛,一言不合就戰(zhàn)場相見,這對于落后的以農業(yè)為主的晚清是很不利的,一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腐敗的晚清政府承擔不起;二是戰(zhàn)爭會最先破壞沿海原本穩(wěn)定的經(jīng)濟發(fā)展鏈,導致經(jīng)濟發(fā)展滯后;三是一旦戰(zhàn)事起,政府定會加重對人民的盤剝,加重人民的負擔,使民受苦。
禁煙施行,勢必會招致沿海沿江以鴉片貿易為主的商販所得利益的銳減,因此所上繳的稅收不可避免地減少;禁煙施行,且會限制外商來華貿易,關稅因此減少;而且,禁煙施行,會導致沿海沿江的部分民眾失去謀生的手段,引起民患系數(shù)的增加,威脅晚清統(tǒng)治,即意味著放棄鴉片貿易的巨大關稅收入,放棄部分正常的貿易往來,放棄相對穩(wěn)定的社會秩序。禁煙施行可以在某個獨特的點,舉全國之力塑造一個成功的典型出來,晚清政府塑造的典型就是為人所知的虎門。但其所付出的成本、所放棄的東西,從當時的實際情形來看是大于禁煙的收益的。從稅收來看,當時洋土藥稅厘是清政府一項重要的財政來源,而實行禁煙,進口鴉片和土產(chǎn)鴉片每年減去一成,這意味著每年將減少80萬兩稅銀,這是一個巨大的數(shù)目。清政府動員一切力量,想方設法彌補洋土藥稅厘銳減造成的財政損失。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九月,清廷下達諭旨:“國家歲入洋土兩藥稅厘,為數(shù)基巨,均關要需,現(xiàn)既嚴行禁斷,自應預籌的款,以資抵補” 。同年十一月,推行印花稅法,制訂《印花稅則十五條》。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六月,度支部奏請各省鹽斤加價,以抵補要稅。鴉片貿易的減少和禁止直接導致稅收的減少,晚清政府不得不巧設名目,增加稅收,有意地將負擔轉嫁到人民身上,激起民憤。而許乃濟極具前瞻性的看透了這一問題,在其上書《鴉片例禁愈嚴流弊愈大亟請變通辦理折》中提到“以中原易盡之藏,填海外無窮之壑,日增月益,貽害將不忍言?;蛴^夷人之互市,為拔本塞源之說。在天朝原不惜捐此百余萬兩之稅餉,然西洋諸國,通市舶者千有余年。販鴉片者,止英吉利耳。不能因絕英吉利,并諸國而概絕之,瀕海數(shù)十萬眾,恃通商為生計者,又將何以置之?” 沿海原與洋通商,謀取利益而生存的民眾,因晚清政府的禁煙舉措,使除鴉片貿易以外的與華貿易受限減少,這部分民眾被動地失業(yè),長久為之,難以維持生計,被迫事于雞鳴狗盜之勾當,造成社會混亂,因而威脅到晚清統(tǒng)治。
清末禁煙運動并不能一成不變地遵照既已的傳統(tǒng)認知,相反,禁煙這種激進的方式迫使晚清提早面對具備完全侵略性的西方資本主義和資本主義國家,在猝不及防中成為那段歷史的遺棄兒,而后飽受欺凌,艱難成長。但清末禁煙運動的歷史成就和功績并不能被否認,當置于機會成本角度的分析時,晚清的禁煙運動直接以中央權力強制禁煙,這種過于激進的方式帶來的一系列的后果或許大于主張弛煙所取得的結果,因循利導才是概全之法。因而,對于清末禁煙運動不需要一成不變的思想和觀點來重唱贊歌,相反,我們應結合歷史與現(xiàn)實,尋找不同的視角和思維邏輯去給出一個不一樣的結論,不管這個結論于時下有用與否,但至少會對相關的現(xiàn)實起到一定的作用,警后世,益當今。
參考文獻:
[1]鴻臚寺卿黃爵滋道光十八年閏四月十日奏折.
[2]《林則徐集·奏稿》(中冊),北京:中華書局,1965:601.
[3]朱壽朋,《光緒朝東華錄》(第5冊),北京:中華書局,2016:5790.
[4]太常寺少卿許乃濟道光十六年四月二十七日奏折.
作者簡介:
熊超,1992-,湖北荊州人,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近代史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