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敏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2-0144-01
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現(xiàn)代化電教媒體進入了我們的音樂課堂,如錄音、錄象、投影、計算機等這些具有形象性、直觀性、靈活性和交互性,富有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的電教媒體。
它們的進入,使音樂教育朝現(xiàn)代化的方向跨進了一大步,為我們的音樂課堂教育豐富了教學手段,使抽象的音樂形象化具體化、枯燥的音樂理論趣味化、零亂的知識條理化。在音樂教育中,教師如果注意合理選擇、靈活運用各種媒體,就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優(yōu)化課堂教育結構,提高學生藝體素質。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合理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優(yōu)化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受美
新《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音樂教育以審美體驗為核心。這一基本理念,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作品的鮮明藝術形象,誘發(fā)學生情緒,營造美感環(huán)境,產生共鳴效果。運用多媒體制作優(yōu)美的畫面,能幫助學生理解音樂情緒,調動學生的內心情感,使他們融情于音樂藝術之中。如在教《小雨沙沙》一課時,教師應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在屏幕上展現(xiàn)一群種子在雨中輕快的唱歌、跳舞的情景。然后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伴著音樂給歌曲配上自己創(chuàng)編的舞蹈動作,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再如在欣賞《苗嶺的早晨》這首樂曲時老師可以借助電腦動畫展現(xiàn)一幅美麗的苗嶺晨景圖:一輪紅日從東方冉冉升起。遠處,群山綿延,一條小溪在山谷中靜靜流淌。近處,小樹林里小鳥嘰嘰喳喳的唱起了歌,幾位苗族小姑娘正去山上干活。學生們邊聽、邊唱、邊想,充分調動感官,觸景生情,體會樂曲的意境。這樣通過“圖畫”輔助聆聽,使學生生生能進一步地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體驗到音樂的美妙境界,培養(yǎng)學生感受音樂的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
二、合理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優(yōu)化教學過程,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是審美思維過程最基本的品質,在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藝術的想象美,對發(fā)展學生個性和智慧,促進創(chuàng)造思維是十分可貴的。多媒體信息技術有聲有形的情境優(yōu)勢所創(chuàng)設的音樂意境,不僅能發(fā)展學生的藝術思維和欣賞能力,更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想象美?!秲芍恍∠蟆肥且皇赘挥袃和槿さ母枨?。這首歌曲講述了兩只小象互相友好的故事。教學目標是通過樂曲的學唱,讓學生了解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以培養(yǎng)他們想象樂曲所表現(xiàn)的音樂形象,從而發(fā)展想象美的能力。我用《兩只小象》的碟片通過編輯組合,配以樂曲,編制成動畫,創(chuàng)設演示情境。上課時讓學生模仿小動物的形象,隨著悠揚的樂曲以律動的形式進入課堂,然后在電視上呈現(xiàn)象的迷面,請學生猜一猜,并模仿大象走路,接著播放大象和小象的動畫。
請學生說一說大象和小象的走路姿勢(大象走路沉重,用四分音符表示;小象腳步輕盈,用八分音符表示;小象急跑去找朋友時,用十六分音符表示),接著請學生分別模仿三種腳步,并打出節(jié)奏。于是我抓住這一時機,談話進入新課教學,充分講述歌曲、了解歌詞之后,讓學生看另一段動畫,那就是小象找朋友。這時樂曲和畫面變得輕松活潑,學生一邊跟唱,一邊模仿兩只小象友好的動作。在十六分音符的地方讓學生發(fā)揮想象,有的拍手,有的跺腳,還有的小跑……精彩紛呈,促進他們的想象力,從而做到在玩中學、動中學和樂中學。
三、合理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優(yōu)化欣賞教學,讓學生樂學,愛聽
當今電腦已運用到社會的各個領域,都為其強大的功能所嘆服,同樣,在音樂領域也毫不例外的運用到它?,F(xiàn)在有很多關于音樂制作的軟件,如《世界樂器大百科》就較全面的介紹了樂器外型、音響效果,代表的文化習俗,《震撼2001》大量的記載了各國作曲家及其作品和生平介紹,這就大大方便了我們的教學。
另外《Encore》為我們作曲、寫譜、制卷提供幫助,它可顯示多種譜表,可隨意改動,點動音符的同時,實際的音高也會隨之發(fā)出。能和《Cake walk》配合使用那就再好不過了,它具有豐富的音色儲備和方便的制作程序,能使作曲家的想象充分得以發(fā)揮,原來由幾十人演奏的曲子,現(xiàn)在只需要一個人坐在電腦前獨自完成,節(jié)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在曲式教學中,我采用了多種軟件共同使用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如:在分析舒曼的《夢幻曲》時,運用《震撼2001》調出作家的肖像,生平以及創(chuàng)作初衷和歷史背景,利用預設的MP3進行樂曲音響的播放,采用《Encore》打出不同格式的譜面和各樂段,樂句的曲式劃分,這樣整個樂曲的分析就很容易的在電腦前完成大半,同時采用這些手段、方法又能給學生在視覺、聽覺上造成更強烈地刺激,對提高學習的興趣大有益處。實踐證明現(xiàn)代教學媒體的運用對培養(yǎng)學生的演唱能力和音樂創(chuàng)造能力起著重要作用,它讓教師教得輕松,讓學生學得容易,而且樂意學、勇于思維、敢于創(chuàng)造。
音樂老師不同與其它科目的老師,需要上不同年級的音樂課。一般情況下,上完一節(jié)音樂課就要趕緊準備下一節(jié)課板書和課前準備工作。現(xiàn)在有了電教手段來幫忙,我覺得方便多了。我們可以運用投影儀、展示臺、電視屏幕來展現(xiàn)音樂節(jié)奏、音樂知識、大歌片等,這樣學生一目了然,老師也能全神貫注地上課。
音樂教學設備是保證課堂教學效果和課外活動正常進行,并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必要條件。音樂教學應充分利用電教多媒體技術手段,它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是提高音樂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體現(xiàn)了教育學的直觀性原則。使我們的音樂教育永遠充滿活力。
注釋
①柳斌:《藝術教育改革與發(fā)展中應該重視的幾個問題》。
②《音樂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參考文獻:
[1]李明新《構建主體性課堂教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2]張雪珍《小學小班化教育教學指南》.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9.
[3]李衍黔《小學語文教學》.山西:山西教育報刊社,2003年第5期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