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文芳
摘 要 本文以“PLC技術應用”課程為例,基于云平臺下該課程的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彌補傳統(tǒng)PLC 課程教學模式的不足,取得較好學習效果。
關鍵詞 云平臺 信息化教學 PLC
0 引言
在知識型社會“互聯(lián)網(wǎng)+”的大環(huán)境下,教育教學理念和模式正在發(fā)生深刻的變革,教師課堂講授將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師生互動不及時,出現(xiàn)了玩手機“低頭一族”的新問題,而移動信息化教學將成為解決現(xiàn)實問題可行和有效的策略。以北京智啟藍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開發(fā)的藍墨云班課為代表的云服務平臺,在移動終端與課堂教學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讓學生的移動智能手機成為學習的工具,學生可以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學習,延伸了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調動了學習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果。
1 基于云班課在“PLC技術應用”課程實踐過程
“PLC技術應用”是我院電氣自動化專業(yè)二年級開設的專業(yè)必修課,該課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學生被動學習、積極性不高,對該課程重要知識點理解難于透徹,很難舉一反三;而借助于藍墨云班課平臺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反復查閱手機知識點、技能點視頻,加深理解、鞏固學習成果;師生互動即時高效,不受時空限制,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以藍墨云班課作為信息化教學云平臺,其教學過程總體構架如圖1所示。
基于云平臺,設計思路是借助信息化手段,采用將信息傳遞階段放在課前,最難的知識吸收內(nèi)化階段放在課中的翻轉課堂模式,使學生在執(zhí)行任務前做好充分的知識準備,通過師生的共同探討、合作,突破教學重難點,課后鞏固反饋。
本文以該課程教學項目之一 ——搬運機械手的PLC控制為例,介紹對信息化教學模式進行探索與研究。信息化教學實施過程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
1.1 課前準備—信息傳遞階段
教師課前通過云班課上傳相關課件、動畫、視頻等學習資源,并發(fā)布相關教學安排,學生登錄班課,領取任務單,明確任務要求,下載學習資源并自主預習。教師跟蹤和提醒學生學習進度,如遇到問題發(fā)到答疑討論區(qū),同學之間在線相互討論,教師在線答疑指導;同時教師也及時了解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并將在課堂上重點講解,這樣課堂教學更具有針對性,提高了教學效率。
1.2 課中教學—知識吸收內(nèi)化階段
課中階段,盡量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開展教學。以搬運機械手的PLC控制為例,首先教師提出問題,圍繞問題開啟頭腦風暴活動展開探討,檢查學生自學情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加分點贊,學生獲取經(jīng)驗值,將計入課程評價,然后教師進行點評并分組實施任務。在任務實施過程中,學生分組合作,在線討論探究,拍照上傳;教師實時關注討論區(qū),發(fā)現(xiàn)問題并及時上傳相關資源至云平臺,學生用手機可以隨時查閱,便于學生自主探究;同時總結歸納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教師及時給予指導,并針對性地講解。任務完成后,各小組將設計成果拍照、拍視頻上傳至討論區(qū)展示;教師創(chuàng)建作業(yè)/小組任務活動,將對各小組的提交設計成果并對其師評、學生互評;評價結束后,教師通過手機搖一搖,搖出2名學生,分別代表小組進行匯報,分享經(jīng)驗。
1.3 課后鞏固
課后,我們安排了拓展練習,適當提高難度,鞏固學習成果。針對學習上的困惑,學生可以查閱老師上傳的設計視頻、可以交流討論,相互學習、教師在線答疑。
2 藍墨云班課在教學過程中應用的思考
(1)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借助于藍墨云班課平臺,突出了以“信息化資源”為載體,因此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備好課,還要在課前要開發(fā)知識點、技能點微視頻、動畫等信息化資源,搜集大量的信息,精心組織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打破時空限制開展師生互動,即刻反饋,即刻點評,優(yōu)化教學設計,讓老師在教書育人的同時自身也在不斷的學習。
(2)在云平臺開展教學活動在網(wǎng)絡條件下進行的,因此對校園網(wǎng)的硬件配套設施有一定的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盡量選擇網(wǎng)絡狀況良好、能支持整個班級同時流暢上網(wǎng)的教學場所。而我院的校園免費無線網(wǎng)已開通,為順利開展移動信息化教學,提供了保障。
(3)云服務平臺下是借助移動智能設備開展的課內(nèi)外教學活動,因此智能手機是必備工具。目前我院學生的智能手機普及率已達到100%,但在教學過程中有個別學生時常出現(xiàn)忘帶手機、手機故障、沒電等情況,教師提醒學生課前手機充電,還特意準備了公用手機充電器、兩部備用手機,保障課堂教學順利進行。在云班課倡導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學習的同時,也導致了個別自控力不強的同學偷偷地在課堂上使用微信、QQ 聊天,玩游戲等,類似問題有待在今后的教學中重點解決。
3 基于云班課“PLC技術應用”課程教學應用效果
3.1 解決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 “低頭一族” 玩手機的新問題
傳統(tǒng)課堂教學,教師不管怎樣控制學生不要將手機帶入課堂,但還是有學生偷偷地將手機帶入課堂低頭玩游戲或QQ聊天等社交活動;在云班課的教學模式上,而是提倡學生盡可能地在課堂上多用手機,觸動了學生學習的好奇心,手機已不再是“玩具”,而是真正成為了學習工具,實現(xiàn)了移動終端與教學合理結合。
3.2 完善師生溝通機制,提高互動效率
在課堂上教師要求學生討論分析問題,學生積極討論思考,學生將討論結果等以文字形式或圖片形式等在云班課的答疑討論區(qū)發(fā)表言論,教師實時關注討論區(qū),即時點贊、回應,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引導、解決;課堂還可以實現(xiàn)課堂測試、投票、討論、頭腦風暴、圖片分享等多形式的教學互動;學生在討論區(qū)隨時都可以留言,克服了傳統(tǒng)課堂由于授課時間的限制,師生之間缺乏交流或師生交流不方便不及時等缺點。
3.3 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
在傳統(tǒng)的該課程學習調查或課堂提問或與學生交流中發(fā)現(xiàn),學生幾乎沒有課前預習的習慣;而在云平臺上可以監(jiān)控學生學習資源進度,根據(jù)學生完成情況,教師點贊加分,沒有預習或預習未完成的 ,教師提醒督促學生并扣平時成績,“倒逼”著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習慣;在期末調查中發(fā)現(xiàn)有87.2%以上的學生能愿意并主動使用課程學習資源; 93.6%以上的學生喜歡這種教學模式。學生愿意在平臺上展示設計成果,“炫耀”設計經(jīng)驗,學生獲得極大的成就感和學習的幸福感;課堂經(jīng)常通過手機搖一搖功能,隨機點名提問,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和神秘感,也能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同時學生獲得相應的經(jīng)驗值,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調動了學習積極性。
3.4 評價及時,考核方便
基于云平臺,教師開啟課堂測試活動,根據(jù)題目數(shù)量、難以程度等合理設置測試時間。學生測試完成后,教師可以查看測試結果統(tǒng)計分析,就可以了解到每道題的正確率;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了解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并對錯誤率較高的題目進行分析探討講解,由于能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jù)學生的測試結果適當調整教學安排,提高教學質量。
4 總結
藍墨云班課是一款集移動、即時、過程可見、使用便捷等優(yōu)點于一身的信息化教學軟件。運用藍墨云班課來進行理實一體化課堂的組織,在課堂的組織過程中充分采用藍墨云班課開展相應教學活動,充分帶動學生進行學習、實踐,通過討論、頭腦風暴、成果展示等環(huán)節(jié)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海興.信息化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6):64-66.
[2] 凌雙明,黃登紅.基于云平臺的《PLC 應用技術》信息化教學模式探究[J].長沙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9):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