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愛娟 苗士建 孫 樺 仇曉霞 王勝楠 黃 瑛
炎癥性腸病(IBD)是一組慢性復發(fā)性腸道炎性疾病,發(fā)病年齡<6歲的IBD稱為極早發(fā)型IBD(VEO-IBD)。VEO-IBD是兒童IBD的一種特殊亞型,占兒童IBD的4%~10%,常可檢測到基因缺陷[1]??芍翴BD樣表型的單基因突變中,以IL10及IL10R的功能缺失性突變最為常見[2]。IL10R由2個亞單位構(gòu)成,分別由IL10RA及IL10RA編碼。我國VEO-IBD的基因缺陷以IL10RA突變最為常見[3, 4]。IL10RA基因功能缺陷的VEO-IBD患兒多有結(jié)腸累及,且結(jié)腸病變重;而消化道中又以結(jié)腸部位細菌數(shù)量居多,提示腸道菌群在IL10RA基因功能缺陷患兒的腸道炎癥發(fā)生發(fā)展中可能發(fā)揮作用[3, 4]。然而,目前尚無基于16S rRNA基因測序方法對IL10RA基因功能缺陷患兒腸道菌群組成的描述。
1.1 研究設計 以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yī)院(我院)消化科病房和門診為橫斷面調(diào)查現(xiàn)場,納入IL10RA基因功能缺陷致VEO-IBD患兒(IL10RA組)、未檢測到基因功能缺陷的類似癥狀患兒(癥狀組)及年齡匹配的健康兒童(健康組),采用16SrRNA基因測序方法檢測并分析3組人群糞便樣本的菌群組成及多樣性。
1.2 倫理 本研究方案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3IL10RA基因突變的診斷方法和標準 外周血提取的基因組DNA經(jīng)過全外顯子檢測(WES)和Sanger測序驗證,存在可以解釋臨床表型的致病性突變,且為已報道過的致基因功能缺失的突變位點。
1.4IL10RA組和癥狀組納入標準 ①我院消化科就診的0~5歲兒童;②性別不限;③有IBD臨床表現(xiàn),如慢性腹瀉、腹痛或便血,糞便鈣衛(wèi)蛋白≥200 μg·g-1[5, 6],臨床疑診VEO-IBD,需要行WES檢測加以確診;④父母/監(jiān)護人了解本研究目的,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符合本文IL10RA基因功能缺失性突變者為IL10RA組,未檢測到突變者為癥狀組。
1.5 健康組納入標準 ①在我院職工家屬中招募健康兒童;②2周內(nèi)未服用益生菌及抗生素;③IL10RA組和癥狀組<1歲患兒按月齡行健康兒童匹配、>1歲患兒則按年齡進行匹配。
1.6 糞便標本采集IL10RA組和癥狀組于入院后第1次糞鈣衛(wèi)蛋白檢測時留取2份糞便標本,1份用于檢測腸道菌群組成及多樣性。留取過程使用無菌容器及取樣器,由專人取未接觸容器壁且位于中深部的糞便標本約250 mg,在12 h內(nèi)抽提DNA或轉(zhuǎn)移至-80℃保存直至DNA抽提。健康組用課題組統(tǒng)一發(fā)放的含保存液的采集管在家留取糞便標本,于5 d內(nèi)抽提DNA或轉(zhuǎn)移至-20℃保存直至DNA抽提。
1.7 腸道菌群檢測
1.7.1 細菌總DNA提取及質(zhì)檢 采用糞便DNA提取試劑盒 FastDNA?SPIN Kit for Soil(MP公司,美國),按產(chǎn)品說明書操作。使用超微量分光光度計 NanoDrop 2000(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美國)檢測DNA濃度及純度,1%瓊脂糖膠電泳檢測DNA完整性。
1.7.2 PCR擴增 擴增區(qū)域為細菌16SrRNA基因 V3-V4區(qū)(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引物序列為338F (5’-ACTCCTACGGGAGGCAGCAG-3’)和806R (5’-GGACTACHVGGGTWTCTAAT-3’) 。PCR擴增體系為20 μL,擴增程序為:95℃ 預變性3 min,30個循環(huán)(95℃ 變性30 s,55℃ 退火30 s, 72℃ 延伸30 s),最后72℃延伸10 min (PCR儀:美國ABI公司GeneAmp?9700型)。
1.7.3 PCR產(chǎn)物定量與均一化 將同一個樣本及其2個復孔的PCR產(chǎn)物混合后行2%瓊脂糖凝膠電泳,采用PCR產(chǎn)物回收試劑盒(上海美吉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回收PCR產(chǎn)物。按照每個樣本的測序量要求,將提純的PCR擴增產(chǎn)物按相應比例混合,將不同樣本混在1個文庫中,使后續(xù)文庫的測序量達到上機要求(測序量與PCR總量之間具有一定的相關(guān)性)。每個樣本使用的引物都帶有1個barcode來區(qū)分樣本。
1.7.4 Miseq文庫構(gòu)建及Illumina測序 取1.7.3中的混合物所構(gòu)建的基因文庫,用MISEQ 測序儀(Illumina公司,美國)測序。
1.8 臨床資料采集 ①從病史中收集IL10RA組和癥狀組患兒入院時的年齡、性別、身高、體重、出生方式,胎齡(<37周為早產(chǎn))及取樣前1個月內(nèi)抗生素使用天數(shù);②鑒于健康組來源于我院職工家屬中招募的健康兒童,身高、體重以2005年中國九市7歲以下兒童體格發(fā)育調(diào)查相應年齡的P75身高、體重值為標準[7];③健康組詢問家長年齡、胎齡(<37周為早產(chǎn))和取樣前1個月內(nèi)抗生素使用情況。
1.9 統(tǒng)計學分析 計量資料,如服從正態(tài)分布,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不服從正態(tài)分布,以中位數(shù)(四分位間距)表示。服從正態(tài)分布且方差齊性的兩組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3組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等級資料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對于非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及計數(shù)資料的兩組比較采用Mann-WhitneyU檢驗,3組之間比較采用Kruskal-Wallis非參數(shù)檢驗,并采用Bonferroni進行兩兩比較校正。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腸道菌群測序結(jié)果分析:①使用生物信息學分析軟件FLASH和Trimmomatic實現(xiàn)數(shù)據(jù)去雜;②按照97%相似性對非重復序列(不含單序列)進行OTU聚類,采用RDP classifier貝葉斯算法對97%相似水平的OTU代表序列進行分類學分析;③采用mothur軟件(v.1.30.1) 計算多樣性指數(shù);④多級物種Sunburst圖、偏最小二乘法判別分析(PLS-DA)和隨機森林樹分析均采用R語言工具統(tǒng)計和作圖;⑤線性判別分析采用LEfSe多級物種差異判別軟件。
2.1 一般情況 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11月1日在我院符合本文IL10RA組和癥狀組納入標準的連續(xù)樣本分別為17例和15例,健康組22人。表1顯示3組的基線特征比較。身高及取樣前1個月內(nèi)抗生素平均使用天數(shù)在3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IL10RA組和癥狀組的年齡、性別、身高、體重、剖宮產(chǎn)率、早產(chǎn)率及取樣前1個月內(nèi)的抗生素平均使用天數(shù)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本研究未詢問健康組剖宮產(chǎn)信息。
2.2 菌群多樣性分析 圖1顯示,IL10RA組、癥狀組和健康組的平均Shannon多樣性指數(shù)值分別為1.11±0.87、1.43±0.55和1.86±0.53,IL10RA組及癥狀組均低于健康組,IL10RA組更為顯著;IL10RA組的標準差最大,提示IL10RA組患兒的組內(nèi)菌群變異度高;3組Simpson多樣性指數(shù)分別為0.48±0.31、0.32±0.20和0.19±0.11,與Shannon指數(shù)結(jié)果一致。
2.3 群落分類學結(jié)構(gòu)分析 表2顯示腸道細菌主要門分類學水平下的物種構(gòu)成,分析發(fā)現(xiàn),菌屬在各組中的分布比例不同,如厚壁菌門是該年齡段嬰幼兒的優(yōu)勢菌門。健康組厚壁菌門分類學水平下的菌屬比例均衡,癥狀組和IL10RA組中鏈球菌屬和腸球菌屬的平均豐度之和分別占厚壁菌門的61.8%和63.8%。健康組的放線菌門中雙歧桿菌屬比例為97.8%;癥狀組放線菌門中的雙歧桿菌屬比例為53.8%,羅氏菌屬比例為31.7%;IL10RA組放線菌門則以羅氏菌屬為主,占64.3%。3組變形菌門主要由腸桿菌屬、埃希氏菌屬-志賀菌屬及克雷伯菌屬構(gòu)成,物種構(gòu)成比例較相似。3組擬桿菌門均以擬桿菌屬比例最高。其中,IL10RA組中另有普氏菌屬占33.3%。
2.4 屬分類學水平相對豐度比較 圖2顯示,有17種菌屬在IL10RA組和健康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雙歧桿菌屬、普拉梭菌屬、毛螺桿菌科_NC2004_group、Fusicatenibacter、腸球菌屬、[Eubacterium]_rectale_group、[Eubacterium]_ventriosum_group和毛螺桿菌科_UCG-004共8種菌在IL10RA組與健康組、癥狀組與健康組的兩兩比較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除了腸球菌屬外,其余7種在IL10RA組及癥狀組中的豐度均降低。雙歧桿菌屬、普拉梭菌屬、unclassified_f_Peptostreptococcaceae和Fusicatenibacter4種菌屬的相對豐度經(jīng)Bonferroni校正后的差異仍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7)。僅在IL10RA組與健康組的比較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9種菌屬也都以在IL10RA組中豐度降低為主。在癥狀組與健康組的比較中豐度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10個菌屬,除了鏈球菌屬及顆粒鏈菌屬外,其他8種菌屬的相對豐度在癥狀組中也均降低。
注 1)Kruskal-Wallis檢驗;2)Mann-Whitney U檢驗;3)卡方檢驗;4)單因素方差分析;5)t檢驗 ;P1為3組比較P值,P2為IL10RA組和癥狀組比較P值
圖1 3組腸道菌群多樣性指數(shù)比較
表2 3組門分類學水平下豐度占優(yōu)勢的菌屬(%)
圖2 組間比較中相對豐度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菌屬
注 圖中綠柱代表在IL10RA組和健康組比較中相對豐度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菌屬對應的P值取-log10數(shù)值;紅柱表示在癥狀組及健康組比較中相對豐度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菌屬對應的P值取-log10數(shù)值。圖中實線代表P<0.05時-log(0.0.5)=1.30; 虛線代表經(jīng)過Bonferroni校正后的差異仍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7時-log(0.0167)=1.78
本文基于16S rRNA基因測序方法采用橫斷面調(diào)查對IL10RA基因功能缺陷患兒腸道菌群組成進行分析。我院消化科在1年期間納入了IL10RA基因功能缺陷致VEO-IBD患兒17例和未檢測到基因功能缺陷的類似癥狀患兒15例的連續(xù)樣本,對于罕見病的橫斷面調(diào)查,一是樣本量較大,二是納入病例避免了選擇性偏倚。
隨著基因診斷技術(shù)的進展,臨床科研工作中對IL10RA基因突變導致的VEO-IBD的診斷、臨床特點及治療的認知已有所提高[1, 3, 4]。本研究分析了IL10RA基因功能缺陷患兒腸道菌群的分布及其水平。IL10RA組患兒的腸道菌群多樣性較健康組降低,且IL10RA組患兒的組內(nèi)菌群多樣性變異度更高。菌群變異度高可能與患兒的腸道菌群恢復力下降有關(guān)[8]。健康的腸道菌群受到外界環(huán)境干擾時,有一定的恢復力,能夠在一定范圍內(nèi)維持相對穩(wěn)定[8]。疾病狀態(tài)下,腸道菌群可能因抗生素暴露等外界原因?qū)е禄謴土κ軗p。而內(nèi)源性因素的干擾,例如IL10RA基因功能缺陷,則有可能使腸道菌群恢復力受損程度加劇,甚至失去恢復力,導致組內(nèi)變異度大[9]。
本研究中腸道菌群結(jié)構(gòu)分析表明,IL10RA組放線菌門、厚壁菌門及擬桿菌門分類學水平下的豐度比例最高的菌屬發(fā)生了改變。在IL10RA組中相對豐度比例高的菌屬包括羅氏菌屬、腸球菌屬、鏈球菌屬及普氏菌屬。其中,腸球菌是院內(nèi)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普氏菌屬是引起感染的常見致病性厭氧菌。鏈球菌屬多數(shù)不致病,有些菌種如化膿性鏈球菌可引起化膿性炎癥。羅氏菌屬的胺胨羅斯氏菌屬于口腔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但在免疫缺陷患兒中仍被認為是機會性致病菌[10]。從這些菌屬的生物學特性可推測IL10RA組患兒的腸道菌群可能有潛在致病性。
Takaishi等[11]通過定量PCR技術(shù)檢測發(fā)現(xiàn),IBD患者糞便菌群中的擬桿菌屬、雙歧桿菌屬及韋榮球菌屬豐度降低,乳桿菌屬及腸球菌屬相對豐度增加。Shaw等[12]觀察到新發(fā)IBD患者中的糞球菌屬、Adlercreutzia屬及柔嫩梭菌屬的豐度降低; 而Akkermansia屬、梭桿菌屬及韋榮球菌屬豐度增高。Gevers等[13]聯(lián)合16SrRNA基因檢測和宏基因組技術(shù)發(fā)現(xiàn),克羅恩病患者的大腸桿菌、具核梭桿菌、小韋榮球菌及麻疹孿生球菌增加,而其他菌屬減少。本研究中IL10RA組中除腸球菌的豐度明顯增加,腸道菌群失衡表現(xiàn)為腸道共生菌的豐度減少。梭桿菌屬及孿生菌屬的相對豐度低或未檢測到。研究表明,具核梭桿菌在結(jié)腸癌患者的結(jié)腸組織中豐度高,并且該菌與化療耐藥有關(guān)。這些菌屬多在更年長人群的腸道中出現(xiàn),可能因為腸道菌群存在時間上的演替變化[14, 15]。
本文局限性:①IL10RA組和癥狀組的患兒均經(jīng)過了不同程度的抗生素干預,本文所反映的腸道菌群不論是門還是屬水平,都不能代表IL10RA組和癥狀組患兒起病狀態(tài)的水平,盡管以癥狀組作為抗生素使用對照,但IL10RA組和癥狀組應用的抗生素種類、劑量和時間是有差別的;②本研究采用的是16SrRNA測序技術(shù),對物種分類學水平僅注釋到屬水平。將來可采用宏基因組鳥槍法等更高分辨率的技術(shù)鑒定出更多物種,且可注釋到相應的菌株水平的物種,對于菌群特征的描述將更為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