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信奉武士道精神,他們打仗時非常有意思。平安時代,日本武士在戰(zhàn)場上先是遠距離弓箭對射,而且雙方要遵守一定的戰(zhàn)爭規(guī)則——不許射對方大將的馬,只能射馬上的人。因為在日本,馬是很寶貴的東西。養(yǎng)馬必須得有草場,日本國土狹小,草場不多,所以能夠捕獲戰(zhàn)馬是件很拉風的事兒。
等到所有的箭都射完了,武士們沖到一起進行肉搏戰(zhàn),但是必須是捉對廝殺。什么叫捉對廝殺呢?就是找跟自己身份相同的武士廝殺,上校打上校,大校打大校。不能是大校打少校,也不能是大校打中將,你的身份高了、低了都不行,一定要找和自己身份相同的人。這很像我們今天的相親現(xiàn)場。
武士縱馬出戰(zhàn),先是向?qū)Ψ礁吆埃何易孀谑悄衬衬?,干過什么什么大事,官拜啥啥啥;我爸爸是某某某,干過什么什么大事,官拜啥啥啥;我是某某某,干過什么什么大事,官拜啥啥啥。這么長的臺詞沒有幾分鐘是念不完的,不知道的還以為兩家相親,正在交換個人資料呢!而這個時候?qū)Ψ奖仨毜媚托穆犞?,因為一會兒他也得這么念。如果你對對方表示出不尊重,你念的時候?qū)Ψ揭膊蛔鹬啬恪?/p>
這一長串臺詞都念完了以后,兩個人開始互相打量,覺得身份級別都配得上,才能開打。如果一方把另一方打下了馬,勝利者會割掉對方的腦袋。當然這個腦袋不能隨便割,割之前有修養(yǎng)的武士會對對方說一句“得罪了”,這才能下刀子。
日本武士之間的打法在中國人看來絕對是二百五。當然,戰(zhàn)場情況是瞬息萬變的,為了不使自己變成無名之鬼,也為了讓對手能夠看清自己的身份,很多武士都把自己的名號寫在長方形的白布條上,系在頭盔后面或者別在大鎧的袖子上。因此一場戰(zhàn)爭打完,滿地的尸體都頂著姓名,跟現(xiàn)在玩的電子游戲差不多。
日本的浮世繪連環(huán)畫就是據(jù)此而來,每個出場的人物上方都有一個寫著姓名的方塊。不像中國的古畫,如果不經(jīng)過解釋,很多人都不知道畫上的人物是誰??慈毡井嫊r就不存在不知道人物名字的情況,他們有一定要讓自己留名的傳統(tǒng)。
在兩個武士對打的過程中,雙方的士兵都不許幫忙,誰要是幫忙誰就壞了規(guī)矩。眼看自家主將要落敗了,你上去幫一把,把對方弄死,你的主將不但不會賞你,還會把你給宰了。因為你讓主將丟臉了,還壞了他的名譽,以后他都沒法見人了。
更有意思的是兩個武士戰(zhàn)斗,一方戰(zhàn)死,腦袋丟了,割他腦袋的武士得意揚揚,而被割掉腦袋的武士家也不會垂頭喪氣,因為武士最好的歸宿就是戰(zhàn)死沙場。唯一的例外是,如果高級武士被下級武士割了腦袋,這是奇恥大辱,割腦袋的下級武士從此之后得意揚揚,被割腦袋的一方可就現(xiàn)眼現(xiàn)大了。
(摘自《世界歷史很有趣:袁騰飛講日本史》民主與建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