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軼倫 陳抒怡
5月31日,中共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演員劇團支部黨員大會將召開,討論牛犇的入黨問題。83歲的牛犇穿著紅色的條紋襯衫坐在橢圓桌子的中央,忐忑不安地交叉雙手,不時整理頭發(fā)、拉拉衣領(lǐng)。
神童
牛犇出生在天津,父母都是城市貧民。在他9歲那年,父親感染白喉病,無錢醫(yī)治,回家后不久病死。眾人瞞著因為流產(chǎn)血崩而臥床休養(yǎng)的母親,孰料母親像是冥冥中知道了什么,也咽了氣。
在北平開車接送演員的哥哥,把牛犇帶到電影廠。那是1945年,演員謝添帶著牛犇去導演沈浮處面試。到了中電三廠(北影廠前身)廠辦,牛犇進門,一蹦坐在沙發(fā)扶手上。沈浮一愣,一下子就喜歡上了放得開、有表現(xiàn)欲的牛犇。很快,牛犇就在沈浮導演的《圣城記》中演出,之后在《滿庭芳》《天橋》《十三號兇宅》里接到角色,成了片約不斷的小星星。
正缺一個村童角色時,謝添想到了牛犇。
1947年,張駿祥導演受邀去香港永華電影公司拍攝《火葬》,主演白楊推薦牛犇出演她的“小丈夫”,牛犇跟著劇組到了香港。當時,牛犇住在長城影業(yè)公司,每天都從宿舍出門去看《清宮秘史》的拍攝,最后把慈禧和李蓮英的臺詞全記住了。他表演給大家看,眾人都被逗樂,夸他是“神童”。
其實“神童”在進入電影廠之前只粗略讀過三年書,劇組才是他真正的課堂,演員就是他朝夕相處的老師。張駿祥、吳祖光、陶金、白楊、呂恩、李麗華都把牛犇當成自己的子弟一樣。
好人
1952年,牛犇到上影廠后,轉(zhuǎn)租一位老演員在建國西路的房子。住處沿馬路,離廠也近。趙丹下班經(jīng)過牛犇門前就在底下叫:“小牛子在家嗎?”牛犇一聽這叫聲就在窗口應(yīng):“在呢,上來吧!”牛犇的小屋成了這群演員聚會的地方。趙丹懂戲、愛戲,常常來這兒琢磨戲,也談他的信仰。
1957年,趙丹入黨。那幾年間,著名演員黃宗英、王文娟、白楊紛紛入黨。1954年和1958年,劉瓊也兩次申請入黨。1941年就參加革命的秦怡,也在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老演員們把入黨當一件神圣的事,當成心靈的考驗來面對。牛犇自忖:我怎么比得上他們呢?他退縮了。但他暗下決心:“一定要跟共產(chǎn)黨干革命,一輩子絕不回頭。”
從沈浮開始,牛犇和幾代導演都有合作。他是《紅色娘子軍》里的通訊員,是《泉水叮咚》里的大劉。小牛犇長成了影壇常青樹,雖然一生出演的多是配角,卻個個令人津津樂道。1983年,牛犇獲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第六屆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2017年,牛犇獲得第三十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和第十六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shù)學會終身成就獎。
牛犇一度想,這樣就夠了??绮豢缛脒@扇門,他都會盡力做一個好人,當一位好演員。
一晃到了2016年,上影集團拍攝影片《鄒碧華》。牛犇演一位來法院上訪的老人,戲份不多,但劇情借由他折射出鄒碧華法官的親民和負責。在收集材料時,大家看到鄒碧華生前這樣說過——“我們生活的世界本來不完美,但正因為它的不完美才需要我們?nèi)ヅ?,去奮斗,我們的存在才有價值?!迸穆犃诉@話,竟然紅了眼眶。劇組慶祝殺青之際,他正式遞交入黨申請書。
牛犇的入黨介紹人,一位是上影集團董事長任仲倫,另一位是秦怡。病中的秦怡,在華東醫(yī)院寫了字條,托上影演員劇團支部書記帶來她的意見:“牛犇是個好同志,是個好同志。我愿意是他的入黨介紹人,我相信他也會做得很好。”
5月31日11時20分,中共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演員劇團支部黨員大會經(jīng)過充分討論,認為牛犇已經(jīng)具備共產(chǎn)黨員的條件,同意吸收其為預(yù)備黨員。
(摘自《解放日報》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