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延輝
摘要:經濟社會的高速發(fā)展為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提供了更多選擇,也提升了人們對精神文化的要求。廣場文化活動由來已久,是最具活力的群眾文化形式之一。在當今社會,廣場文化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被賦予新的使命和職責,在群眾文化活動建設中,有著重要的推動發(fā)展作用。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相關工作的有效炸開,群眾的廣場文化活動也蓬勃發(fā)展起來,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本文通過對廣場文化活動的特點地位和作用進行研究,希望促進廣場文化的不斷發(fā)展,進而推動群眾文化建設。
關鍵詞:群眾文化;廣場文化;功能
廣場文化活動,是人類最早文化活動的形式。在漫長的遠古時代,人們的“文化”活動就是在部族居住的開闊地方進行的。那時人們在公共區(qū)域里舉行各種集會、議事、祭祀、待客、婚禮、歡慶等活動,這就是最初的廣場文化活動。這種廣場活動,經過五、六千年以來的創(chuàng)造、積淀,成為最富有活力的群眾文化形式。廣場文化是人類在漫長的生產勞動過程中對社會事物認識和精神審美的智慧結晶。在新的時代,廣場文化被賦予新的內涵為現代生活展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發(fā)展魅力。
一、廣場文化的特點
1.群眾自發(fā)性。其特點表現為:一是松散性,從各自的興趣、愛好、需求出發(fā),自發(fā)組成松散群體;二是隨意性,無固定人員和時間,廣大群眾可以自愿參加。三是休閑性,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人民群眾越來越注重業(yè)余生活,在休閑中自得其樂、自我表現的心理越來越強烈,廣場文化兼顧了各個階層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通過多種表現形式,以休閑為目的,自娛自樂,寓教于樂,雅俗共賞,老少皆宜;2.形式靈活性。廣場文化除自發(fā)的文體活動外,從目前情況看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為配合重大節(jié)日、慶典和政府特定主題開展的特大型的廣場文化活動。二是以地方業(yè)余團隊、各類藝術學校為主,由我館組織承辦的系列廣場文化活動。三是以社區(qū)為單位,以活躍社區(qū)居民文化生活為目的,開展小型、多樣的廣場文化活動;3.內容多樣性。隨著社會的進步、地方的發(fā)展,人們對文化需求不斷提高,廣場文化也越來越展示出其海納百川的容量,包括了企業(yè)文化、社區(qū)文化、人文文化、環(huán)境文化等,廣場文化已成為我縣文化的縮影。無論早晚,漫步文化廣場,隨處可見舞扇子的、打太極拳的、扭秧歌的、放風箏的、跳交誼舞的、唱秦腔的……男女老少,三五成群,他們來到廣場以不同的方式表達著對生活的熱愛,廣場文化已成為我縣一道道亮麗的文化風景線;4.廣泛參與性。由于廣場的公益性、開放性特點,廣場文化的參與面之廣、觀眾之多,是任何形式的文化活動都無法比擬的。同時,廣場文化既有體育健身、又有藝術表演、藝術展示,既有高雅文化、又有大眾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量,吸引不同職業(yè)、不同年齡、不同興趣愛好的群眾參與。
二、廣場文化在群眾文化中的作用與地位
1.廣場文化有利于民間文化的交流與合作。廣場文化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勞動人民的生活中,它是以民間文化的形式出現,并在不同的文化中得到廣泛的交流與融合。根據工作經驗,發(fā)現廣場文化會隨著地域的不同,而擁有不同的特點。民族文化特色也通過廣場文化這個載體,從而得到充分的展現,并得到發(fā)揚光大。據有關統(tǒng)計文化遺產的研究表明,廣場文化是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廣場文化不僅為不同特點的民間文化提供了廣闊的宣傳及保護平臺,并且使得不同的民間文化得以交流與合作,并進一步提高;2.廣場文化有助于形成和諧的社會風尚。黨和國家要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弘揚社會的主旋律,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表現,將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與民間特色文化結合到一起,使得不同性質的文化得到交流與合作,并且體現出廣場文化的豐富的內涵以及包容性。在民間廣泛的文化活動中,廣場文化真正做到了符合廣大民眾的意愿。它不僅能夠融合不同形式的藝術和表演,而且還囊括了不同理念的文化活動。這樣,它能夠最終推進和諧社會的建設與進步;3.廣場文化創(chuàng)造出豐富多彩的文化財富。眾所周知,廣場文化的內容豐富多彩,涉及范圍非常的廣。而且,在這樣的深厚文化底蘊下,廣場文化就能夠不斷地推陳出新。據統(tǒng)計,在廣場文化活動中,參與者上到80歲的老人,下到上幼兒園的兒童。而說到廣場文化的形式,現今流行的廣場舞,那真是形式多樣,演奏現代樂器的,展示民間藝術的,形式多,內容豐富,令人難以想象,這樣的文化組織形式是空前少有的。它以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人自由自在地展示自我,也使得不同文化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和進步。對于公共文化服務與群眾需求之間有效對接,而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實現文化小康具有非常重要意義;4.廣場文化反映群眾文化的時代主旋律,因而使之具有鮮明的時代導向作用現代社會里,不論是城市或農村,人們的閑暇個體或群體,都把文化廣場當做業(yè)余文化活動的首選之所。由于他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而對精神文化的審美需求也日益提高,決定了他們的廣場文化活動從內容到形式都要求具有較高的標準,即思想性、藝術性相結合的同時,還要有新穎的節(jié)目樣式,從而較好地反映群眾文化的時代主旋律。因此,廣場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導向作用。綜觀上述分析,我們體會認為:廣場文化在群眾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基礎性地位和平臺載體與導向作用。因而應當進一步加強廣場文化的建設,促進和諧社區(qū)的文化發(fā)展。
總之,要順應時代的潮流,轉變思維,與時俱進,擴寬思路以科學發(fā)展的眼光發(fā)展廣場文化,廣場文化所具有的群眾性,自娛性等特征決定了廣場文化是面向廣大的人民群眾的,讓快樂走進群眾,讓快樂傳進萬家,讓和諧融進千萬家,讓文化惠及百姓,為群眾提供公共文化活動廣場,推動文化建設,實現文化的大發(fā)展,大繁榮。
參考文獻:
[1]姜燕.廣場文化活動在群眾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J].西寧:群文天地,2012(08):82
[2]李忠華.淺談廣場文化在繁榮群眾文化中的作用[J].太原:黃河之聲,2010(04):23
[3]梁利玲,李小蓮.淺談群眾文化中廣場文化活動的功能和意義[J].長沙:文藝生活,201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