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典典,劉志學,劉元元,程巨強,堅增運
(西安工業(yè)大學 陜西光電功能材料與器件重點試驗室,陜西西安 710032)
隨著高分子學科和石油化工工業(yè)的迅猛發(fā)展,塑料產品的生產量迅速增加,塑料制品在工業(yè)及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目前,塑料已經和鋼鐵、木材、水泥一起構成現(xiàn)代社會的四大基礎材料[1,2]。塑料制品的模具成型需求量的增大,促進了模具工業(yè)的發(fā)展,塑料模具已向精密化、大型化和多腔化的方向發(fā)展。塑料模具較高的工作溫度、較大的成型壓力、材料與模具表面的磨損、對模具表面形成的腐蝕、以及工作時對模具可能造成的沖擊和碰撞等因素,都會影響到塑料模具的精度和壽命,造成塑料模具的失效,其主要失效形式為表面磨損、變形和斷裂三種[3,4],因此,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和耐磨性是塑料模具鋼的基本性能要求之一。塑料模具鋼根據(jù)化學成分和熱處理工藝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滲碳鋼、調制鋼、預硬化鋼、高碳鋼、耐腐蝕鋼、時效硬化鋼6大類[5],目前,我國已基本形成較完整的模具鋼鋼種體系,并修訂了最新的國家標準 GB/T1299-2014《工模具鋼》[2],新標準中推薦的塑料模具鋼21種。但在塑料模具市場不斷擴張的情況下,與之配套的塑料模具鋼市場卻存在多重挑戰(zhàn),問題之一就是國產低端塑料模具鋼產品的惡性價格競爭,而同類高品質產品卻嚴重依賴進口,部分高端進口模具鋼價格高于國產產品價格數(shù)倍。因此,研發(fā)高性能的塑料模具鋼具有重要的意義。課題組根據(jù)塑料模具鋼的使用要求、工況和合金元素在鋼中的作用,自主研制了一種新型塑料模具鋼,研究了不同正火工藝對該材料組織和性能的影響,為該材料的實際應用奠定基礎。
試驗材料為自主設計的新型塑料模具鋼35CrMnSiMoNi,具體設計成分見表1。采用0.5t酸性爐襯中頻感應電爐冶煉,爐料采用Q235廢鋼、各種中間合金和電解鎳,具體熔化工藝為:熔清廢鋼、爐前成分分析、預脫氧、加入中間合金調整鋼液成分、終脫氧,采用由稀土硅鐵、鈦鐵和釩鐵組成的復合變質劑,沖包進行變質處理,鋼包預熱溫度為500~700℃,靜置后進行澆注,澆注溫度1520~1560℃,澆注成?300mm的圓柱型鑄錠,對鑄錠進行電渣重熔后鍛造成300mm×300mm×60mm的模具坯,性能測試試樣取自于模具坯,線切割后分別加工成截面?6mm的標準短拉伸試樣和10mm×10mm×55mm的標準沖擊試樣,沖擊試樣熱處理后開U型缺口。熱處理過程:(1)不同正 火 處 理 溫 度 分 別 為 :860℃ 、880℃ 、900℃ 、920℃、960℃、1000℃和 1040℃,為避免氧化脫碳,正火處理時采用保護液覆蓋保護,正火處理后,試樣統(tǒng)一進行250℃×2h的回火處理;(2)920℃奧氏體化,分別保溫 0.5h、1h、2h、4h 和 6h后正火,試樣統(tǒng)一進行250℃×2h的回火處理。用CMT5105A型萬能材料試驗機進行拉伸試驗,用JB-30型擺錘式沖擊試驗機進行沖擊韌度試驗,硬度采用HRC150型洛氏硬度計測試。采用EPIHOT300型金相顯微鏡觀察組織變化(4%的硝酸酒精溶液腐蝕),采用LabX XRD-6000型 X射線衍射儀對材料中的各種組織進行物相分析,組織中殘余奧氏體含量的測試根據(jù)ASTM E975-03 進行,奧氏體晶面取 (200)、(220)和(311),鐵素體晶面?。?00)和(211)。
表1 試驗材料的設計成分 ωB/%
圖1 不同溫度正火熱處理后試驗材料的組織
圖1是不同溫度正火熱處理后試驗材料的組織,由圖可以看出,860℃和900℃正火處理后,材料的組織主要由板條狀貝氏體和粒狀貝氏體組成,隨正火溫度的升高,組織中的板條狀貝氏體數(shù)量增多,粒狀貝氏體數(shù)量減少,860℃正火處理后的組織中粒狀貝氏體的比例相對較高,900℃正火處理后,組織中主要是板條狀貝氏體,粒狀貝氏體組織的數(shù)量明顯減少。圖1c是920℃正火處理后試驗材料的組織,主要是板條狀貝氏體組織,圖2是920℃正火熱處理后的XRD衍射圖譜,可以看出組織中只有鐵素體峰和奧氏體峰,沒有碳化物存在,屬于無碳化物貝氏體組織,根據(jù)XRD衍射圖譜計算出920℃正火處理后,組織殘余奧氏體的量為19.5%;在該組織中,殘余奧氏體是以薄膜狀分布在貝氏體鐵素板條之間或之上,貝氏體鐵素板條的亞結構是高密度的位錯,板條間距明顯大于馬氏體板條[6]。960~1040℃正火處理后,材料的組織主要由板條狀貝氏體組成,由圖可以看出,隨正火溫度的升高,貝氏體板條的寬度減小,長度增加,貝氏體板條束的尺寸增大。
圖2 920℃正火熱處理后的XRD衍射圖譜
表2 不同溫度正火處理對試驗材料性能的影響
表3 不同正火保溫時間對試驗材料性能的影響
圖3是920℃奧氏體化、不同時間保溫后正火對材料組織的影響,由圖可以看出,不同時間保溫、正火處理后,試驗材料的組織為無碳化貝氏體組織,主要由貝氏體鐵素體和殘余奧氏體組成,隨保溫時間的延長,貝氏體板條束的位向明顯、尺寸增大,板條寬度減小,長度明顯增大,組織的均勻性提高。
表2是不同溫度正火熱處理后試驗材料的性能,由表可以看出,隨正火溫度的升高,材料的硬度、抗拉強度和沖擊韌度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變化趨勢。860℃正火處理后,材料的硬度和抗拉強度均較低,具體為硬度47.3HRC和抗拉強度1477.6MPa;880~920℃正火處理后,材料的硬度相對較高且變化范圍較小,具體變化范圍為53.4~54.3HRC;920℃正火處理后,試驗材料的沖擊韌度(Aku)具有最大值為 36.7J;920~1000℃正火處理后,材料的抗拉強度相對較高且變化范圍較小,具體變化范圍為1935.8~1959.1MPa。綜合來看,材料在920℃正火處理后,具有較好的綜合性能。
表3是920℃奧氏體化、不同時間保溫后正火處理對試驗材料性能的影響,由表可以看出,保溫0.25~1.0h,試驗材料的硬度值相對較高且變化范圍較小,具體變化范圍為53.4~55.1HRC;保溫1.0 h之后,硬度呈逐漸降低的變化趨勢;保溫6.0h后,材料的硬度僅為48.5HRC;保溫0.25h后,材料的沖擊韌度和抗拉強度值均最大,分別為沖擊韌度36.7J和抗拉強度1935.8 MPa,隨保溫時間的延長,沖擊韌度和抗拉強度呈逐漸下降的變化趨勢。綜合來看,試驗材料920℃奧氏體化、保溫0.25~1.0h后,材料具有較好的綜合性能。
圖3 不同正火保溫時間對材料組織的影響
不同工藝正火熱處理后,試驗材料性能變化的原因是組織的變化引起的,粒狀貝氏體是過冷奧氏體在稍高于上貝氏體轉變溫度區(qū)間形成的,由于轉變溫度較高,過冷奧氏體析出貝氏體鐵素體后,貝氏體鐵素體中的碳原子可以快速離開鐵素體擴散到奧氏體中,使奧氏體中不均勻的富碳,增加了奧氏體的穩(wěn)定性,奧氏體難以再繼續(xù)轉變?yōu)樨愂象w鐵素體,富碳的奧氏體在隨后的冷卻過程中,部分轉變?yōu)轳R氏體,形成M/A島,形成粒狀貝氏體組織,粒狀貝氏體中不存在碳化物,其本質上也屬于無碳化物貝氏體組織,粒狀貝氏體中鐵素體的碳含量相對較低,接近平衡濃度,M/A島中殘余奧氏體和馬氏體的碳含量相對較高,馬氏體一般為孿晶馬氏體。板條狀貝氏體轉變溫度低于粒狀貝氏體,主要是在下貝氏體轉變溫度區(qū)間形成的,是下貝氏體的一個特例,由于試驗材料中硅含量較高,硅元素能夠增加碳在奧氏體中的活度,強烈阻礙滲碳體的析出,增加過冷奧氏體的穩(wěn)定性以及鋼中的殘余奧氏體含量[7,8],因此,這種組織不同于典型的下貝氏體組織,在貝氏體鐵素體板條內部和之間的是殘余奧氏體而不是碳化物,由于轉變溫度相對較低,碳原子擴散速度較慢,該組織的貝氏體鐵素體中的含碳量比粒狀貝氏體組織高,遠高于平衡碳含量。粒狀貝氏體和板條狀貝氏體由于組織組成相的成分和性能的差異,會引起材料力學性能的變化,而粒狀貝氏體和板條狀貝氏體的形成與過冷奧氏體的轉變溫度有關,在貝氏體形成條件下,凡能使貝氏體轉變溫度降低的因素,會使板條狀貝氏體增多,反之則粒狀貝氏體比例增多。影響貝氏體形態(tài)的因素很多[9,10],例如鋼的成分、冷卻速度、奧氏體化溫度、奧氏體化保溫時間和奧氏體晶粒尺寸等,其中,隨奧氏體化溫度的升高或保溫時間的延長,一方面會使奧氏體晶粒長大,晶界減少,晶粒中的缺陷也減少,碳元素的分布趨于均勻,而晶界、缺陷處和貧碳區(qū)都是有利于鐵素體形核的位置,這些有利于鐵素體形核位置減少,抑制了鐵素體發(fā)生高溫相變;另一方面,隨奧氏體化溫度的升高或保溫時間的延長,奧氏體中溶解的碳和合金元素含量越多,奧氏體的穩(wěn)定性和均勻性也就越高;奧氏體的穩(wěn)定性的提高,會使貝氏體連續(xù)轉變起始溫度(Bs)和50%轉變溫度(Bm)降低,而貝氏體轉變終了溫度(Bf)基本保持不變,導致貝氏體轉變速率峰向低溫移動[11],因此,正火工藝的改變會影響試驗材料組織的形貌,而組織的變化又導致材料的性能發(fā)生變化。
(1)860℃和900℃正火處理后,材料的組織主要由板條狀貝氏體和粒狀貝氏體組成,隨正火溫度的升高,組織中的板條狀貝氏體數(shù)量增多,粒狀貝氏體數(shù)量減少,正火溫度超過900℃,組織中主要是板條狀貝氏體,組織由貝氏體鐵素體和殘余奧氏體組成,組織中沒有碳化物存在,屬于無碳化物貝氏體組織,隨正火溫度的升高和保溫時間的延長,貝氏體板條的寬度減小,長度增加,貝氏體板條束的尺寸增大,組織的均勻性提高。920℃正火處理后,組織殘余奧氏體的量為19.5%。
(2)隨正火溫度的升高,材料的硬度、抗拉強度和沖擊韌度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變化趨勢,880~920℃正火處理后,材料的硬度相對較高為53.4~54.3HRC,920℃正火處理后,試驗材料的沖擊韌度具有最大值為36.7J,920~1000℃正火處理后,材料的抗拉強度相對較高為1935.8~1959.1 MPa,綜合來看,材料在920℃正火處理后,具有較好的綜合性能。
(3)920℃保溫 0.25~1.0h 后,試驗材料的硬度值相對較高為53.4~55.1HRC,超過1.0h,隨保溫時間的延長,硬度呈逐漸降低的變化趨勢,保溫0.25h后,材料的沖擊韌度和抗拉強度值均最大,分別為沖擊韌度36.7J和抗拉強度1935.8MPa,隨保溫時間的延長,沖擊韌度和抗拉強度呈逐漸下降的變化趨勢,綜合來看,試驗材料920℃保溫0.25~1.0h后,材料具有較好的綜合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