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些事情會突然地來,又突然地離開,讓我們思考分別。
還有很多到最后我們也沒有揭開的謎題。
比如那個放學(xué)同路的Z,后來去了哪里?她是在小升初的那個暑假消失不見的,就像從未來過,和著小學(xué)的六年時光,以及被同學(xué)調(diào)侃的“我喜歡她”,都一起消失了。
那些調(diào)侃我喜歡她的人,仿佛也失憶了。到了初中,大家再也不曾提起,那段他們自己喜歡,卻不好意思承認,一定要轉(zhuǎn)嫁在別人頭上才能表達出來的感情。
被別人說得太多,我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喜歡過她。但是,我現(xiàn)在還記得她留短發(fā),話不多,有點像《新世紀(jì)福音戰(zhàn)士》里的凌波麗,不一樣的是,她比凌波麗愛笑。
分別這種東西,我想不明白。同樣想不明白的是,到了初中,我開始變得愛捉弄班上的女生,丟蒼耳在她頭上。我發(fā)現(xiàn)我欺負的好像是固定的一個人——X,再后來,我開始在日記里寫到她,我明白,那種欺負不過是笨拙的不知道如何表達的喜歡。
還有和父母對抗。
還有爭吵時,想過離家出走。
還有歷史老師到班主任那里告狀,說我和×上課傳紙條,我說我沒有。在安靜的自習(xí)課上,我和很喜歡我的班主任老師對拍了桌子—一當(dāng)時,我看到老師的臉都氣紅了。我能覺察到她的失望,那一刻我心里也有一絲歉意閃過。可我就是鬼使神差地控制不住自己。
所有這些,好像都是那幾年我想不明白的問題。
我突然開始喜歡流行歌曲,整天把林志炫的《單身情歌》和李圣杰的《癡心絕對》掛在嘴邊,仿佛自己是苦情歌手,自己存錢買吉他,還買了一個裝柯達膠卷的相機……
彼時還沒有太多學(xué)業(yè)壓力,可是來自成長的壓力,讓我開始思考,自己不再是小學(xué)生,好像要成年了,不夠成熟和成熟之間的撕扯,讓我覺得自己不被任何人理解。
去年年底有一部叫《煙花》的動畫電影上映,我一個人坐在電影院,看的過程中,有些恍惚,想起更早看過的巖井俊二拍的真人版《煙花》,又或者在那黑漆漆的影院里,看到了十三四歲的自己。
煙花升空時,從它的側(cè)面看,到底是圓的還是扁的?只有少年才會在意,他們甚至可以為此賭上新一期的《灌籃高手》漫畫書。大人們已忘記自己曾經(jīng)是少年,他們被生活撕扯,就像因為離婚而逼著阿薺轉(zhuǎn)學(xué)的媽媽。少年們決定爬上燈塔看煙花到底是圓的還是扁的,沒有和小伙伴們同去的典道和阿薺,本來單獨邀約去看煙花,卻變成一場未完成的離家出走。
去看煙花的一個男孩說,不管煙花是圓的,還是扁的,都好看,因為那是爆炸啊。
是啊,那是爆炸啊。十幾歲迷亂而美好的幾年,何嘗不是一場煙花般的爆炸?叛逆嗎?不知道,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一刻很美,那一刻,我們在長大。
《煙花》里,女孩阿薺對典道說,下學(xué)期再見了。她沒告訴他,她要轉(zhuǎn)學(xué)了。多希望小升初那個暑假,Z也對我說,下學(xué)期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