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紅艷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農民走入城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問題,是我國城鄉(xiāng)二元體制的一個衍生物。留守兒童普遍存在與父母關系緊張、生理與心理健康欠佳、容易受到社會上的各種侵害等問題。本文主要針對我班留守兒童問題的嚴峻性,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一些構想與對策,從而更新社會與家長對留守兒童問題的認識,使社會及廣大家長廣泛關注留守兒童。
【關鍵詞】農村 留守兒童 文化教育 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9-0205-02
我們學校的大多數(shù)學生家長常年都在外打工,可以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留守兒童學校。所有班級都是留守兒童班級。
我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學生是留守兒童。大多數(shù)是隔代監(jiān)護,即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監(jiān)護;有一些是上代監(jiān)護,即由父母的同輩人,如叔、伯、舅等監(jiān)護。監(jiān)護者多采用溺愛或放任的管教方式。多給物質上的滿足,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束縛和引導。監(jiān)護者和留守兒童之間很少溝通。使得兒童容易養(yǎng)成任性、孤僻、內向等不良的心理行為。留守兒童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1、學習一般或較差。由于監(jiān)護人重養(yǎng)輕教,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自主學習能力差,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成績大多不理想。2、道德品質較差。由于留守兒童缺少家庭的監(jiān)管和教育,明辨是非能力較差,又易受社會上不良習氣的影響,很容易養(yǎng)成一些不良行為。如:愛說謊,不講衛(wèi)生,不講文明,悄悄拿同學的東西等。
通過多年的摸索,我總結出了以下幾條教育留守兒童的方法,希望能與大家一起共勉:1.充分了解學生。只有對學生性格、品質等各方面充分了解,才能懂得如何教育、引導。我主要從以下三方面來了解學生:(1)通過父母或以前的老師了解。一接手這個班后,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對于了解到的情況我會及時、詳細地記錄好:班上有幾個單親或重組家庭,有哪些父母身有殘疾或體弱多病等等。(2)通過同學生本人談心了解。(3)通過平時的觀察、積累逐步了解學生。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平時更需要點滴記錄。因為初中階段是學生高速生長發(fā)育的時期,學生的思想、心理變化都很大,只有平時多觀察,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變化,及時并更好地對癥下藥。2.充滿愛心。一個好的班主任,必須對班上的學生充滿愛。對留守兒童更是如此。愛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我們班主任要把真誠的愛融入到整個班級之中,不僅要愛那些好學生,更要愛那些后進生。我平時經常對我班上的學生說,你們父母不在身邊,我班主任就像你們父母一樣,有困難和困惑盡管來找我,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千萬不要把問題放在心里。平時對于學生的優(yōu)點,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加以鼓勵;對于他們的缺點,要恰如其分地指出,不能盲目批評。平時觀察要細致,發(fā)現(xiàn)學生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要及時給予幫助。特別當學生生病時,我一般都會親自帶學生去醫(yī)院看病??赐旰笪叶紩阉麄儙У轿曳块g,并親自倒水給他們服藥,并常詢問病情,看是否好轉。長此以往,不僅當事人會對你心存感激,其他同學也會切實感受到班主任的愛心,逐漸對你產生信任感,覺得你言行一致,的確就像他們的父母一樣。他們有什么心理話也愿意同你說,也樂于接受你的教育。
班主任不僅要給予學生關心、愛護、幫助、鼓勵,而且也要對學生嚴格要求,嚴加管教。常言道:“嚴師出高徒”、“教不嚴、師之惰”。只要發(fā)現(xiàn)學生犯了錯誤或有不良習氣,就要及時加以批評教育,正確引導,要從小事抓起,不能認為像隨地吐痰,亂扔垃圾這種小事就可以不管。
同時要做到嚴而有度?!岸取本褪欠秶?、分寸。班主任對學生的要求嚴但不能超過一定的范圍,嚴要有分寸。同樣錯誤---作業(yè)未能及時完成,一貫表現(xiàn)好的學生一定有其客觀原因,而普通學生就很難說了。班主任對待這樣的學生,就不能簡單、草率地批評完事,而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嚴格要求學生,這個不同方法就是度。如果班主任嚴而無度,亂嚴一氣,勢必會有不好的效果。唯有做到寬嚴適度,愛中有嚴,嚴中有愛,才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行為習慣。4.勤字當先。為了及時把握學生的動態(tài),平時我做到“三勤”。即眼勤、腿勤、嘴勤。眼勤、腿勤就是常去教室、寢室看看、轉轉。我每天只要沒有課,都要去教室外看看,觀察學生上課時的表現(xiàn),掌握學生的第一手資料。嘴勤就是要多和學生談心,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及時解決他們的思想困惑,糾正其不良行為。和學生接觸多了,師生之間會漸漸產生濃厚的親情。5.多與家長溝通。留守兒童的教育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必須與家長密切聯(lián)系,加強交流,才能教育好留守兒童。同家長的交流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面談。大多數(shù)家長常年在外打工,只有春節(jié)前才回家。,我主要利用這一寶貴時機,盡可能抽出時間與家長面談。把他小孩前一學期的表現(xiàn)如實告訴家長,特別是對于小孩發(fā)生的性格和心理上一些變化及時和家長溝通。希望能找出原因,以便采取最有效的方法進行引導。
為保障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我重點在“三多”上下功夫:
一是多溝通,走進留守孩子的心靈。溝通是打破留守孩子心理瓶頸的重要渠道。諸多留守孩子心中的喜悅無人欣賞,委屈無處傾訴,這是導致他們孤僻、叛逆,存在心理隱患的重要原因。為暢通師生溝通的渠道,我們學校對“留守兒童”逐人建立親情關愛檔案、動態(tài)掌握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方面的情況,對品德行為有偏差、心理有障礙的“留守兒童”及時給予心理疏導,增強其心理調適能力。通過設立“心理咨詢室”、“心語信箱”、“傾訴信箱”、“視頻聊天室”、“愛心廣播站”、宣泄室、綜合活動室等,鼓勵學生通過親情電話、電子郵件、視頻等與家長、親朋保持經常性情感交流與溝通,讓"留守學生"的心里話有地方說,委屈有地方訴,心結有地方解。
二是多教育引導,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成長習慣。習慣養(yǎng)成品質,品質決定人生。教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衛(wèi)生等習慣,遠離毒品犯罪,學會自律、自立、自理、自強,從小打下良好的人生基礎。三是多關愛,真情感化。通過開展結對幫扶、送溫暖活動等讓留守兒童感受到社會愛意,家庭的溫暖,讓他們笑對生活,自強不息,陽光而快樂,真正把寄宿制校園辦成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溫馨愛巢!
如何教育好留守兒童,對于我們所有班主任來說是一種困難,但更是一種挑戰(zhàn)。我相信只要我們班主任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具有勇于拼搏的精神,一定能探索出一條適合留守兒童教育的新路。
參考文獻:
[1]青永紅、周林,《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2007.
[2]葉敬忠、揚照,《關愛留守兒童——行動與對策》,2008.
[3]謝妮,《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xiàn)狀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