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百麗
【摘要】學校的教育發(fā)展過程中,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愈來愈重要。在新時期的教育環(huán)境下,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愈來愈多,學生受到學習以及工作的壓力,心理健康整體在下降,改進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充分發(fā)揮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就顯得比較重要?;诖?,本文先就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和消極心理學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加以闡述,然后就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積極心理學取向作用和策略進行詳細探究。
【關鍵詞】心理健康 消極取向 積極心理學
0.引言
教育改革的深化實施,對學生的全面素質培養(yǎng)起到強調作用,更加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學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時候,要充分注重模式的創(chuàng)新應用,從而提高整體的教育質量。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應用下,沒有從學生的角度進行考慮和分析問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效果也不佳,無法發(fā)揮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作用。新的教育發(fā)展時期,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有了進一步提高。
1.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和消極心理學取向教育問題
1.1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使得教育的針對性不強,教學當中的技術手段還是采取西方國家理論。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國情差異,學生所處環(huán)境的多樣化等影響,心理問題也不同,采取統(tǒng)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就會有不適應[1]。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形式化的問題也是比較常見的,在新課改的實施下,學校都開設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而在具體的教學當中依然是傳統(tǒng)教學方式,學生的被動地位依然沒有改變,只注重心理健康知識的灌輸,而對于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問題的解決還存在著不足之處。有的學校設置了心理健康咨詢機構,但是輔導老師的專業(yè)化水平不高,這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就很難有良好的指導。
1.2 消極心理學取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問題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在消極心理學取向下就表現(xiàn)在過度的關注學生消極面,和教育的目標越走越遠。學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時候,是以學生心理健康作為重要目標的,是讓學生能夠適應新的生活以及學習環(huán)境和人際關系等,這是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保障。而在具體的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當中,卻過于關注學生消極心理,對學生學習以及生活當中的心理困惑和問題比較關注,心理健康教育對象主要是在心理發(fā)展有問題的學生身上,將解決學生心理問題作為立足點[2]。教育當中采用了消極心理學的模式,心理健康教育過程比較被動,并且存在著片面的問題,沒有注重對學生積極潛能的挖掘,這就必然不利于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體質量。
消極心理學取向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內容上比較貧乏,教育形式單調以及教育途徑單向的問題比較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是以學生為本為基礎,教學內容和形式脫離學生的實際就失去了教育的價值,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是傳統(tǒng)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特征,在當前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還是主要方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主要是學生生活、學習過程中發(fā)生的普遍問題,情感情緒調節(jié)以及意志力培養(yǎng)等內容,這些是需要解決的現(xiàn)實間題,但是僅僅關注這些問題卻是負面取向的心理學觀念。教材內容是以成人方式編寫,通過灌輸式的方法進行教條的引導,沒有發(fā)現(xiàn)學生本身的積極面,引導學生去關注發(fā)展積極面。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消極心理學取向下師生關系的現(xiàn)狀主要體現(xiàn)為對立關系[3]。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既作為教育主體又作為教育客體,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導以及實施者多為政治教師或者是有過心理專業(yè)知識培訓的教師等,并把心理問題為取向作為目標。把教育對象以及教育者關系對立起來,教育者獨立出來,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重點放在心理問題上,這對學生有很大的心理傷害,比較容易讓學生產生消極的自我暗示以及印證,也比較容易產生自我防御以及排斥等心理,這就必然會造成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
除此之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消極心理學取向基礎上,教育的資源也呈現(xiàn)出枯竭的現(xiàn)象。在教育中以心理間題為取向,僅僅把心理健康教育寄托在心理健康課以及咨詢等載體上,雖然這些方式能使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但是由于缺乏經費就不能很好地對教師進行培訓以及拓展其他的教育資源。資源上比較缺乏,沒有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作為支撐,必然會影響整體的教育質量,使得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社會文化資源等分離[4]。消極心理學取向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所面臨的挑戰(zhàn)比較大。
2.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積極心理學取向作用和策略
2.1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積極心理學作用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通過積極心理學取向的運用,就能有效引導學生成長,在積極心理學取向下有助于提高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效率,讓學生看到自我積極的優(yōu)勢,提高處理自我心理問題的信心,這樣就能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精神品質。心理健康教育中積極心理學取向,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三觀”的保障,對培養(yǎng)學生的理想目標發(fā)揮著積極作用,對學生未來的健康成長也有著引導作用,使學生樹立自信以及讓學生充滿正能量。
心理健康教育通過積極心理學取向的運用能起到防御作用,通過合理的方式方法來預防心理疾病的發(fā)生,能為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讓學生樂觀地看待事物,保持樂觀的心理狀態(tài)[5]。在積極心理學的引導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更為科學化,更加注重學生個體的幸福感、滿足感等主觀感受和良好心理體驗。心理健康教育通過積極心理學取向的教育,對學生心理狀態(tài)積極的層面加以重視,這樣就能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起到積極作用,能有效地引導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知識,起到預防的作用。
另外,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積極心理學取向下,為學生本性中積極面的發(fā)展營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對培養(yǎng)以及塑造積極向上的情感和人格起著重要作用,為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主要是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用積極心理學取向營造良好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對學生主觀快樂體驗進行培養(yǎng),對學生積極人格品質進行培養(yǎng),這樣就能為學生構建積極樂觀的學習環(huán)境。
2.2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積極心理學取向實施策略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積極心理學取向的策略實施要和實際情況緊密結合,保障從整體上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
第一,優(yōu)化心理健康教育主客體關系。積極心理學取向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要注重主客體關系的優(yōu)化,及時消除傳統(tǒng)的消極心理學的問題,避免將學生作為間題學生看待,這容易造成主客體關系的矛盾不能調和[6]。積極心理學取向認為,師生關系是精神交往平等互動關系,雙方要能夠互為教育主客體。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師生都是主體,并非對立的關系,教師要注重自身積極心理的養(yǎng)成,通過積極的心理看到學生,讓學生在自我成長中,受到教師的鼓勵以及積極心理的影響,這對促進學生的健康心理養(yǎng)成就有著積極作用。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轉變。教育改革的深化實施中,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方式的轉變創(chuàng)新是比較重要的,在積極心理學理念的引導下,就要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突破,將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充分的挖掘和利用,讓積極心理學的作用充分發(fā)揮。通過多元化教育方式,如通過野外訓練營以及情景模擬等方式開展,觸動學生內心精神世界,這對學生心理自我反思提高有著積極作用[7]。將活動時間以及空間進一步的延伸,形成立體的課程網絡,這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效性作用的發(fā)揮比較有利。
第三,注重教育渠道的進一步拓寬。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要充分注重教育渠道的拓寬,將家庭和學校教育進行綜合起來,形成完整的教育體系,這樣才能發(fā)揮其積極作用。以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為中心,和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結合,創(chuàng)造健康積極的家庭氛圍,幫助學生挖掘潛力,激發(fā)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有幸福感以及尊嚴感,這對學生積極心理的形成起到促進作用。
3.結語
綜上,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是單純的知識傳輸,也并非單純的解決學生心理問題,讓學生看到自我的價值,積極主動地尋求各種資源進行自我成長,讓學生從心理感受到自信以及幸福感,這才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整體質量的關鍵。通過對這些基礎理論問題的闡述分析,提出了相應的發(fā)展措施,希望對實際教育發(fā)展有所裨益。
參考文獻:
[1]荊奧棋.基于積極心理學的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探究[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7(10)
[2]陳福利.積極心理學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考試與評價.2018(01)
[3]范瑾.積極心理學對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J].基礎教育參考.2017(24)
[4]龐進.淺談積極心理學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J].山西青年.2018(03)
[5]平延勛.基于積極心理學理論的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01)
[6]楊柳.積極心理學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改革口]·現(xiàn)代交際.2016(09)
[7]劉甜玲.積極心理學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探究[J].黑河學刊.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