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逸飛
【摘要】目的:探討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NICU)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指標體系的建設方法,希望對NICU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的評估提供可靠性參照。方法:采用訪談方法,歸納以知信行模式的護理關懷行為條目,應用德爾菲法建設NICU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指標體系。結果:建設的NICU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指標體系中一級指標4項、二級指標21項;兩次調查問卷回收率分別為93.3%、91.1%,測評獲得的權威程度系數為0.8895,經專家函詢,認為上述指標均符合最低納入標準,結果具有一定信度。結論:采用德爾菲法建設NICU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指標體系,結果具有一定信度,可用于評估NICU護理人員的人文關懷能力,進而優(yōu)化臨床護理質量以及病患滿意度。
【關鍵詞】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 德爾菲法 人文關懷能力 評價指標體系
優(yōu)質護理服務不斷深入化,護理管理者給予護理文化建設工作一定重視,提升護理人員的人文素質,推行人性化護理模式是現代臨床護理醫(yī)學發(fā)展的重點。評價護理人文關懷能力是護理績效考核中的重要內容,而首要步驟是明確評價指標體系的內容。本文對NICU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指標體系建設方法進行探究,以期優(yōu)化護理人員人文關懷品質,降低護患糾紛事件發(fā)生率。
1資料與方法
首先,建設研究小組:本研究小組由9人組成。其中護理研究生、副主任護師、主管護師、護師分別1、2、4、2名。研究小組的職責在于查閱文獻資料、編制函詢問卷、推行德爾菲專家函詢方法,后期采集與梳理資料,并撰寫論文。
其次,推行德爾菲專家函詢。依照德爾菲專家函詢法明確專家篩選標準,最后在全國范圍中選擇45名專家作為本次研究的函詢對象。專家納入標準:①學歷本科;②職稱主管護師;③在護理專業(yè)崗位上連續(xù)工作時間>10年;④對本研究領域進行相應研究者;⑤樂于參與者.首輪函詢專家45人,2人未回復,1人問卷無效;第2輪函詢4人未回復。
再者,明確函詢問卷結構:結合國內外相關人員提出的指導意見與人性關懷理念,編制了以人文溝通能力、人文決策能力、人文行為能力、人文共情能力4項一級指標構成的NICU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函詢問卷由問卷說明、問卷主體、專家基本信息表三大部分構成。
最后,進行專家咨詢。采用電子郵件與現場發(fā)送的方式,向專家進行咨詢。2輪專家咨詢限定在1個月中完成。結合首輪專家提出的相關意見作出修正,形成第2輪咨詢問卷,邀請專家進行重要性評分,并按照等級進行排序。最后決定選擇重要性得分>4分、變異系數<0.30的條目,確定NICU人文關懷指標體系。
2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處理,通過專家主動程度、權威系數和協(xié)調系數對專家函詢的代表性和可靠性進行檢驗。
3 結果
3.1 專家主動程度、權威系數和協(xié)調程度
第1輪函詢共發(fā)放問卷45份,回收43分,有效問卷42份,有效率為93.3%,第2輪發(fā)放問卷45份,回收41份,有效41份,有效率為91.1%。一般德爾菲法規(guī)定權威系數>0.7,本次權威取表示協(xié)調系數,結果顯示參與本次研究的所有專家對所有指標測評的統(tǒng)一程度。本次研究進行的2輪專家咨詢Kendall W值為0.414~0.565,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2 編制NICU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體系
經由2輪專家函詢,對專家意見與建議進行統(tǒng)計分析,最后決定建設建設的NICU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指標體系中包括一級指標4項、二級指標21項,本文經對體系中的一級評價指標相關內容進行統(tǒng)計,詳見表1。
4 討論
有研究表明,人文關懷對新生兒遠期神經發(fā)育、性格塑造、人際交往能力發(fā)展起到的作用是極為顯著的。但是總結長期的臨床護理經驗,發(fā)現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NICU)患者難以直接闡述自己對人文關懷的感知情況,且多數患兒在治療過程中缺少家屬的陪同,以致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頻頻出現,促使NICU成為護患糾紛高發(fā)領域[1]。
建設并推行NICU臨床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評價指標體系,能夠協(xié)助家屬對新生兒病情有較為全面認知,緩解甚至消除其緊張、焦躁等多種負面情緒,最后時限提升患兒及其家屬在住院治療期間滿意度。由此可見,評價并提升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是極為重要的。本次研究采用德爾菲專家函詢法,期待建設健全一套合理性與規(guī)范性特征共存的NICU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在對一級指標權重值進行分析過程中,發(fā)現人文共情權重最高。人文共情的重要性在很多文獻資料中被探究,有學者提出在目前大醫(yī)療環(huán)境中,應積極從病患的視域出發(fā),給予其所需求的關懷是最理想的醫(yī)療服務模式,這和本次研究結果相符[2]。
對本次研究結果急性分析,初步認為采用德爾菲法建設NICU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指標體系,結果具有一定信度,可用于評估NICU護理人員的人文關懷能力,進而優(yōu)化臨床護理質量以及病患滿意度。
參考文獻:
[1]蒲娟.人文關懷在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患兒護理中的應用[J].養(yǎng)生保健指南,2016(28):71-71.
[2]符婕.新生兒臨終人文關懷的護理研究進展[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49):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