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華清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3-0229-01
近幾年來,我鎮(zhèn)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搞得轟轟烈烈,令老師和學生們耳目一新,震撼了師生的心靈。新課改以來,教學觀也隨之發(fā)生了變化。新課改的目標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作為國家基礎教育課改一線上的教師,面對課改的浪潮,我們該如何轉變教學觀呢?
1.教學理念的轉變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管理者和激勵者。指導學生需要高屋建領,需要方法技巧。同時,教師是教學工作的反思者和研究者,反思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必由之路,教師只有謹慎甚至艱難地走過教學實踐的反思之路,且一路撿取果實,汲取營養(yǎng),才可能成長成熟,有所建樹。否則只能是一種結果:到老還待在幼稚的起點。教師必須明確有效教學的標準,時刻注意學生有無進步或發(fā)展,實現由“認真地教”向“有智能地教”、“有效地教”的轉變,從而自覺解決“教師教得苦,學生學得痛苦”的問題。同時,在教的過程中,要注意“四精”(選、講、練、批)、“四必”(發(fā)、批、評、補)。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2.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
針對教師跟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這一方面,過去的課堂,都是以教師作為中心的。以教師為中心,教育教學很少顧及學生的個性特點及實際需要,這不利于學生主動、全面、有個性的發(fā)展。
而新課程改革的宗旨是讓每位學生實現主動、全面、有個性的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轉變以自己為中心的教育觀,樹立以“學生中心”的教育觀。以學生為本,就要樹立為學生終身發(fā)展服務的觀念。應把每一個學生的潛能開發(fā)、健康發(fā)展等作為教育教學的根本任務。以學生為本,就要關注學生的主動性和差異性,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使其主動的發(fā)展;同時,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開發(fā)其獨特的潛能,促進其發(fā)展特長,使其有個性地發(fā)展。比如,我們可以通過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多回答問題,并對他們的回答進行積極的肯定與鼓勵,而不是因為回答錯誤就嚴厲批評;還有就是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對于主動回答問題的學生,不管他們的答案正確與否,我們都應該給予表揚,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讓他們更多的融入課堂中。
3.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
現代教學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單向活動方式。而是強調教學是一種多邊活動,提倡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動。教學的多邊活動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學過程的本質特點,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是一個重大的突破。傳統(tǒng)教學,關注教師如何教,而對學生如何學論及很少,因而是一種由教師和學生的單向交流模式,這種單向交流模式不能反映教學活動的復雜性。現代教學認為,多向交流能最大程度地發(fā)揮相互作用的潛能,因為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項互動,形成了一個信息交流的立體網絡,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因此教與學的關系是相互作用的互動關系,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多向互動的過程。如果教學過程實現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那么教學過程就不再是簡單的傳輸過程,而是學生積極主動、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參與過程。這對于開充分開發(fā)與利用教學系統(tǒng)中的人力資源,減輕師生的負面負擔,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參與度,增強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標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實際教學中要實現教學過程的多邊互動性,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主主體意識,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以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為根本,要認識到教學過程是教師的引導作用與學生的學習主人作用結合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
4.從教會學生知識到教會學生學習的轉變
課堂中教師的講授成為主要的教學形式,輕視甚至否認學生活動對其素養(yǎng)形成及素質發(fā)展的真正價值,致使學生不能主動、全面、有個性的發(fā)展。那么針對這種局面,我們作為教師該如何改善呢?只有讓學生能充分的發(fā)揮主動性,從被動接受達到主動學習。為促進學生主動、全面、有個性的發(fā)展,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樹立學生活動的教學觀。重視學生主體活動,要求課堂教學淡化教師的表達欲,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使其在自主、探究、合作的活動中掌握知識、發(fā)現真理、體驗情感、陶冶情操,從而真正能夠自主、全面、有個性的發(fā)展。教學從“重結論輕過程”到“重結論的同事更重過程”。比如:我們可以組織小組探討,自由辯論,合作實驗等方式,讓學生更多的參與到課堂中來,而不是采取一味的教師講授的方式進行教學。例如,對“種瓜得豆”的探究,應先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讓學生拋出什么是轉基因技術?然后再讓學生介紹什么是轉基因技術,轉基因技術有何應用?在新課標教學中,通過展示點撥完成。而主張教師不能簡單地把知識告訴給學生,單純地回答學生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將他們的問題轉化為探究性小實驗,而此時教師只起畫龍點睛、引導啟發(fā)者的作用。所以說,教學要從教會學生知識到教會學生學習。
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以學生為中心,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從教會學生知識到教會學生學習的轉變,推動了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趨勢,避免課程單一化及形式化,而力求達到有效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