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文化的概念譜系里,有面子,沒尊嚴(yán)。面子好像跟尊嚴(yán)有關(guān),其實根本不是一回事。講究面子,是國人標(biāo)志性的特色。這一點,曾經(jīng)令來華的老外,十分好奇。但究竟什么是面子,老外探究了好久,也不得要領(lǐng)。
什么是面子?真的不好說。請客人來得多,是有面子;人家請你,也是有面子;人家求你辦事,叫有面子;求人辦事,人家答應(yīng)幫忙,也是有面子。豪華演唱會,上萬元的門票,你買得起,叫有面子;如果不用買,人家白送給你,那更叫有面子。面子的背后,是實力、地位、財富和權(quán)力。當(dāng)然,在熟人社會,也會有一點點會做人的因素。嘴甜,會來事,也會給你的面子加分,增加面子里的“面值”。
所有能增加一個人面值的因素里,最重要的,其實還是權(quán)力或者說權(quán)勢。在權(quán)勢背景里,遵紀(jì)守法不叫有面子,敢于違規(guī),而且違規(guī)了還能不受懲罰,才叫有面子。小時候在東北,最有面子的事情,是殺了人,卻可以逍遙法外;把一個大工程弄砸了,錢造光了,卻一點事兒也沒有。能做到這個份上,才是最有面子的大牛人。
一般來講,你有面子,人家才會給你面子。同樣是面子,里面的面值是不一樣的,可以分出好些檔次。開車違規(guī),交警抓住了要罰款,你找人,那人一個電話,交警給你放行,算是有面子。如果你不用找人,把自己的身份亮出來,人家即給你放行了,面值顯然要高一點。如果更進(jìn)一步,交警看見你的車牌,明知道你違規(guī),卻默默地躲在一邊,你的面子里的面值,無疑就更大。同樣是違規(guī),你找不到人,更沒有讓人放行的身份,僅僅碰巧那個交警是你的同學(xué)或者鄰居,他看在人情的份上,放了你一馬。雖然同樣是放行,最后一種情況,你面子里的面值最低。也就是說,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樣,面子就是人情。人情的份額,在面值里,占的比重其實很小。很多人辦事找人,無論打官司、住院還是辦執(zhí)照,找人固然求的是人情,但如果不跟上金錢,人情會跟紙一樣的薄。沒有好處在后面跟著,沒有人真的會給你面子。
說到這里,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面子里面,無論是有面子還是給面子,都沒有尊嚴(yán)這回事。事實上,連人與人之間起碼的尊重,這里面都不多。出于尊重一個人而給他面子的事兒,當(dāng)然不會完全沒有,但給面子,主要還是因為對方有面子,或者對方的家人親友有面子。好些特別有面子的人,他們的面子,往往要靠貶損人家的尊嚴(yán)來實現(xiàn)。有權(quán)的大佬,往往可以隨意辱罵自己的下屬。有的時候,領(lǐng)導(dǎo)對下屬越是客氣,這個下屬就越是不得重用;如果見面非打即罵,一罵就罵成三孫子,對方反倒是自己人。不打不罵不升官的古代官場邏輯,一直都好使。被罵成狗的下屬,自然根本不在意自己的尊嚴(yán)。在這個場景下,被罵、被侮辱才是有面子。
尊嚴(yán)、尊重,也許不是外來語,但在國人固有的詞典里,卻基本上沒有地位。學(xué)會互相尊重,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摘自“張鳴微信公眾號” 圖/陳明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