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勇德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在橋梁中應用越來越普遍,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保證大橋梁承臺體積混凝土的質量顯得尤為重要。大體積橋梁承臺混凝土由于承臺的截面大、單個承臺的水泥用量大、承臺混凝土內外溫差大、構件的溫度收縮應力大,如施工過程用不采取有效措施放,承臺很容易產生危害裂縫。按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guī)范,做好大體積混凝土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測溫記錄、大體積混凝土養(yǎng)護,是預防大體積混凝土構件產生裂縫關鍵因素.
關鍵詞:橋梁承臺 大體積混凝土 施工技術
1.工程概況
東莞××大橋主墩承臺為矩形承臺,設計時考慮到增加主墩的高度及減小阻水的影響,將承臺沉入河床以下。承臺平面尺寸為14.9m×20.1m(順×橫),厚度為4.8m。承臺采用C40混凝土,單個承臺砼總量為1437.55m3,鋼筋總量為207.336T,含筋率為144kg/m3。在澆筑承臺前在基坑內澆注200cm厚C25封底砼。承臺平面尺寸為7.2m×16.5m(順×橫),厚度為2.5m。承臺采用C40混凝土,,單個承臺砼總量為297m3,鋼筋總量為31.039T,含筋率為104.5kg/m3。在澆筑承臺前在基坑內設置20cm的素砼墊層。
主橋承臺的耐久性要求為:最大水膠比0.36,膠凝材料用量范圍為340—420kg/m3,最小水泥用量310kg/m3,最大氯離子含量為0.3%,最大堿含量1.8kg/m3。最小凈保護層厚度為45mm。最大裂縫寬度≤0.20mm。
2.施工準備
2.1原材料選用
水泥:選用P·Ⅱ42.5普通硅酸鹽水泥;
砂:選用細度模數(shù)為2.40的中砂;
碎石:選用連續(xù)級配的5~25 mm的碎石;
粉煤灰:選用C類Ⅱ級磨細粉煤灰;
減水劑:選用FPC—1000緩凝劑;
2.2 配合比設計
(1)優(yōu)化配合比:采用摻加粉煤灰、減水劑的方法優(yōu)化配合比。
(2)配合比的確定:選用混凝土坍落度為160-20mm,緩凝時間為8小時。
2.3 施工現(xiàn)場準備
砼統(tǒng)一由商品攪拌站供應,配備八臺9m3混凝土攪拌運輸罐車,一臺50m的混凝土輸送泵車,一臺地泵,砼振動棒12臺。
3.熱工計算
主墩2個承臺的混凝土澆筑時在正值夏季高溫天氣(6月~8月底),本地平均最高溫度36℃,年平均氣溫22.3℃,6—8月份平均氣溫為27.5—28.5℃。本方案取6—8月份平均最高氣溫為36℃,平均氣溫28℃。
3.1砼的拌和溫度
砼攪拌后的出機溫度,按照下式計算:
Tq—砼運輸和澆筑時的室外氣溫,取28.5(℃);
A1~An—溫度損失系數(shù)
①砼裝、卸和轉運,每次A=0.032;
②砼運輸時,A=θ?τ,τ為運輸時間(min);
③砼澆筑過程中A=0.003τ,τ為澆搗時間(min)。
砼出機拌和溫度按照計算取值,為26.11℃;
砼運輸和澆筑時的室外氣溫按照平均溫度取值28.5℃;
砼運輸罐車運輸時間為6 0 m i n,砼泵車下料時間約12min,砼分層厚度為30cm,每層砼從振搗至澆筑完畢預計約2小時。整個承臺全部澆筑完畢預計最大用時10小時。
齡期為3天時,砼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之差為:
47.48-45.37=2.11℃ < 25℃
齡期為3天時,混凝土表面溫度Tb(τ)與大氣溫度Tq之差為:
45.37-28.5=16.87℃ < 25℃
3.6采取降溫措施后的砼溫度計算
根據設計要求,為減少水化熱,主墩承臺共設置三層冷卻管,高度方向間距175 cm,水平方向間距100cm;過渡墩在高度方向居中設置一層,水平方向間距100cm。冷卻管材料選用鋼管光-32-YB234-63黑鐵管,外徑4 2 . 2 5 m m,壁厚3.25mm。單個承臺冷卻管總量為主墩836.6m/2647.6kg,過渡墩104.9m/331.9kg。
冷卻管自澆筑砼時即通入冷水,并連續(xù)通水14天,出水口流量10—20 l/min,進水水溫與砼內部溫差小于20℃,冷卻管內進出水溫度差小于10℃,每隔1—2小時測溫并記錄一次。
在承臺澆筑完畢后,利用冷卻管流出的溫水對承臺進行蓄水保溫養(yǎng)護。蓄水高度0.2m,主墩承臺鋼套箱內壁同樣蓄水,高于承臺面0.5m。
4.砼澆筑施工
每個承臺采用二次性澆筑成型的施工方法,第一次澆筑高度為2.3m,第二次澆筑高度為2.5m。砼澆筑開始時間選擇在上午7:00左右進行。因此時的骨料溫度最低,以盡量降低水化熱。
4.1砼振搗
根據混凝土泵送時自然形成的流淌坡度,沿坡度布兩道振動棒,每道布置4條振動棒,第一道在混凝土卸料處,負責出管混凝土振搗密實,第二道布置在斜面中下部,確保中下部混凝土密實。振搗時搗棒應直上直下,快插慢拔,插點均勻,插點間距控制在50cm以內,防止離析和漏振。
4.2混凝土表面處理
混凝土初凝前用刮杠按設計標高找平后,用木抹子抹壓;初凝后終凝前再用木抹子抹壓一遍,使砼表面更密實,閉合收水裂縫,避免收縮裂縫產生。承臺砼澆筑主要考慮兩次砼結合面的接縫處理。擬用“栽石法”處理施工縫。
5.溫控措施
根據設計要求,為減少水化熱,主墩承臺共設置三層冷卻管,高度方向間距175 cm,水平方向間距100cm;過渡墩在高度方向居中設置一層,水平方向間距100cm。冷卻管材料選用鋼管光-32-YB234-63黑鐵管,外徑4 2 . 2 5 m m,壁厚3.25mm。單個承臺冷卻管總量為主墩836.6m/2647.6kg,過渡墩104.9m/331.9kg。
冷卻管自澆筑砼時即通入冷水,并連續(xù)通水14天,出水口流量 10--20 l/min,進水水溫與砼內部溫差小于20℃,冷卻管內進出水溫度差小于10℃,每隔1--2小時測溫并記錄一次。
測溫孔選用Φ10鋼管埋置在承臺的相應位置,整個承臺共布置測溫點9個,分別為承臺底0.5m處、承臺中心高度、承臺頂面0.5m處。
溫度測量選用玻璃溫度計進行。玻璃溫度計在測溫前,先將溫度計插入預埋的鐵管內,溫度計在管內停留的時間不少于5min,以保證測量溫度的可靠性。
冷卻管在施工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嚴格按照設計圖紙的要求進行布設,盡量減少彎頭和接頭數(shù)量,減少漏水的機會。
細心鋪設,防止震擊。在澆筑砼時,應適當放慢速度,避免冷卻管收到劇烈震動而遭致破壞。
注意檢查,消除隱患。在安裝水管時,需要細心檢查水管和接頭質量,并對冷卻管進行對光通視檢查是否堵塞。安裝完畢后,及時壓水檢查,發(fā)現(xiàn)漏水漏風時,及時進行處理。
6.防止溫度裂縫技術措施
(1)商品攪拌站原材料采取以下降溫措施:
①砂、石場地搭設涼棚,防止砂、石受太陽直曬,在澆筑前用冰水對骨料進行預冷,骨料溫度不超過25℃。
②使用庫存普通硅酸鹽水泥,禁止使用剛進場不久的水泥。
(2)采用工業(yè)冰塊制成碎冰,用冰水進行砼的拌和,冰水溫度控制在10℃。
(3)混凝土測溫措施:
①測溫方法:采用簡易測溫法,即在混凝土中預埋鋼管,用玻璃溫度計測溫,用φ48鋼管,底口焊鐵板封死,上口高出混凝土面100cm,內部充滿水,用木塞封口。
②測溫點布置:測溫點的布置考慮具有代表性,能全面反映大體積混凝土各部位的溫度。測溫點設置在承臺的中心位置,沿澆筑的高度斷面布置在底面、中部和上表面三處。
③測溫要求:
測溫次數(shù):自混凝土開始澆筑時起第一天至第五天,每2小時測一次,第六天至第十天每4小時測一次,第十一天至第十五天每8小時測一次,直至混凝土內外溫度同大氣溫度一致后方可停止測溫。
測溫要求:測溫管內在承臺范圍始終充滿水,溫度計從測溫開始的第一次就放入測溫管內,每次測溫時取出,堅持快提慢放的原則,并及時快速的查看度數(shù),并做好記錄。每次測溫數(shù)據應由大氣溫度、蓄水溫度、混凝土表面溫度、中心溫度和底部溫度五個數(shù)據組成。測溫人員應按規(guī)定時間進行測溫,如發(fā)現(xiàn)測溫數(shù)據突變或養(yǎng)護不到位,應及時通知相關人員調整養(yǎng)護措施。
(4)混凝土養(yǎng)護措施
因天氣炎熱,防止混凝土失水,待砼初凝進行最后一遍抹壓完后在混凝土頂面蓄水20cm,鋼圍堰內腔灌水高出承臺面1m進行保溫養(yǎng)護。
參考文獻:
[1]大體積砼施工.
[2]陳明憲.斜拉橋建造技術.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年.
[3]GB50496-2009,大體積砼施工規(guī)范.
[4]JTG/T F50-201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