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路吃
中國人對燒餅的喜愛好像是不分南北的,據(jù)史書記載,燒餅最早是班超出使西域時帶來的。那時候,舶來品大都以“胡”“洋”“番”等字命名,以示此物外來?!独m(xù)漢書》中就有記載:靈帝好胡餅。指的就是今天的燒餅。這么一算,燒餅傳入中原也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北平的火燒
北方最喜歡吃燒餅的可能就是北京人了?,F(xiàn)在北京最常見的是芝麻醬火燒,但在北平時期,燒餅的種類是五花八門。老饕唐魯孫在臺灣懷念北平的早點時曾說:說到早點的燒餅,分為馬蹄、驢蹄、吊爐、發(fā)面小火燒四種。
吊爐燒餅在曾經(jīng)的北平特別常見,地位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芝麻醬火燒,只不過制作工藝有點復(fù)雜??撅灥臓t子被鐵鏈和一根粗桿子吊起來,爐子下面相當(dāng)于一個餅鐺??镜臅r候利用杠桿原理將燒得紅通通的爐子移開,把餅放到餅鐺上,爐火的溫度傳遞到餅鐺上把餅烤熟。
除了操作起來比較費力,吊爐燒餅越來越少見的另一個原因是吊爐要燒柴火,而北平大多用煤,所以吊爐火燒慢慢地就被燒煤就能烤制的芝麻醬火燒取代了。不過,現(xiàn)在在一些縣城里還是能看見吊爐的身影,甚至有人家里也有自己的吊爐。
芝麻醬火燒之所以能取代吊爐燒餅,說明它們在口味上還是有很大的相似之處的。吊爐燒餅一般比芝麻醬火燒略大,一面有芝麻,里面也是層層的瓤兒,吃的時候可以夾肉,也可以夾菜。
夾肉的話,上選是北平的青醬肉(也稱清醬肉)。青醬肉似火腿而非火腿,以前在專賣醬鹵燒、熏魚肉的盒子鋪就有,最有名的就是當(dāng)時八面槽寶華齋的青醬肉。用青醬肉夾吊爐燒餅當(dāng)早點,今天看來真是夠奢侈的。因為制作青醬肉的工序太復(fù)雜,耗時也太長,導(dǎo)致其現(xiàn)在幾乎銷聲匿跡了。待到北平的夏季,暑熱難耐,早上吃不進(jìn)葷食,就用黃豆芽炒點雪里蕻夾在吊爐燒餅里當(dāng)早點,這是茹素人的珍品。
至于唐魯孫說到的馬蹄和驢蹄火燒,現(xiàn)在就更少見了。
馬蹄燒餅的特點是薄薄的兩張皮,看上去有點鼓,面上有少許白芝麻。吃起來不像大多數(shù)火燒以“酥”取勝,而是潤而不油、入口香軟,特別適合掰開來夾著脆果子吃,比如油條或者酥脆的焦圈。當(dāng)然,如果馬蹄燒餅加上青醬肉那就更完美了。
驢蹄燒餅比馬蹄略小,可是厚實多了。除了燒餅面上的芝麻略多,還要刷上一道甜醬。因為瓤厚,驢蹄燒餅什么也夾不進(jìn)去,拿來就著腌蘿卜或者醬菜疙瘩吃,倒是別有一番風(fēng)味。
燒餅、餡餅,傻傻分不清楚
讓唐魯孫念念不忘的這幾樣火燒,從前在北平早點攤上就能吃到,現(xiàn)在幾乎已經(jīng)絕跡了。不過如果看得動了饞,還有芝麻醬火燒來拯救味蕾。
雖然北京也有油酥火燒、“螺絲轉(zhuǎn)兒”和糖火燒之類的品種,但芝麻醬火燒基本上是一統(tǒng)天下的格局,而且有各種吃法。趁著熱乎白嘴吃,充腸適口,內(nèi)層芝麻醬咸香,外層芝麻殼酥脆;除此之外,芝麻醬火燒搭配銅鍋涮肉也是老北京的常見吃法。不管涮羊肉吃得幾分飽,最后一定要再來個香酥的芝麻火燒才覺得圓滿;不過最經(jīng)典的吃法還是燒餅夾肉。雖然青醬肉已經(jīng)吃不到了,但還有月盛齋的醬牛肉、天福號的醬肘子、“南宛北季”的炙子烤肉,都是芝麻醬火燒的絕佳搭檔。在英國生活的那一年,我切身體會到了唐魯孫在臺灣懷念北平早點時的心情:那可比此地的火腿面包好吃多了!
前面說了燒餅誕生之初叫作“胡餅”,其實當(dāng)初也有“燒餅”這個稱呼,只不過它實際上指的是我們現(xiàn)在的餡餅。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shù)·餅法》里就說:“作燒餅法:面一斗,羊肉二斤,蔥白一合,豉汁及鹽,熬令熟。炙之,面當(dāng)另起?!焙苊黠@,這里說的“燒餅”是羊肉餡餅。
清人李斗的《揚州畫舫錄》說:“雙虹樓燒餅,開風(fēng)氣之先,有糖餡、肉餡、干菜餡、莧菜餡之分?!笨梢?,燒餅在過去的種類跟今天的包子有得一比——肉包、菜包,還有糖包,不一而足。
或許這可以很好地解釋一個名字特別具有欺騙性的老北京小吃——褡褳火燒。
“褡褳”就是古時候人們圍在腰上裝東西的布袋子,幾個連成一排,很像褡褳火燒出鍋時肩并肩的樣子。小時候我常被“褡褳”這兩個字困擾,卻從沒想過這種兩頭封口的、大一號的鍋貼兒和“火燒”有什么關(guān)系,它頂多算是長條形的餡餅。
南方的酥餅
酥餅這個詞,是我給南方燒餅起的名字。在我僅有的兩次吃到南方燒餅的經(jīng)歷里,味道什么的都已經(jīng)模糊了,最記憶猶新的就是一個字——酥!
以前有個安徽的朋友來北京時給我?guī)Я艘淮S山燒餅。乍看不起眼,細(xì)看小而鼓實,跟北方普遍扁平的燒餅不太一樣。黃山燒餅?zāi)迷谑稚希陀杏椭叩绞种傅母杏X。油大的燒餅大都香而酥脆,一口咬下去,油酥的餅皮就撲簌簌地往下掉。即便是我以前吃過的油酥火燒,也沒酥到這種地步。再咬一口,里面的餡兒有一種微微帶辣的咸香,猛一吃,還真說不上來是什么做的。
我不明就里,問朋友,朋友笑答曰:“霉干菜啊,熱乎的時候更好吃。”
那在我吃過的燒餅里真算一次難忘的體驗。
另一個印象深刻的酥餅是在“鴨都”南京吃到的鴨油酥餅。南京真是一個“鴨盡其用”的美食之城。吃過了評事街的章云板鴨、醬鴨、鹽水鴨,還有鴨血粉絲湯,不忘額外加一份脆脆的鴨腸和鹵得咸香十足的鴨肝。就連街邊稍不留神就會錯過的小攤子,也藏著鴨油的美味?;▋蓧K錢買一個鴨油酥餅,老板從爐子里用鉗子現(xiàn)夾出來,酥餅的一面沾著密密的小芝麻,咬一口,鴨油被烘烤之后的香味隨著爐子的鑊氣飄出來,吃得人簡直顧不上擦嘴角的芝麻,只想一口氣把它吃完。就算不喜歡吃鴨子的人,也是無法拒絕鴨油酥餅的呀!
不管是家鄉(xiāng)還是異鄉(xiāng),有沒有哪種燒餅讓你過口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