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濤
一提到體育特長生,很多老師都會皺眉頭。一是大多數(shù)體育特長生學習習慣差,遇事易沖動,給班級管理帶來很大麻煩。二是體育訓練占用時間,并且學生大運動量訓練后身體疲勞,對本來就不感興趣的文化課學習、作業(yè)疲于應付,學習成績下降。
那么怎么解決這些問題呢?
我認為教師應該根據(jù)體育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因材施教,使他們學有所獲,只有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掌握科學的工作方法,理解、信任和尊重學生,才能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特長生。
一、首先引導學生端正態(tài)度,要讓學生明確文化學習和體育訓練的關系,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文化學習與運動訓練是相輔相成的,文化知識是進行科學訓練的前提,文化水平越高,接受和運用科學知識的能力就越強,對運動原理、生理、心理、保健等方面的知識就越清楚,訓練就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一點一定要讓他們明白;其次,還要讓他們明確:辛勤的汗水,輝煌的成就,不一定能給他們帶來以后美好的生活,如考上高中,上大學等,只有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識才有可能進入高等學校學習、深造,將來才有可能找到好的工作,生活才會美好。例如,姚明、劉翔等運動員退役后又回到了大學學習文化知識,也有像曾經(jīng)名噪一時的前國腳唐全順,因文化水平太低,退役后找不到工作,自己干事業(yè)屢屢失敗,最后因為難以維持生計而走上賭球被囚的道路;可見文化學習和體育訓練是同等重要,我們應該把文化學習變成一種內(nèi)在需要 ,我們要好好學習。
二、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習慣,引導“他要學”很多時候他們上課不認真聽講或提不起精神,這跟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有關。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它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行為及效果。而習慣決定著他們能不能堅持下來,我們應根據(jù)他們的實際情況穿插與社會發(fā)展、科技進步、體育訓練、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激發(fā)和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主動性參與”教學活動,并且?guī)退麄冎贫ū容^詳細的學習計劃,引導他們反思,提高他們的自制力。
三、充分理解,積極期望。體育特長生客觀存在著基礎薄弱、學習習慣不良、自制力差的情況,而且他們既要上文化課,又要參加體育訓練,他們要付出更多體力和精力,而長期訓練和比賽又占用了本應該學習文化課的時間。 所以他們會出現(xiàn)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作業(yè)應付、甚至在課堂上出現(xiàn)過度疲勞乃至睡覺的現(xiàn)象。遇到這種情況,老師首先要對其處境給予理解,并針對其學習上的困難給予有效的支持和幫助。例如,幫助他們學會科學管理自己有限的業(yè)余時間,在完成正常學習任務的同時,爭取更多的休息時間,恢復自己的精力和體力。發(fā)揮他們擅長與人溝通的能力,利用閑散時間向任課教師請教、補習。他們一旦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理解和幫助,就會接受老師的教導。反之,如果老師對體育特長生持有偏見,遇到問題便對學生大發(fā)雷霆或諷刺挖苦,只會造成雙方的對立和沖突,乃至使師生之間形成心理隔閡,教育和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