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德,陳忠雷,鄧 英
(新能源電力系統(tǒng)國家重點實驗室(華北電力大學),北京 102206)
隨著能源危機和環(huán)境污染問題日益嚴峻,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2]。但風電(wind turbine,WT)、光伏(photovoltaic,PV)的出力具有間歇性和隨機性,給電網的調度帶來了一定困難。儲能(energy storage,ES)系統(tǒng)能夠有效地平抑分布式電源出力的波動,發(fā)展前景良好[3-4]。根據儲能的充放電特性,可以將其分為2類[5]:1)能量型儲能。這類儲能容量較大,容易儲存,但響應速度較慢,如蓄電池、壓縮空氣儲能等;2)功率型儲能。這類儲能響應迅速、可進行頻繁充放電,但容量不足,如超導儲能、飛輪儲能、超級電容儲能等。研究對象為廣泛應用于配電網的能量型儲能。
隨著風電滲透率和儲能配置容量的不斷提高,如何安排風電和儲能的出力,使配電網的經濟效益達到最優(yōu)成為了研究的熱點。目前,國內外已有大量學者對該問題進行了研究。文獻[6-8]分別以經濟效益、環(huán)境效益、綜合效益等為目標函數(shù),通過建立優(yōu)化模型給出了孤網和并網模式下的經濟調度策略,但只計算配網的經濟效益,沒有充分考慮儲能的壽命;文獻[9-11]以孤立微電網最優(yōu)經濟運行為目標,研究了鉛酸蓄電池充放電深度和次數(shù)以及儲能壽命的關系,但沒有考慮實時電價對調度策略的影響。隨著電力市場進程的推進,受到電價政策、運行商競爭等因素的影響,優(yōu)化調度不僅從電源側進行,還考慮到需求側響應的重要作用[12]。文獻[13]在日前調度計劃中考慮了負荷對不同時段電價的響應情況,基于彈性理論驗證了電價型需求響應對風電消納的作用。文獻[14]在日前調度計劃模型中,融入了可中斷負荷和激勵負荷,體現(xiàn)了需求側資源的潛在調峰效益??紤]需求側響應的特性并將其同時納入日前調度計劃,能進一步提高源荷互動的效果[15-16]。
傳統(tǒng)的經濟調度以收益最大化為原則,策略通常如下:1)由于WT發(fā)電不直接消耗燃料,不污染環(huán)境,故優(yōu)先利用其出力,跟蹤控制最大功率輸出,若 WT功率超出負荷功率,則安排其向主網售電;2)若WT功率不足以向負荷供電,則安排ES放電,同時檢測ES的狀態(tài),若滿足容量約束,則增加ES出力向主網售電;3)若ES功率滿發(fā)仍不滿足負荷需求,則向主網購電;4)當 ES達到能量約束下限時,持續(xù)充電,直到達到能量約束上限為止。此時若出現(xiàn)電源功率不足的情況則向主網購電。
傳統(tǒng)的經濟調度策略存在如下幾個問題:1)ES壽命和放電深度密切相關,傳統(tǒng)策略對電池壽命不加考慮,容易對電池造成較大的損傷;2)未考慮電價的影響,如果在高峰時段,電價很高,此時如果ES容量較低,會帶來較高的購電成本,從而大大降低經濟效益,因此應盡量保證ES在高峰時段處于放電狀態(tài),低谷時段保持充電狀態(tài)。
風儲配電網優(yōu)化運行是一個多目標非線性優(yōu)化問題。目前的求解算法包括粒子群算法、遺傳算法、蟻群算法等[17-19]。然而,這些算法在求解過程中存在局部最優(yōu)、搜索能力不強等特點。微分進化算法(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DE)[20]是由Rainer Storn和Kenneth Price在1995年提出的,是一種隨機的并行直接搜索算法。它與遺傳算法類似,也包括選擇、雜交、變異等操作,但尋優(yōu)方式不同,與傳統(tǒng)的優(yōu)化方法相比,微分進化算法具有較好的全局尋優(yōu)能力。
在考慮實時電價、儲能壽命和需求側響應的基礎上,采用改進微分進化算法對風儲混合配電網的經濟優(yōu)化運行問題進行了研究,提出了優(yōu)化調度模型,并進行實例研究,通過比較其他方法和該方法的經濟效益,驗證了模型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傳統(tǒng)的風儲配電網模型如圖 1所示。通過SCADA系統(tǒng)采集電網的實時風電、儲能和負荷數(shù)據,并通過連接組件、通信網絡上傳至調度中心,完成計算功能,并將計算結果和決策下發(fā),完成負荷功率預測、實時優(yōu)化調度等功能。
圖1 風電/儲能配電網模型Fig.1 Wind turbine/energy storage system (WT/ES) distribution grid model
在系統(tǒng)中,風電和儲能是主要的電源,同時和外部電網完成電能交換。通過對電源、負荷的控制調節(jié),實現(xiàn)優(yōu)化運行。主要關注與運行相關的關鍵技術,包含 2個方面:
1)需求側響應技術
系統(tǒng)中,WT和ES不僅要參與供電,還要同主網進行電能交換,能量流動更加復雜??紤]到電價因素和WT的波動性,不僅要在電源側進行優(yōu)化,還需要結合負荷側的自身特性,充分發(fā)揮可轉移負荷、可中斷負荷的響應特性,實現(xiàn)削峰填谷,降低運行成本。
2)儲能技術
由于分布式電源出力的不確定性和波動性,為了實現(xiàn)系統(tǒng)穩(wěn)定運行,需要安裝大量的儲能設備進行平抑和補償。在制定運行策略時,既要結合電價因素實現(xiàn)儲能的低儲高發(fā)套利,同時也要考慮儲能的壽命,盡量減少過度充放電,使儲能的利用達到最優(yōu)。
傳統(tǒng)根據 WT和電負荷的短期功率預測結果,使可平移負荷(如電動汽車)、可中斷負荷(如熱水器)參與需求側響應,實現(xiàn)分布式電源就地消納最大化。以系統(tǒng)凈負荷最小為目標,需求側響應的目標函數(shù)為:
式中WT()P t、loadP 分別為t時段的WT及負荷功率;T為運行總周期,h。
響應約束包括:
1)削減量約束
式中ΔPload(t)為負荷削減量,kW;ΔPload,max(t)為最大削減量,kW; v( t)為0~1的變量,為1時表示負荷被削減,反之未被削減。
2)削減量爬坡約束
需求響應要滿足爬坡約束,否則會導致負荷曲線波動性增加。
式中UPΔ為爬坡功率的上限,kW。
3)總削減量約束
整個調度期的負荷削減量應低于總的負荷可削減量,即
1)風電模型
風力發(fā)電機的輸出功率是風速的函數(shù):
WT的發(fā)電成本很低,可忽略。因此,僅需考慮WT的運行管理成本:
式中 CWT(t)為 t時段的運行管理成本,元; KWT為 WT的運行管理系數(shù),元/kW。
2)儲能模型
ES在t時段的剩余電量如下式所示:
式中 SOC(t)為 t時段 ES的剩余電量,kWh; PES(t)為 t時段ES的充放電功率,kW,當ES放電時, PES(t)大于0;當ES充電時 PES(t)小于0。η為ES的充放電效率。
對ES而言,壽命和充放電過程、溫度、環(huán)境濕度等多種因素相關。本文側重于研究儲能壽命與充放電次數(shù)、充放電深度的關系。當ES充放電循環(huán)深度為R時,最大循環(huán)充放電次數(shù)NES可表示為:
式中5個α參數(shù)為ES的特征參數(shù)。ES充放電循環(huán)1次,電池壽命損耗占總壽命百分比為1/NES,等效經濟損耗成本C0為:
式中Ccost為ES的初始投資成本,元。
因此, ES等效經濟損耗總成本CES為:
式中 C0,i(t)為第i個儲能在t個控制周期內放電深度為Ri下的等效損耗成本,元;NES為儲能個數(shù)。
經濟性最優(yōu)準則以系統(tǒng)的運行成本為目標函數(shù):
式中2f為經濟效益函數(shù),元;buyC 為系統(tǒng)向主網購電成本,元;soldC 為系統(tǒng)向主網賣電收益,元;e(t)為實時電價,元/kW;grid()P t為系統(tǒng)之間交換的功率,kW,當購電時為正,反之為負。
結合需求側響應,則最終目標函數(shù)形式為:
約束條件包括:
1)功率平衡約束
式中 Pload(t)為t時段電負荷,kW。
2)系統(tǒng)之間傳輸功率約束
式中 Pgrid,max(t)為傳輸功率的上限,kW。
3)ES運行約束
式中 S OCmin和 S OCmax分別為ES容量的下限和上限。式(15)~ 式(17)和式(2)~式(4)共同組成模型的約束條件。
微分進化算法與遺傳算法相似,同樣包含交叉、進化、選擇等過程。但與傳統(tǒng)的優(yōu)化方法相比,微分進化算法的區(qū)別在于:1)微分進化算法從整個種群開始搜索;2)微分進化算法是針對變量的,不對優(yōu)化函數(shù)進行操作,也不對連續(xù)性作要求;3)微分進化算法摒棄了確定性的操作,采用概率方法。
夏冰一邊往后門走,一邊回頭看,不想踢翻了一個花盆,花盆掉進水池里,激起一股水花,一聲悶響在靜夜里格外刺耳?!罢l?”夏冰聽得身后方向傳來一聲詢問,心里一驚,立即矮在樹影里,緊握手槍,渾身冒汗。過了好一會兒,并不見人,才小心地站起來,四處打量。
微分進化算法DE的變異、雜交和選擇操作是基本操作,下面進行介紹。
設初始化種群 S = { X , X ,… ,X },X ∈Rn,第i個個
1 2N i體Xi= (xi,1, xi,2, … ,xi,n),其中n為優(yōu)化問題的解空間維數(shù)。一般個體向量 Xi的各個分量按下式產生:
式中,ijx ,,maxijx ,,minijx 分別為個體向量Xi的第j個分量以及第j個分量的上限和下限。
微分進化算法的變異操作原理是,在種群中隨機選擇 2個個體,相減形成一個新的向量,再乘以一個變異因子,形成變異增量。變異操作可表示為:
交叉操作的關鍵在于,后代的第i個個體的第j個基因取決于變異得到的中間個體和當前個體其操作過程如下:
DE算法的選擇操作過程如下:
DE算法有4個控制參數(shù): 種群數(shù)量Np,變異因子F,雜交因子CR,終止迭代次數(shù)C。一般來說,種群數(shù)量Np為5~10倍維度;變異因子F取值范圍一般為[0.4,0.9];雜交因子CR的取值區(qū)間為[0.3,0.8]。
DE算法尋優(yōu)的關鍵因素就是參數(shù)的選擇。其中F和CR應該不小于某一特定值,防止出現(xiàn)早熟現(xiàn)象,但較大的F和CR可能導致局部最優(yōu)解。然而,若F>1,則算法的收斂速度會明顯降低,收斂會更困難。因此,需要建立控制參數(shù)的自適應調整策略,使得算法具有更好的魯棒性。
在本文的研究中,構造群體適應度方差來體現(xiàn)當前個體與最優(yōu)點的分布關系,其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NP為種群數(shù)量;fi為第i個個體的適應度;fav為種群的平均適應度;fbest為群體最佳適應度。適應度方差的取值范圍在[0,NP)之間,群體適應度方差2σ反映了種群的聚集程度。則DE算法的控制參數(shù)自適應調整策略為
為了解決DE算法可能出現(xiàn)的早熟問題,本文的改進算法采用解群轉換方法進行改進操作。
對解群 Xi的第 j維分量按下式進行解群轉換操作重新生成:
下面給出分散度的定義。當超過給定的分散度限制值時,進行解的轉移以脫離局部最優(yōu)點,否則繼續(xù)保持原有搜索途徑。公式如下:
式中 NP代表種群數(shù)量;n代表個體維數(shù); ε1∈[ 0,1]、ε2∈ [ 0,1]分別代表設定的種群理想差異系數(shù)和相對于最優(yōu)個體的理想差異系數(shù);這里ηi,j為個體差異的指數(shù),當ηi,j為0時表示第i代個體的第j維分量接近于最佳個體的第j維分量。如果種群多樣性的程度因數(shù)u小于ε1時,將進行變異操作產生新的個體來擺脫局部最小而導致的早熟問題。
算例系統(tǒng)考慮圖 1的系統(tǒng)并進行適當簡化。該系統(tǒng)包含主網等效電源、等效網絡、WT、ES、以及負荷。設置仿真參數(shù)如下:WT的運行管理系數(shù)WTK 設為0.0096;ES的初始投資成本Ccost設為200 000元;b設為0.233 3;傳輸功率的上限 Pgrid,max設為 10;ES剩余電量最小值SOCmin設為20%;ES剩余電量最大值SOCmax設為80%;a設為0.007 1;c設為0.433 3。仿真當日的風電功率和負荷變化情況如圖2所示,實時電價表見表1。
圖2 風電和負荷變化情況Fig.2 Wind power and load changes
表1 實時電價Table 1 Real time price
本研究采用Matlab語言對改進微分進化算法(IDE)進行編程計算,同時跟基本微分進化算法(DE)計算結果進行比較分析。基本微分進化算法(DE)中種群數(shù)量Np設為30,終止迭代次數(shù)C設為100,變異因子F設為0.5,交叉因數(shù)CR設為0.4。改進微分進化算法(IDE)中種群數(shù)量NP設為30,終止迭代次數(shù)C設為100,變異因子的上下限Fmax,F(xiàn)min分別設為0.9,0.4,交叉因子的上下限CRmax,CRmin分別設為0.8,0.3,解群轉換操作系數(shù)1ε和2ε分別設為0.6,0.01。
從圖3、圖4中可以看出:微分進化算法最佳適應度進化曲線呈階梯狀,運算到20代左右時逐步接近最優(yōu)解;在15代之前,由于采用了控制參數(shù)的自適應調整措施,IDE算法明顯比DE算法收斂速度快。在15代之后,出現(xiàn)局部最小而導致的早熟問題時,IDE進行解群轉換操作。從適應度方差曲線可以看出,DE算法種群適應方差曲線由大變小,最后變成0,說明種群收斂到了個體;而IDE算法種群適應方差曲線在20代后不斷波動,證明了該算法有利于維持種群多樣性,有效地避免收斂到局部最優(yōu)。
圖3 微分進化DE算法和改進微分進化IDE算法進化迭代過程Fig.3 Evolutionary iterative process of differential evolution (DE)algorithm and improved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 (IDE)
圖4 種群適應方差動態(tài)演化曲線Fig.4 Population adaptation variance dynamic evolution curve
為了說明優(yōu)化調度算法的優(yōu)勢,選擇遺傳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進行比較。將調度周期N取為24 h,間隔T=1 h,仿真計算結果如表2所示,儲能及功率交換情況如圖5所示。
表2 兩種方案經濟調度費用計算結果Table 2 Calculating results of economic dispatching costs of two schemes
圖5 計算結果Fig.5 Calculating results
由圖5可知,在整個日調度周期內,相比GA方案,IDE方案中的ES容量波動較小,變化更加平穩(wěn),SOC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別為80%和39%(GA方案分別為80%,22%),ES壽命等效成本IDE方案更低,差額為6476元。
由表1可知,09:00―16:00時為電價高峰期,此時IDE方案ES主要采取放電的策略,獲得不錯的售電收益;而GA方案中,在01:00―05:00時ES耗費的能量較多,雖然取得部分售電收益,但在電價高峰時段卻由于ES容量不足一直充電,至13:00時才開始放電,反而浪費黃金時段的售電收益。
15:00―24:00時是用電高峰期,此時ES容量不足于滿足全部負荷用電,2種方案都要從外網購電,但由于IDE方案中計及了ES的壽命成本,導致在該時段購電成本較高,而GA方案ES充分放電,因此購電成本要低于IDE方案。
綜合以上分析,IDE方案的調度成本要比GA方案少9325元,IDE方案更優(yōu),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經濟效益和ES壽命。
為了比較各類調度目標對調度結果的影響,設定 3種情景:Case 1:該場景不引入需求響應;Case 2:該場景不引入儲能;Case 3:綜合場景,即本文策略。各場景比較結果如表3所示。
從負荷角度來看,需求響應較好地降低了最大負荷和最小負荷的差距,負荷差從5.15 kW降低到3.91 kW,實現(xiàn)了削峰填谷,但并不能減少總負荷的大小。較小的負荷峰谷差也為儲能的健康充放電提供了條件,有效地降低了儲能的工作強度,如Case 1和Case 3所示。
從儲能的角度來看,有無儲能對園區(qū)的調度策略影響很大,Case 2中沒有儲能的狀態(tài)下,造成電能供給不足,園區(qū)的購電成本大大增加了22 526元,導致經濟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大大下降。
綜合來看,良好的負荷側需求響應和儲能健康充放電是改善園區(qū)綜合效益的基礎,儲能充放電策略是園區(qū)優(yōu)化運行的關鍵。因此,本文所提出的調度優(yōu)化策略能夠有效改善運行設備運行狀態(tài),經濟效益顯著。
表3 各種場景計算結果Table 3 Calculating results of various scene
在考慮實時電價、儲能系統(tǒng)(ES)壽命的基礎上,建立了風/儲系統(tǒng)經濟優(yōu)化運行模型,采用改進微分進化算法進行計算,制定改進的經濟調度策略。
仿真結果表明,日調度周期內,改進微分進化算法(IDE)方案中的 ES容量波動較小,變化更加平穩(wěn),SOC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別為 80%和 39%,相比遺傳算法(GA),ES壽命等效成本IDE方案更低,差額為6 476元;綜合各個時段的購電成本、售電收益、壽命成本等因素,IDE方案的調度成本要比GA方案少9 325元。
從負荷角度來看,需求響應將負荷差從5.15 kW降低到3.91 kW,實現(xiàn)了削峰填谷。從儲能的角度來看,有無儲能對園區(qū)的調度策略影響很大,無儲能的狀態(tài)下,造成電能供給不足,成本增加22 526元,導致經濟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下降?;?IDE算法的改進經濟調度策略能夠更好地平衡各類成本,提高系統(tǒng)經濟效益和ES壽命。
在本文研究的基礎上,未來還可有以下研究方向:1)本文設置的成本函數(shù)較為簡單,實際情況可能更加復雜,可以進行深入的研究;2)在經濟調度的目標函數(shù)中,可以加入環(huán)境成本,使之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