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偉 柯靈兒
摘 要: 在線學習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教育模式,全面考察國內在線學習研究趨勢對今后本土化發(fā)展有重要意義。利用CNKI檢索2001-2017.4月該領域相關文獻,對國內在線學習研究的網絡結構和聚類進行知識圖譜分析。通過知識圖譜的繪制和分析,總結和概括了國內現(xiàn)階段在線學習研究熱點,并在此基礎上指出了現(xiàn)階段存在的問題,認為我國在線學習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在理論研究、跨學科研究等方面存在不足。
關鍵詞: 在線學習; 知識圖譜; 聚類; 問題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8)06-14-04
Visualized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online learning research literature in China
Jia Wei, Ke Linger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100876, China)
Abstract: Online learning is an emerging educational model in recent years. It is important to investigate the research trends in the field of online learning at home and abroad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online learning. Using CNKI to retrieve research literature in online learning field from 2001 to 2017.4, the network structure and the clustering of domestic online learning are analyzed. Through the mapping and analysis of the knowledge atla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hotspots and research topics of online learning in China, and on this basis, puts forwar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t this stage, and it is believed that online learning research in China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but there are still shortcomings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Key words: online learning; knowledge atlas; cluster analysis; problems
0 引言
移動互聯(lián)網快速發(fā)展,在教學領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線學習”已經滲入到每個個體的學習過程中。最開始,在線學習是一種基于互聯(lián)網所聯(lián)通的電子環(huán)境,以電腦和手機為載體進行教學的學習方式。到如今,在線學習的內涵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本文通過對在線學習領域文獻的可視化,來分析國內在線學習研究領域的趨勢和動向。
1 數據來源和研究方法
文章基于CNKI的數據源,將“在線學習”設定為主題詞,期刊來源限定為CSSCI,時間跨度截至2017.4.10,剔除主題無關的文獻共剩余419篇。本文主要運用Cite Space軟件,對樣本進行可視化文獻分析,分別對樣本數據進行了機構、作者合作網絡分析,關鍵詞共詞網絡分析,聚類分析,熱點研究,以及技術前沿分析。
2 數據分析
2.1 時間分布圖譜
通過統(tǒng)計2001年-2017年的CSSCI論文情況,了解到在線學習研究領域的總體趨勢如圖1所示。CNKI能夠查詢的第一篇該領域CSSCI學術論文發(fā)表于2001年,之后論文量穩(wěn)步增加,2014年后呈現(xiàn)極速增長態(tài)勢。從整體看,在線學習領域的研究顯示出上升的態(tài)勢,受到學者廣泛關注。
由表1可知,排名前五的高產機構中高等院校占100%,顯示高等院校是我國在線學習研究主要應用單位,其中師范類的學院發(fā)揮更重要的作用。
通過設置閾值形成在線學習研究領域的機構合作圖譜,結果見如圖2。圖2的信息顯示,該網絡一共含邊12條,合作網絡的密度為0.0214,這表明各機構的合作程度低,各個研究團隊的分布稀疏。
2.3 作者分布
通過設置閾值形成作者合作圖譜,來考察作者之間的合作關系。圖3顯示,該網絡含邊41條,共有14個2~7人的合作群體,合作網絡的密度為0.0217,作者分布較分散,科研合作較少。這說明我國在線學習作者合作關系仍與極具凝聚力的合作群體有一定差距。
2.4 期刊分布
我們比較了22個CSSCI期刊中發(fā)表的在線學習研究領域論文的數量,排名前十的期刊名稱如圖4所示。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中國遠程教育,其載文量為69篇,其次是中國電化教育。
關鍵詞出現(xiàn)次數的排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代表該領域的研究熱點排序。圖5顯示,關鍵詞共現(xiàn)網絡含邊162條,網絡密度達0.0433。相比于機構和作者合作圖譜,研究熱點知識圖譜網絡結構已有很大改善和提升。但整體看來,網絡結構依然松散、密度低。
從圖5和表2可知,在線學習的節(jié)點最大,熱點詞MOOC出現(xiàn)的次數居第二,可見MOOC是在線學習的主流模式。其次,學習分析、社會網絡分析等高頻關鍵詞的出現(xiàn)代表了對學習行為研究是研究者關注的重點領域。遠程教育和網絡課程這些高頻關鍵詞的出現(xiàn)顯示了互聯(lián)網技術發(fā)展使課程建設有了新的形式和內容。除此之外,混合學習和數據挖掘等關鍵詞表示學習模式和相關技術的研究也是當前的熱點。
除了“在線學習”詞頻很大,其余關鍵詞的詞頻都非常小,這說明國內對在線學習的研究比較籠統(tǒng),主題細分不夠深入。圖中節(jié)點較大的關鍵詞和表中排名靠前的高頻關鍵詞基本能夠代表至今為止國內在線學習的研究熱點。
中心度是測量節(jié)點在網絡中重要程度的一個指標,對關鍵詞中心度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在線學習、mooc、學習分析、遠程教育、網絡課程、學習活動是當前在線學習領域的研究熱點。對比表3來看,僅看關鍵詞出現(xiàn)的頻次排序并不能完整顯示當前的研究熱點。
2.6 研究主題聚類知識圖譜
為生成研究主題聚類知識圖譜,選擇以key word作為節(jié)點類型,通過LLR算法,將聯(lián)系程度更緊密的關鍵詞聚成一類,稱為集群(clusters)。通過LLR算法生成的共現(xiàn)網絡如圖6所示。其中,Modularity Q=0.6283>0.3,說明得到的網絡社團結構是顯著的。
輪廓值是用來衡量網絡同質性的指標,其值越靠近1,網絡同質性越高。因此,選取輪廓值排名前五的聚類,選取#0、#1、#2、#3、#4、#5這六個聚類,如表4。
聚類0是擁有成員規(guī)模最大的聚類,其主題內容是moocs。王永固[1]等人從課程形態(tài)、教育模式以及知識創(chuàng)新三個方面闡述了MOOC的涵義。相比于傳統(tǒng)課程,MOOC有數量規(guī)模大、開放性、網絡化、個性化等特點,并且能夠在有效性、精細掌握學習、學伴交互協(xié)作和復雜系統(tǒng)自組織這四項核心學習機制中進行良好的互動和學習。Moocs推動大學課堂由封閉走向開放,這個共享的過程離不開平臺的支撐。程璐楠[2]等人認為在線學習發(fā)展得益于網絡教學平臺的支持,平臺的日益完善也體現(xiàn)了Moocs發(fā)展的趨勢,是否能夠研發(fā)本土化的MOOC平臺是國內當前需要面對的問題。
聚類#1的主題內容是學習行為,學習行為是影響學習績效的重要因素,有效的學習行為能夠提高學習績效。研究者總結了學習行為的特點、評價標準,探討了其產生的影響,并運用特定方法來分析學習行為。孫月亞[3]用“兩重兩輕”總結當前在線學習的行為特征,即重開端,重考核、輕視頻、輕反思,這表明國內在線學習仍停留在表層,并沒觸碰到本質。在學習行為分析領域,學者偏向使用社會網絡分析方法,從社交層面分析個體之間的互動行為,利用社會網絡分析工具分析學習行為,發(fā)現(xiàn)個體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而改善其學習行為。
聚類2的主題內容是教學模式,新的信息技術和傳播技術的發(fā)展開創(chuàng)了傳統(tǒng)教學新的疆界,促進了教學模式更新?lián)Q代。基于文獻瀏覽,總結了教育模式發(fā)展歷程。萌芽期:新技術的發(fā)展使得教學平臺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這一時期通過上傳課堂視頻和資料進行共享,并沒有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發(fā)展初期是:互聯(lián)網極大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的教與學,教師從知識的灌輸者轉變?yōu)閷W、助學、促學等服務型角色,學生從知識的被灌輸者轉變?yōu)橹鲃荧@取知識的學習者[4]。發(fā)展深入期是:傳統(tǒng)教學與E-Learning進行優(yōu)勢互補,既發(fā)揮教師傳道受業(yè)解惑的主導作用,也突出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積極主動性[5]。發(fā)展新階段表現(xiàn)為:在移動互聯(lián)技術的助推下,碎片化教學模式適應了當前移動端app的推廣,微課模式興盛,如知乎、微博等,這種“零存整取式”的在線教學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體系[6]。
聚類3的主題是在線學習活動。為了使在線學習更具針對性和長效性,研究者已對在線學習活動設計展開大量研究。在線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協(xié)調師生、教學內容、方法及評價這些方面來實現(xiàn)教學目標。張文蘭[7]等人開展了在教師引領下進行在線學習活動的設計與實施,認為引領式的在線學習活動對學習者的學習行為、態(tài)度和元認知能力這些方面都有不等程度的正面影響,活動的設計離不開師生的配合。喬愛玲[8]在文章中指出學習活動是學習過程的核心,并在成效理論的基礎上從場景、任務、輔導支持、評價四個維度探究了教師在線活動成果。
聚類4主要涉及在線學習的支持性技術研究。研究者開始將在線學習與個體學習效果影響因素結合起來,重視對學習分析、信息資源整合技術的研究,并借助移動協(xié)作、在線協(xié)同、數據挖掘等技術來支持學習動態(tài)的跟蹤檢測、學習和評估方式的創(chuàng)新、學習障礙的識別和應對,實現(xiàn)改善個人學習效果和提升整體績效的目標。馮桂爾[9]針對在線學習中個性化服務定制問題,利用路徑分析、興趣關聯(lián)規(guī)則分析等數據挖掘技術跟蹤學生學習過程、分析個體學習差異,從而定制個性化的學習方案。
聚類5是同質性最高的聚類,它的主要內容是課程建設。研究發(fā)現(xiàn),課程建設的重點從早期只關注于數量的擴張到現(xiàn)在更關注個體需求的滿足,趙麗[10]將這個變化過程概括為從資源“共享學習”到智慧“共生躍遷”。研究者試圖從不同的框架和模型來構建網絡課程,并系統(tǒng)的分析課程建設的內容。韓錫斌[11]等人提出課程開發(fā)應注重多種理論指導;針對不同層次的教學對象分層分類的展開教學;加強教學互動,構建能夠支持多樣模式的教學環(huán)境;重視多元化評價,提高學習支持與服務的能力。
3 結論與建議
從時間、機構、作者、期刊分布圖譜表明,從2001年至今,我國在線學習研究領域呈現(xiàn)蓬勃發(fā)展的趨勢,高質量的文獻數量逐年增加。在研究機構和作者方面參與在線學習研究的機構眾多,但主要集中在北京師范大學這樣的師范類高校。相關機構、作者合作較少,建議各機構之間建立互動與合作機制,多產出、高質量緊跟國際前沿。在期刊分布方面,大多分布在教育類、語言類的雜志上,說明在多學科建設方面存在巨大的潛力。
從研究熱點知識圖譜表明,在線學習研究熱點主要集中于在線學習、mooc、學習分析、遠程教育、網絡課程、學習活動這六個方面。但是存在主題細分不夠深入,并且研究內容較為分散的問題,這就需要研究者后期深入研究,開拓在線學習新的研究領域。
研究主題聚類圖譜表明,現(xiàn)階段我國研究已涵蓋moocs(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學習行為研究、教學模式、在線學習活動、支持性技術研究和課程建設六大主題。從圖譜能夠發(fā)現(xiàn),包含關鍵詞數量最大的群組是聚類#0 moocs(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在線學習研究的熱點領域是moocs,以及圍繞其展開的教學模式、學習行為、支持性技術技術和課程建設研究??傮w來說,我國在線學習研究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果,但還需深層次的研究,開拓研究新方向,彌補在線學習在理論研究、跨學科研究方面的不足。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王永固,張慶.MOOC:特征與學習機制[J].教育研究,2014.9:
112-120,133
[2] 程璐楠,韓錫斌,程建鋼.MOOC平臺的多元化創(chuàng)新發(fā)展及其
影響[J].遠程教育雜志,2014.2:58-66
[3] 孫月亞.開放大學遠程學習者在線學習行為的特征分析[J].
中國電化教育,2015.8:64-71
[4] 陳鵬宇,馮曉英,孫洪濤,陳麗.在線學習環(huán)境中學習行為對知
識建構的影響[J].中國電化教育,2015.8:59-63,84
[5] 劉鳳峨.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英語廣場,
2017.1:72-73
[6] 王竹立.零存整?。壕W絡時代的學習策略[J].遠程教育雜志,
2013.3:37-43
[7] 余亮,張文蘭,俞顯,劉斌. 引領式在線學習活動的設計、實施
及成效分析[J]. 電化教育研究,2016.10:42-48
[8] 喬愛玲,高潔. 基于在線學習活動的教師研修模式的設計研
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3.10:56-61
[9] 馮桂爾.數據挖掘技術在遠程教育中的應用[J].現(xiàn)代教育技
術,2012.12:96-98
[10] 趙麗.在線課程開發(fā):從資源“共享學習”到智慧“共生躍遷”[J].
電化教育研究,2016.11:67-74
[11] 韓錫斌,程璐楠,程建鋼.MOOCs的教育學視角分析與設計[J].
電化教育研究,2014.1: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