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彥瓊
【摘要】小學數學是小學階段啟蒙學科,對學生今后學業(yè)水平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本文闡述了導學式教學法的內涵,分析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導學式教學的意義,并探討了小學數學導學式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導學式教學;研究
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教師簡單地將教學內容灌輸給學生.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沒有學習的主動性,學習效果也不盡人意.新課改背景下的數學教學過程應該是師生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學生應該有充分的學習自主權.導學式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引導和啟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新知識,這種教學方式將“導”與“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提升教學效果.
一、小學數學導學式教學內涵
小學數學導學式教學是以教師的引導為基本,以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為根本,這種教學方式協(xié)調性較強,在教學中“導”與“學”是教學最基本的兩個層面,通過導學式教學的“導”培養(yǎng)學生“學”的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導學式教學具有積極意義.一是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導學式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教師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教學工作,每名學生的學習潛能都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進而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二是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小學教師教學時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學習方法.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以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三是有利于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導學式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教師對學生開展針對性的引導,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下自主探究問題,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
二、導學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教學工作的展開必須要遵守教學原則進行有效教學,小學數學導學式教學必須遵循以下幾點教學原則.
(一)“導”與“學”相結合原則
小學數學導學式教學首先要將教師的“導”與學生的“學”有機統(tǒng)一整合,在和諧合作的學習氛圍中,教師合理科學地引導學生進行系統(tǒng)性、創(chuàng)造性的自主學習,導學式教學要以能力發(fā)展和知識應用為目標,“教”與“學”之間的雙向信息交流要暢通,反饋要及時.導學式教學中要注重充分發(fā)揮講解、啟發(fā)、研討、自學的功能,綜合運用好教學法,不斷提升教學質量.
(二)比較原則
在教學中,教師要深入研究教學因素,做好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新學知識的比較、學生已有生活經驗與新學知識的比較、學生已有知識基礎與新學知識的比較、學生與學生個體間的學習能力的比較、學生與教師之間認知水平的比較、不同版本教材之間難易程度的比較等等,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各因素的優(yōu)、劣勢,科學合理地做好導學計劃,引導學生學習.
(三)范例性原則
范例性原則就是在已選定的基本的學科內容中,精心篩選具有范例性或典型性的材料作為教學內容,通過“特殊”來說明“一般”.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選擇具有典型性的問題進行情境導入,有利于學生快速提出問題、探究新知,導學式教學更注重讓學生經過每一課的導學總結,積極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從而促進學生舉一反三,提升學習能力.
(四)互補矯正原則
小學數學導學式教學中,教師積極對學生進行指導,學生之間合作學習、相互補充,師生協(xié)作共同完成教學目標.小學數學導學式教學要求學生必須在課堂上獨立完成作業(yè),教師批改作業(yè)也必須在課堂上完成,并且要精批細改,當堂校正,當堂答疑解惑.
(五)突出思維訓練原則
小學數學導學式教學鼓勵學生積極發(fā)散思維,提升思維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導學提問、學生協(xié)作探究,合作交流,不斷創(chuàng)新,提升能力.
二、小學數學導學式教學策略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采用導學式教學時,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每節(jié)課開始時,教師創(chuàng)設好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其問題意識.例如,在認識物體和圖形時,教師在課前要準備好圓形、長方形、正方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等模型.上課時,將這些模型放在講臺上,讓同學們說出自己想到的圖形或物體,邀請一名學生到講臺上找出相應的模型.
(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
小學生的好奇心強,他們對新事物具有較強的探究意識,教師要利用學生的求知欲設置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學習新知識.例如,在學習“追及”類知識時,教師可以這樣設置問題:甲走在前面,乙走在后面,乙想給甲送一件物品,將兩個人的速度給出一個定值,讓學生嘗試計算,乙需要多長時間可以追上甲.這類問題是學生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教師這樣設置,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在生活中.
(三)重視預習、復習
教師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課堂預習和課后復習的習慣.客觀上,小學生的自覺性弱,課后無法完全自主學習.教師要為學生布置適量作業(yè)以復習鞏固.
(四)課后復習鞏固
在運用導學式教學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課堂所學知識形成思維導圖.例如,在學習加法后,教師可以布置1+2+3+4+…+100=( )的思考題,這既能幫助學生鞏固連加的計算能力,又能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尋求簡便方法進行計算.
總之,開展導學式教學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適時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問題,要及時對學生給予肯定評價,課后要幫助學生構建好知識體系,從而保證學生高效學習,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麗琴.導學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6(6):61.
[2]韓冰.小學數學導學式教學實施策略研究[J].才智,2014(1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