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抉擇與命運:解析《伊甸之東》中阿布拉與卡西的人生軌跡

2018-08-22 08:07張藝凡
東方教育 2018年14期
關鍵詞:卡西

摘要:斯坦培克在《伊甸之東》中塑造了多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其中女性人物阿布拉與卡西的對比更是生動地反映出作者對于人類命運的思考。本文通過對比阿布拉與卡西在生活環(huán)境、外貌和精神追求上的相同點,以及在面臨人生抉擇時做出的不同選擇,探討了人的主動選擇與命運走向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

關鍵詞:抉擇與命運;伊甸之東;阿布拉;卡西

《伊甸之東》(East of Eden)是美國著名現(xiàn)實主義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約翰·斯坦培克(1902-1968)創(chuàng)作生涯后期的主要作品,首次出版于1952年。這是一部時間跨度長達半個世紀的家世小說,主要講述了居住在薩利納斯河谷的漢密爾頓家族和特拉斯克家族的的命運軌跡。阿布拉(Abra)算不上書中最重要的角色,因此諸多研究文獻中鮮有對阿布拉這一角色的分析討論。然而,恰恰是在這個角色與書中主要女性角色卡西(Cathy)的對比之下,可以看出作者對個人選擇與命運走向之間緊密聯(lián)系的探討與思考。

一、阿布拉與卡西的共同點

社會環(huán)境:阿布拉與卡西的兒子幾乎同齡,她和卡西出生、成長于不同的時代,但是兩者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并沒有大的變化,都處于男性占據(jù)主導地位的父權社會之中。正是由于阿布拉與卡西生活在同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中,影響二人的命運走向的社會因素也必然存在相同之處。

外貌上,阿布拉與卡西都是作者筆下的美人。斯坦培克對青春期的阿布拉的描寫是“她不僅美,而且堅強、自信,還帶有女性的嫵媚?!保ㄍ踔倌?,1986:556)對卡西的描寫則是“她小時候漂亮,長大了也漂亮。她的聲音沙啞溫柔,甜得使人無法抗拒?!保ㄍ踔倌?,1986:90)

精神上,阿布拉與卡西都具有對父權社會的反抗精神,向往掌控自己的命運。阿布拉首次出場是在小說的第二十七章,她的父親解釋了阿布拉這個名字來歷,首先向眾人表明自己期盼的是個兒子,隨后又補上一句“不過阿布拉給了我極大的安慰”(王仲年,1986:434),似乎意在表達這個乖巧的女兒倒也勉強合意。繼而又讓阿布拉抬起來讓大家認識,沒想到年幼的阿布拉已經初具反抗意識,她并不樂意父親逢人便說這個古怪名字的來歷,更不愿意父親反復提及他是如何期盼一個男孩卻來了一個女孩。于是她無視父親的要求,一動不動地保持原本的姿勢??梢哉f,這是小說中阿布拉對父權的第一次反抗。而卡西的反抗精神從幼年時期開始就不僅限于對父權的反抗,她仿佛是反抗一切權威和習俗,狂熱地追求自由。從穿衣打扮、言行舉止,到讀書擇業(yè)也從不隨波逐流。

盡管阿布拉與卡西都生活在父權社會之中,盡管她們對自由有著同樣的渴望,但她們卻做出了不同的選擇,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反抗來自社會習俗和家庭權威的壓迫,奮力爭取自主權。

二、卡西的抉擇與命運

小說中的卡西是一個形象鮮明的角色,作者用大量的文字來描述她美麗的外表和與眾不同的言行舉止,二者形成強有力的對比,讓讀者一面為她的美貌感嘆,一面又被她的殘酷冷血震驚。

小學畢業(yè)后,成績優(yōu)異的卡西并沒有像同齡人那樣結束學業(yè),而是升入中學,父母對她寄于厚望,“因為對于一個家境中等、不算富裕的女孩子來說,教師是個高貴的職業(yè)?!保ㄍ踔倌?,1986:97)美麗的容貌更是讓卡西父母深信,一旦順利成為教師,卡西就能嫁入體面的家庭,走上社會公認的女性該走的人生道路。

然而卡西對自己的人生早有打算。十六歲生日后的某一天,卡西突然宣告自己不愿意繼續(xù)上學,并告訴母親自己打算離開家鄉(xiāng)。這是卡西第一次公然挑釁父母的權威,父親得知以后威脅要用鞭子抽打她。對自由充滿向往的卡西選擇了反抗,第二天就悄無聲息地離家出走。不幸的是,這是一次失敗的反抗。被父親追回的卡西受到了鞭笞,從此改變了反抗策略,表面假意迎合父母,實則暗中策劃一場殘忍無情的謀殺行動。而蒙在鼓里的卡西父母還以為是體罰起了作用,讓女兒變得更加溫順。為了自由地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卡西不惜縱火燒死父母,偽造一家三口遇難的假象,這是影響卡西命運的第一次重大選擇。

19世紀末,一個女人若是沒有父母或是丈夫的庇護,想要獨立生存已是十分困難,更別提自由地選擇生活方式。卡西深知自由的選擇權離不開殷實的經濟基礎,自然會不遺余力地去賺錢。盡管由于時代和社會的局限性,女性能夠從事的正當職業(yè)并不多,卡西作為一個受過足夠的教育并且成績優(yōu)異的女性,她并非沒有機會選擇。然而她卻選擇去做妓女,隨后又傍上了妓院老板愛德華茲先生。這是影響卡西命運的第二次重要選擇。事實上,卡西極度反感這樣的被迫依附他人的狀態(tài),她只是在等待逃跑的時機。不幸的是,沒等她湊到足夠的錢,就因為一次偶然的酒后吐真言被愛德華茲先生就看清了本質。發(fā)現(xiàn)真相的他全然忘記了過去的喜愛之情,在盛怒之下將卡西打得半死不活,拋棄在樹林。

機緣巧合,小說的男主人公亞當收留了奄奄一息的卡西,悉心照料并娶她為妻。然而,這場婚姻對卡西而言依然是權宜之計,她不愿意成為任何人的附庸。亞當提出要帶卡西去加利福尼亞開始新的生活,遭到了卡西的拒絕,而自認為一家之主的亞當根本沒有試圖去考慮妻子感受,認為妻子服從丈夫天經地義。他無視卡西的拒絕,只是告訴她“你是我的妻子”、“我要你跟我一起去”。(王仲年,1986:154)

生下孩子之后,卡西做出了影響她人生的第三次重要選擇,她選擇拋下嗷嗷待哺的孩子,離開丈夫,隱姓埋名來到薩利納斯城,繼續(xù)做妓女。然而,卡西對自由的狂熱追求并沒有就此罷休。為了完全掌控妓院的經營權,她先是曲意逢迎得到老板費葉女士的信任,隨后又殘忍地把已經將自己視為女兒的費葉毒死。這一系列瘋狂而冷血的選擇并沒能讓卡西得到她向往的絕對自由,反而正是因為過去的行為,她過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疑神疑鬼,唯恐壞事敗露,以至于性情日漸扭曲,只能居住在她專門為自己打造的不見天日的秘密小屋,最終在身體和精神雙雙破敗的情況下自殺身亡。

三、阿布拉的抉擇與命運

阿布拉在文中所占的筆墨遠遠不如卡西,但這并不影響作者對阿布拉這一形象的塑造。阿布拉成長于一個當時典型的中產階級之家,父親是一所學校的董事會成員,母親則是家庭主婦。父母對阿布拉的要求不外乎做一個乖巧懂事的女兒,接受一些基礎教育,交一些父母認可的朋友,嫁一個有經濟實力出身良好的男性。

當阿倫的父親亞當投資失敗經濟大受損失的時候,阿布拉十分清楚父母會拒絕自己繼續(xù)與阿倫交往,然而她依然主動向阿倫示愛。父親鼓勵阿布拉重新交男朋友,被阿布拉拒絕之后,父親質問“從什么時候開始,孩子可以自作主張訂婚?”(王仲年,1986:557)由此看出,阿布拉也受到家長權威和社會傳統(tǒng)的壓迫,渴望自由。

無疑,阿布拉想要擁有獨立自主的選擇權,但她沒有采取卡西那樣瘋狂而泯滅人性的方式。阿布拉的方式是溫和而堅定的,她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張,也有足夠的智慧為自己的前景鋪路。她提醒阿倫可以放棄城市生活,回去經營阿倫父親的農場。盡管阿倫因為父親的投資失敗備受打擊,不斷退縮,阿布拉依然堅定地追隨他鼓勵他,為了自己的未來勇敢地摒棄家庭和父權社會的枷鎖,主動追求自己的愛情。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阿布拉發(fā)現(xiàn)阿倫對自己的愛并不真實,“他心里沒有我。他塑造了一個人,只是把我的外表蒙在那個人身上。我不是那樣的—不是那個理想的人?!保ㄍ踔倌?,1986:627)盡管如此,阿布拉還是勇敢地選擇以自己真實的樣子對待阿倫,而不是為了愛情去想辦法蒙蔽自己和阿倫。

書中多次提到阿布拉和卡西的智慧,不同的是,卡西用各種計謀坑害他人,甚至殘殺至親,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阿布拉卻用智慧客觀地分析問題,理智地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當阿布拉確信自己對阿倫心理的分析是正確的之后,她選擇主動找機會向阿倫坦白,告訴他自己并不是他期待的樣子,這樣坦誠勇敢的做法使阿布拉再一次將選擇權握在自己手中。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卡西最后卻反被自己陰險狠毒的手段逼到了角落。

最后,阿布拉發(fā)現(xiàn)自己與迦爾才是相互理解,相互認可,于是她開始和迦爾約會,并不畏懼鄰居的閑言碎語。正如書中老李對阿布拉的評價,“在她身上感到了力量,善良,以及溫暖?!保ㄍ踔倌辏?986:624)老李把阿布拉視如自己的女兒,甚至把最珍愛的母親的遺物贈送給阿布拉。小說的最后沒有直接提到迦爾與阿布拉的結局,但是從迦爾一家人與阿布拉的相處中可以推測出,他們的結局是幸福的。像阿布拉這樣既有智慧,又善良勇敢的女性,一定會幸福。

四、結語

斯坦培克在《伊甸之東》中數(shù)次描寫塞繆爾·漢密爾頓與老李對于《圣經》中該隱與亞伯的故事的探討和解讀:“詹姆斯國王欽定版的譯文用‘你卻要這幾個字作出保證,說明人們肯定能戰(zhàn)勝罪惡。但希伯來文中的‘蒂姆舍爾—也就是‘你可以提供了一個選擇的機會。它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字。它說明道路是敞開的,完全由人自己決定?!保ㄍ踔倌?,1986:386)人的一生總會面臨各種誘惑,不論這些誘惑來自金錢、權力、感情還是其他因素,都需要人主動地取舍、抉擇。而正是人們做出的選擇決定了自己的命運走向。結合斯坦培克在《伊甸之東》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對選擇與命運的諸多思考,尤其是通過阿布拉與卡西這兩位看似具有頗多共同點,卻又在選擇方式上截然不同的人物進行對比之后,更是可以看出選擇對人類命運的影響。

參考文獻:

[1]John Steinbeck. East of Eden[M]. New York:Penguin Books,1992.

[2][美]約翰·斯坦培克. 伊甸之東[M]. 王仲年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

作者簡介:張藝凡(1989.09--),女,研究生學歷,畢業(yè)于西南大學,現(xiàn)就職于四川傳媒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翻譯理論與實踐。

猜你喜歡
卡西
陶土瓶與花
陶土瓶與花
大冒險
騎掃帚的也是天使
斗牛士之死
斗牛士之死
花生殼上繪人生
不好意思的卡西奇
打零分的原因
愛情禮物
嘉峪关市| 东乡县| 仙居县| 莱西市| 胶州市| 凤山市| 云安县| 昌黎县| 灌南县| 河源市| 金寨县| 怀集县| 北川| 招远市| 礼泉县| 嘉黎县| 黄大仙区| 奉新县| 庆安县| 包头市| 湟中县| 巩义市| 郎溪县| 克什克腾旗| 缙云县| 广平县| 柳州市| 伊金霍洛旗| 湖口县| 德令哈市| 苍梧县| 金华市| 香格里拉县| 安丘市| 和静县| 安吉县| 永兴县| 韶山市| 保康县| 荣成市| 肇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