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慶志,曹江懷·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奇瑞汽車通過十多年的正向開發(fā),發(fā)現在整個產品的實現過程中都會產生表面缺陷。具體有產品設計階段、沖壓工藝(模具)設計階段,模具制造階段,批量生產管理,板料性能控制等。
產品數據作為整車開發(fā)的第一階段,若自身帶有大量缺陷、工藝無法解決的問題而導致表面缺陷,將無法在后期的實物開發(fā)階段解決。本文將重點針對產品數據階段產生車身覆蓋件缺陷的原因,識別方法、控制方法及改善方法等方面進行探討。
產品數據階段大致可以分為油泥模型階段、點云掃描階段、CAS階段、數據分析階段(即同步工程階段)。油泥模型為手工制作,型面偏差3mm極為正常,且覆蓋件及整車表面質量相對較差,只能進行大致的造型和基礎的沖壓工藝分析。
油泥模型評審完成后,會有專業(yè)的技術人員進行點云掃描、點云輸入、點云處理,進行詳細的A面設計。以一個車型為主:一般情況下,要求有比較嚴格的A級曲面,由四個人來完成,需要約兩個月時間(不包括掃面時間)。
主要是根據掃描的點云及模型的特征做出完整的數字模型,模型的局部過渡區(qū)域不一定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做到與基礎面G3連續(xù),一般做到G1連續(xù)即可,我們一般稱之為C級表面。但是主要的面及母體一定要做到精度足夠好,不然第二階段會花費更多時間來做修改。另外一點就是盡可能的接近點云(如果點云的質量足夠好),因為點云是反映了模型的特性,通常要求尺寸精度控制在0.5mm之內。此時,數據表面質量調整的工作大約完成了50%。
主要是精確的制作B級曲面,一些細節(jié)的調節(jié),主要是對型面、過渡面、特征、匹配關系等進行更改。此階段一般情況下都是拋開了點云,在C級表面的基礎上進行優(yōu)化,達到G2連續(xù)。此時,數據表面質量調整的工作大約完成了70%。
主要是精確的制作A級曲面,此階段不需要對型面、過渡面、特征、匹配關系等進行更改,僅需要進行面的精細化調整。對于A級曲面,必須滿足相鄰曲面之間的間隙在0.005mm以下(有些汽車廠甚至要求到0.001mm),切向改變(tangency change)在0.16°以下,曲率改變(curvature change)在0.005°以下等,符合這些標準才能確保汽車表面覆蓋件的環(huán)境反射不會存在瑕疵(各企業(yè)的標準和要求不一致,對面的質量要求可能存在差異,此處數據僅供參考)。此時,數據表面質量調整的工作大約完成了98%。
最后根據完成的A面銑削整車模型,顯示真實效果如圖1所示,再根據實物效果進行評估和改進。此時,修改的地方已經極少了。
圖1 數據模型A面連續(xù)性的對比示意圖
從點云掃描一直到沖壓模具調試出件,大約需要近三年時間,在這個較長的階段,我們所接觸的都是油泥模型和數據模型,如何在此階段內進行數據表面質量評估和改進,就涉及到我們現在常用的數據模擬分析。
汽車A級曲面,是能被用戶直接觀察到的表面。對于A級曲面,主要的模擬評價方法有三種,斑馬線、曲面曲率法和色彩光照圖,常用的方法為前兩種。
⑴斑馬線法主要是通過軟件模擬曲面的高光。高光對曲面上點的法矢方向的變化十分敏感。輪廓圖的雜亂無章表明曲面上相應區(qū)域內曲率分布不均。在G1連續(xù)的邊界處,高光輪廓圖有斷點,對G0連接則不連續(xù)如圖2所示。
圖2 斑馬線分析
⑵不規(guī)則的輪廓圖表明曲面上相應區(qū)域質量不好(不光順)。曲率半徑檢查比高光檢查容易,因此在設計階段常采用這種方法。但是,僅用曲率輪廓圖檢查對于評估曲面質量是不夠的。因為有時曲率輪廓圖看起來很好,但是高光分布圖(圖3)有波動,必須對曲面進行修改——曲面斷面線法。
圖3 高光分布圖分析
對CAS面質量進行檢查(free style環(huán)境下)并提出工藝問題,推動產品進行同步更改。首先利用CATIA軟件,斑馬線檢查面視覺效果:點擊斑馬線檢查命令,設置如圖4所示,檢查CAS面鈑金部分是否存在疊加、不連續(xù)、不對等等現象。
例如對某車型門外板進行斑馬線檢查,檢查結果見表1和圖5。
圖4 CATIA斑馬線分析示例
圖5 CATIA斑馬線分析缺陷部位詳細展示
表1 某后門斑馬線檢測缺陷列表
在油泥模型制作前期和數據優(yōu)化的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工藝開發(fā)部門可以優(yōu)先將工藝需求發(fā)送至造型部門,在項目的前期進行規(guī)避??商岣邤祿谋砻尜|量、工藝性,也可減少后期優(yōu)化所浪費的人力、物力及時間。
例如:前翼子板相關尺寸和結構形式的需求,如圖6所示的油泥造型,就存在四個問題需要在設計前期考慮。
圖6 數字樣車翼子板缺陷圖
零件尖角θ小于30°(2D),零件此處表面變形;大燈尖角處R角值太小,成形、翻邊質量差;模具強度弱、壽命短,如圖7所示。
圖7 翼子板尖角示意圖
以上問題的更改建議方案以及相應的推薦更改方案,如圖8所示。
分界原則:盡量增大發(fā)動機罩的面積,減少翼子板的面積,分界線盡量為直線。
圖8 翼子板尖角更改推薦方案
原因:減少翼子板的面積可以有效改善翼子板上部側整的量,進而減輕翼子板回彈;同時可以降低間隙對外觀的影響,圖9為問題描述和更改建議示意圖。
圖9 翼子板分塊建議示意圖
問題:翼子板與側圍、三角塊的分界線不佳,導致翼子板三角塊區(qū)成形困難,面品不佳。翼子板與側圍、三角塊的分界線不佳,導致翼子板三角區(qū)成形困難,翻邊開裂;翼子板與側圍尺寸配合很難控制,如圖10所示;翼子板三角區(qū)域更改建議,如圖11所示。
問題:翼子板下部與門檻配合區(qū)為A面,與側圍門檻匹配困難,成形復雜,更改建議,如圖12所示。
圖10 翼子板三角區(qū)域問題
圖11 翼子板三角區(qū)域更改建議
圖 12 翼子板下部分塊建議
本文通過對油泥模型到數據完成的整個過程,各階段的表面質量工作開展、質量要求等進行介紹。簡述了一種最為常用、簡單、快捷的表面質量檢查方式,并通過實例講解,建議將工藝對造型、數據的要求等提前輸入給造型部門及表面數據處理部門,做到提前控制、規(guī)避。
表面質量較高的A面數據是車身表面質量控制的基礎,沒有好的數據,必定沒有好的實物質量。車身表面質量控制需要從油泥模型及初步數據開始,貫穿整個項目開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