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一文是魯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的一篇哲理散文,講述的是樹木自己尋找土里的水源來獲得成長的道理,對小學生歷經(jīng)挫折、磨難,克服依賴性具有較高的教育意義。本文將結合文本,探析教學實例設計,力求引人入勝。
一、提出質疑,趣味導入
趣味化導入是開創(chuàng)生動、活潑課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新課導入設計上,我們首先提出質疑。同學們,春天是植樹的好季節(jié),想必大家都參與過植樹活動。有誰親自種過樹?請談一談自己的種樹感受。很多學生都表現(xiàn)出發(fā)言的熱情,因為種樹是很多小學生都曾經(jīng)歷過的生活事件。有學生回答,種樹時要選擇水土豐富的地方,挖個大一點的樹坑;有學生回答,種樹之后要澆水,還要定期施肥,精心呵護。顯然,同學們對種樹這件事很了解。但是,今天我們將學習的一篇新課文《桃花心木》,作者林清玄卻向我們講述一個奇怪的種樹人,他是怎樣種樹的呢?在學習本文之前,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來了解一下“桃花心木”的性狀及特點。桃花心木是一種常綠喬木,原產地為南美洲,在我國也廣泛種植。大家通過觀看桃花心木的圖片資料,來歸納一下桃花心木的特征。比如樹形結構優(yōu)美,樹皮的顏色為淡紅色,樹高可達50米,羽狀復葉,春天的時候開出白色的小花。當然,對于桃花心木木材的使用范圍也很廣,其紋理細密,具有天然的花紋,且抗病蟲,耐腐蝕,也是家具、雕刻、裝飾用的良好板材。利用本節(jié)導入,讓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種樹經(jīng)歷,來了解桃花心木的特征,也為后續(xù)學習種樹人與眾不同的育苗方法做好鋪墊。
二、初讀文本,呈現(xiàn)大意
從質疑入手,激發(fā)了學生對本文的閱讀興趣,也為開展文本閱讀營造了積極環(huán)境。對于初讀環(huán)節(jié),不做過多的要求,讓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實際來選擇閱讀方式,來了解文本大意。當然,對遇到的生詞、難懂的句子、段落可以標注出來,便于后續(xù)文本講解時進行針對性探究。在初讀之后,對于本文的識字內容,教師要給予課堂檢查,糾錯,要強化學生對文本的閱讀效果,從閱讀中初識文本內容。
三、深入研讀,從文本中獲得感悟與體驗
閱讀教學往往是課堂組織的重要內容,對于種樹人的獨特種法,究竟表現(xiàn)在哪里?請同學們從瀏覽文本中找出來,并談談自己的看法與體會。我們利用學生自讀自悟方式,對閱讀中的問題進行圈、點、標、畫;教師在進行閱讀巡視時,給予及時的點撥、指導。比如“對于樹苗種下后,澆水并沒有規(guī)律,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隔十幾天;澆水量也不一樣,有時多,有時少”。“有時下午來澆水,有時上午澆水,時間不一定”;“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有時會莫名其妙的枯萎,而他每次都要帶幾株樹苗來補種”。我們從這些語句中來分析,引導學生來發(fā)現(xiàn)“奇怪的做法”,來提煉與平常人種樹不同的地方。由此得到“沒有規(guī)律的澆水,水量不定的澆法”。接著,從文本細讀中來“讀文、發(fā)現(xiàn)、生疑”,來順勢而導,激發(fā)閱讀積極性,帶領學生走進文本,領會文本的內涵。再者,對于自讀自悟之后,我們開設搭建師生對話情境,來引導學生從種樹人的行為方法上來感悟“育樹”之理。質疑:你栽下樹,卻不好好照顧我們;質疑:你說“不確定”是什么意思?質疑:我身邊的這棵小樹苗,昨天就渴死了,多可憐,你后悔嗎?太不負責任了?質疑:就算是你說的有道理,向深處扎根也是很累的、痛苦的……。最后,再次深化閱讀,從這些質疑中來感悟,來聆聽作者所要闡述的道理。我們從種樹人的種樹方法中,既看到了閃爍的智慧,又不得不深思。什么是“不確定”的生活?
四、回顧全文,總結并延伸作業(yè)
從“桃花心木”文本閱讀和學習之后,我們要對本文進行總結。首先,對本文的特色采用“借物喻人”的方式,將樹木的生長與人的成長相對比,從種樹人的育樹故事來延伸到我們的生活,體驗“不確定”的意義與深刻哲理。同時,我們由此來展開文本的延伸,引導學生從本文內容的總結中,歸納出作者的寫作方法,回憶類似的“借物喻人”的寫法,深化對該寫法的理解。接著,由本文來延伸課下作業(yè)。談一談自己對本文學習有什么收獲?從本文中,我們應該如何面對生活中的苦難。最后,在《陽光總在風雨后》歌曲背景下,結束本文教學。另外,對于本文的課下作業(yè)部分,我們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體會,對本文啟發(fā)性語句和段落進行摘抄,并推薦林清玄的其他作品來拓寬閱讀。比如《飛躍藍天的白云》,《心田上的百合花》等。
于立芹,山東高青縣田鎮(zhèn)街道義和完全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