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四國高中生比較研究課題組發(fā)布了《中美日韓四國高中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研究報告》,這份研究通過問卷調查法收集了3228名中國高中生、1519名美國高中生、1705名日本高中生和2015名韓國高中生的調查數據,得出了頗為有價值的一些比較結論。根據報告中的數據,中國高中生從父母那里獲得的情感支持在四國中最低。
前幾年,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中心的徐凱文博士針對北京大學大一新生的一項心理普查顯示,有超過30%的新生厭學,超過40%的新生覺得生活沒有意義,嚴重的甚至生無所戀。中國父母給予高中生孩子的情感支持不足,使得中國的高中生即使有機會入讀頂尖的高校,也有相當比例的孩子厭學或者感覺不到生活的意義。
那么,中國父母要怎樣才能更多地給予高中生孩子以情感支持呢?
換言之,中國父母除了嘔心瀝血給孩子提供生活和經濟上不遺余力的支持,還需要在親子互動中多花時間聆聽孩子的傾訴;多站在孩子的立場和角度來發(fā)現、了解以及理解孩子;無論孩子取得怎樣的成績,也無論孩子遭遇到怎樣的挫折和際遇,都從情感上予孩子以支持;同時多表揚、激勵孩子,減少批評和斥責。
——唐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