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飛
近年來,雞蛋的問題爭議很多,一方面認為蛋黃中含膽固醇,吃雞蛋膽固醇高,很多人不敢吃,一方面認為沒事可以大膽吃,事實是上述兩種說法都有偏頗,不管是不敢吃還是一天吃幾個,首先要看自己的身體狀況,特別是人體“將軍之官”——肝臟,它可是對你能否吃雞蛋有絕對話語權!
雞蛋是目前可獲得的最廉價的動物蛋白質。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鐵、鈣、鉀等人體所需要的礦物質。然而,這些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進入體內,多數(shù)要經(jīng)過人體最大“化工廠”——肝臟轉化后才能被利用。在肝臟,蛋白質變(分解)為氨基酸、脂肪分解為脂肪酸、淀粉分解為葡萄糖等原料。這些分解得到的原料可以互相轉化用于供能,也可以根據(jù)身體需要重新在肝臟內被合成為人體需要的蛋白質、膽固醇和甘油三脂等。經(jīng)過這個過程之后,攝入的營養(yǎng)物質才能變成人體的一部分。因此,對于人體來說吃什么價格的東西并不是非常重要,重要的是這個工廠能否利用和轉化這些原料。
不敢吃蛋黃的想法,主要源于高膽固醇血癥,而蛋黃含有大量的膽固醇。事實是人體的膽固醇主要是內源性的,80%由肝臟使用乙酰輔酶A直接合成,而乙酰輔酶A可以由葡萄糖、脂肪酸轉化。
因此,是肝臟在代謝壓力下出現(xiàn)的紊亂,不是簡單不吃高膽固醇食物能解決的。
可以大量吃雞蛋,這也是誤區(qū)。我們知道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在肝臟是可以互相轉化的。人類在早期進化過程中常因為沒有狩獵到食物而挨餓,自然就進化出節(jié)約基因指導儲存能量來度過饑餓危機。而現(xiàn)代生活食物供應充足,攝入能量過多,肝細胞就將其轉化為脂肪儲存,但肝細胞本身不儲存脂肪,當脂肪產(chǎn)生過多不能運送出去,就在肝細胞內堆積,導致肝臟脂肪化,進而出現(xiàn)代謝紊亂。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的改變,高熱量飲食、久坐和高強度工作狀態(tài)以及運動或身體鍛煉減少,一種疾病正悄悄侵蝕著人體“化工廠”,這就是脂肪肝,這其中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最為多見而且呈年輕化趨勢。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種無過量飲酒史,以肝細胞脂肪變性和脂肪貯積為特征的臨床病理綜合癥,也是全球較為普遍流行的肝臟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與肥胖增長率和靜坐生活方式密切相關,成為與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癥等密切相關的代謝性疾病,成為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
一旦“化工廠”出現(xiàn)狀況,如不積極有效防治,有可能隨時“罷工”,但通過飲食、運動以及必要的藥物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完全可以逆轉。建議,脂肪肝的運動每周超過250分鐘,以達到標準體重(身高<厘米> -100=標準體重<千克>)。
脂肪肝是由于營養(yǎng)過剩引起,首先要控制總能量攝入,具體可以根據(jù)基礎代謝率來決定吃什么、吃多少,然后再選擇容易產(chǎn)生飽腹感低能量的“刮油”食品。
刮油的食物有:豆制品、胡蘿卜、銀耳、大蒜、番茄、洋蔥、海帶、冬瓜、燕麥、枸杞、山楂、獼猴桃、檸檬、綠茶。
雞蛋價廉物美、營養(yǎng)豐富。沒有疾患的正常人偶爾一天三頓多次吃,并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如果已患上脂肪肝,還是要根據(jù)醫(yī)生的建議按需要量食用。
保護好肝臟,積極預防脂肪肝,對已出現(xiàn)的脂肪肝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干預,降低脂肪肝相關的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發(fā)病率,降低高血壓、糖尿病、痛風、肥胖等代謝性疾病以及相關的骨關節(jié)退變、肝外腫瘤等發(fā)病率,減少家庭經(jīng)濟負擔,降低社會醫(yī)療資源消耗。
(編輯 王 幸)
(投稿郵箱: wx02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