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卿
【內容摘要】信息技術學科可以采用單元案例形式更好地實現新課程要求的三維目標。本文就單元案例的具體展開作了多方面的論述,并以高中信息課程為例,具體介紹其實施過程,并探討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關鍵詞】三維目標單元案例教學協(xié)作學習環(huán)境教學網站課堂觀察記錄
目前眾多的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時,往往會把新課程要求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也就是三維目標,作為每一堂課的教學目標來實現。筆者認為,要求每堂課同時實現三維目標是不現實的。教學目標的實現更多的是一種日常教學的滲透和融合。筆者嘗試把高中信息技術學科的內容分解成一個個單元,學生以做單元案例的方式學習信息學科。
單元案例學習除了要落實基本的教學任務外,還特別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落實,如策劃、實施、合作、評估等。實踐證明,學生的這些能力在做單元案例的過程中,得到了自然且實質性的提升。
一、單元案例在教學中的應用
1.在《多媒體技術與應用》教學中應用
在學習二維動畫制作時,筆者開發(fā)了單元案例 “回娘家MTV制作”,案例設計了6個場景的學習制作,具體任務如下圖1所示。按照從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原則,讓學生循序漸進地學完高中必修課所要求的基本動畫的制作、多場景的使用、聲音的加入等。案例設計體現了一定的難度,學生需要通過掌握較多的動畫制作技巧才能完成好本案例。學生通過對自己感興趣,又有一定難度的案例的研究學習,學會動畫制作的相關技術,也為自己適應社會準備了一定的動畫制作專業(yè)基礎。
2.在《算法與程序設計》教學中的應用
為了更好地向學生介紹此模塊內容,筆者設計了“雞兔同籠問題”、“班級成績管理系統(tǒng)”等單元案例。
編號單元案例舉例教學任務安排
1雞兔同籠問題第一節(jié):算法及算法的表示
第二節(jié):順序結構、變量常量、數據類型、賦值語句
第三節(jié):選擇結構,算術、關系、邏輯運算符及表達式、常見函數的運用
2班級成績管理系統(tǒng)第一節(jié):數據庫與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的介紹(書《信息技術基礎》教學內容)
第二節(jié):Visual Basic與數據庫的連接
第三節(jié):一維數組的運用
第四節(jié):順序查找算法、用Visual Basic編寫出篩選功能
第五節(jié):對分查找算法
第六節(jié):完善程序,讓程序能計算學生的總分、每個科目的平均分
第七~八節(jié):選擇排序算法,讓程序能對學生的總分進行排名兩個數組的運用,讓程序能記錄學生排名后的名次
在算法與程序設計教學中,單元案例教學帶來的核心變化:
(1)碎片性知識轉化為整體性案例
(2)學生被動的聽講、做作品的過程,轉化為主動的案例實施的過程。學生活動成為教學的主體,包括探究、制作、交流等。
(3)鞏固性訓練減少,探究性活動增加。
在教學中,為了解決單元案例教學的時間問題,筆者將課時、自學等時間進行統(tǒng)籌使用,每個案例要準備5到8個課時,讓學生對一個案例有深度的、反復的接觸,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
3.在選修課程《Flash互動游戲》教學中的應用
18課時的教學中設計了四個單元案例,游戲情境描述
單元案例一:找茬兒游戲
本游戲開始后出現三個游戲場景的選擇按鈕,當玩家選中某一場景時,會出現左右兩張對比的圖片,當玩家點中不同之處時,會播放點中動畫,當玩家找到所有不同之處時,游戲播放成功動畫,當指定事件到時玩家仍沒有找到所有不同之處,游戲結束并播放失敗動畫。
單元案例二: 跳跳龍游戲
用鼠標劃過小龍使它跳起來,若有3只小龍碰到天空中的香蕉時,小龍的體力會增加,每只小龍碰到小星星時都會加100分,至少3只小龍碰到箱子后才加100分,碰到蝴蝶和腳下的石頭時體力都會減少。每得夠一定的分數,會增加一只小龍,一共有6只小龍。當小龍的體力耗盡時,游戲結束。
單元案例三:坦克大戰(zhàn)游戲
游戲的目標是在規(guī)定的時間之內,保住自己的生命,消滅更多的敵人。
玩家用鼠標控制坦克炮口的方向和移動,通過單擊鼠標左鍵開火。另外還為坦克添加了一個更強大的武器,通過聚氣來釋放擁有巨大威力的炮彈。這個炮彈可以摧毀它能碰到的所有敵人。聚氣的方法是按住鼠標左鍵,直到顏色變成紅色,松開鼠標左鍵,炮彈就發(fā)射出去。
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如果你的三條生命還沒有用光。那么,你就是勝利者了。如果你被敵人消滅了,還可以再來一次。
單元案例四:魔鏡游戲
在游戲中,玩家通過單擊鏡子使鏡子旋轉,鏡子反射出來的光線也跟著旋轉。當光線照到蠟燭時,蠟燭就被點燃。當光線照到其他鏡子時,其他鏡子也會反射出光線。玩家需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把所有的蠟燭點燃。
為了有效地開展選修課,筆者設計了以上四個單元案例,在實際教學中,學生興趣得以激發(fā),也在必修課程的基礎上,加大了難度,促進學生信息技術專業(yè)的發(fā)展。
二、單元案例教學的實施流程
1.分析學習目標,確定單元案例
教師在認真分析學習內容的基礎上,確定相應的單元案例,案例形式應當新穎,接近學生生活實際,便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選定單元案例后,要按照教學目標與學生發(fā)展的特點確定總體目標,然后把總體目標細分成若干個小目標,設計到每個課時的學習任務中。
2.設計協(xié)作學習環(huán)境
在協(xié)作學習環(huán)境中,應為學習者提供各種共享的信息資源,教師可以利用教學網站平臺來呈現。在教學網站里,針對學生的需要,建設學習相關的文本、圖像、視頻等文件資源以及網上相關資源的鏈接。
3.設計單元案例的每個學習課時
在設計時應注意考慮以下幾方面:
(1) 注意整體與局部的雙重把握
單元案例教學首先應從整體上對單元內容進行把握并加以統(tǒng)籌安排,然后再具體研究每個學習課時的任務。設置完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后,還要為學生進行后續(xù)學習,提供相應的資源鋪墊。也就是設計單元案例時要注意前一課時是后一課時學習的基礎與鋪墊,而后一課時是前一課時學習的繼續(xù)與拓寬。這樣保證相關學習內容的連貫一致,保證學生學習的循序漸進,避免單一課時備課可能造成的學習內容彼此割裂或簡單重復。
(2) 關注學生的差異性
對不同程度的學生,設計多層次的教學目標從而使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更具有針對性。不能片面的認為,只有所有的學生都掌握了所教的內容,才是教學目標的實現。傳統(tǒng)的傳授式教學往往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要求所有的學生在同樣的時間內,運用同樣的學習條件,以同樣的學習速度掌握同樣的學習內容,并要求達到同樣的學習水平和質量。
(3) 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究時間
正如本文開始所述的,之所以進行單元教學案例設計,是希望在一段時間內除了讓學生學會知識的同時還希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感受、學習的過程,在探究的過程中來學習相關的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學習能力。那么練的過程、反復的過程、失敗到成功的過程,正是對過程與方法目標實現的最好詮釋。
三、單元案例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1.教學網站平臺搭建問題
本文提到的教學網站平臺需實現四個方面的功能:(1)呈現各個學習課時的內容;(2) 建立資源庫,收集相關的學習資源;(3) 設置成果展示區(qū);(4) 設置討論區(qū),不僅能讓學生發(fā)表意見,而且也能允許學生以附件形式上傳收集到的學習資源,讓學生參與教學資源的收集、組織和開發(fā)。因教師水平的限制以及精力的有限,單憑一個人的力量要搭建好教學網站平臺,是非常困難的。這就要求教師間也要協(xié)同合作,依靠集體的力量,進行單元教學案例的設計與實踐。
2.學生有效的自主探究問題
單元案例教學在實施過程中對于學生主動性的要求較高,特別是課堂討論和自學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中一路走來,已經習慣了被動接受知識,如果教師的角色不到位,不能有效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對任務進行多視角,有深度的探討,那么,面對這種新的教學方法,學生可能會對學習表現出兩種極端的現象:一種是學生素質和能力的真正提高,另一種是使得一些學生仍然保持冷眼旁觀的態(tài)度,被動地接受、機械地記憶,結果什么也學不到。筆者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發(fā)現,學生不是沒有自主探究的意識,而是因為各方面能力的欠缺,不知道如何進行有效的自主探究。這就要求教師在任務安排上要做好層層鋪墊,提供的自學資源也要恰如其分。教師還應該作好課堂觀察記錄,以便更好地給予學生指導和幫助。
單元案例教學可以有序地把學生學習的內容串聯(lián)起來,以便更深入地探討所學的知識。但由于教師個人能力的欠缺,在案例設計的完整性和規(guī)范性上還需潛心研究。當然,信息技術教學中某些模塊,可以通過單元案例的教學方式展開。但并不是每個模塊都可以用這種方式來操作的。正如蒼山子所言,我們的信息技術教學追求“提倡務實求是,讓教學方法多樣化起來”。針對教學的不同實際情況,選擇一種恰當的方法,才是我們要做的。
【參考文獻】
[1] 祝愛芬. 基于Moodle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探究[D]. 山東師范大學, 2007.
[2] 陳合力.信息技術學科綜合案例的探索.全國中小學計算機研究中心(上海部).
[3] 王保中, 劉向永. 日本信息技術課程的兩個案例及分析[J].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05(3):61-63.
[4] 鐘柏昌, 李藝. 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教學中的成功經驗[J].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07(9):14-17.
[5] 沙有威. 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一些想法[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08(22):63-65.
(作者單位:浙江省金華艾青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