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育檢
【內容摘要】人本主義的學習理論強調的是知情統(tǒng)一,以學生為中心,有意義的學習的教學觀念對傳統(tǒng)的高中地理的教學產(chǎn)生了巨大的挑戰(zhàn)性。根據(jù)人本主義的學習理論,地理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由只重視傳授地理知識向重視學生的知情統(tǒng)一發(fā)展。要促使學生在高中地理老師的幫助下激發(fā)出自己高層次的學習的動機,發(fā)展自己的潛能和積極向上的自我概念,價值觀和態(tài)度的體系。從而實現(xiàn)學生能夠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把他們最終培養(yǎng)成人格充分發(fā)揮作用的人。
【關鍵詞】教學原則教學目的教學內容
隨著高中地理課程的不斷改革深入,探討性的學習方法被地理教師越來越多的關注。伴隨著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提出,更加的凸顯了探討性學習方法的使用價值。本篇文章目的是在初步探討人本主義的理論對高中地理教學的影響,希望能促進廣大的地理教學研究者對地理教學的進一步研究。
一、高中地理教學遵循的原則
1.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
對于人本主義的教學理論,它的核心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開展教學活動,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該把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跟新,要把學生放在中心,對學生的心理,知識水平,認知的基礎和興趣愛好等進行深入的分許,按照學生的需求開展教學的活動,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設置差異性,層次性為教學的目的,從而使所有的學生能夠全面的發(fā)展。
2.遵循情感性的原則
人本主義的教育理論認為,人本身是有需求的,這樣才會使人能夠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進步,人的需求主要有生理,歸屬,安全,情感等需求,其中情感需求是人的一種心理上高層次的需求,只要滿足了情感的需求,就能夠更好的開展工作,學習和生活。所以,高中地理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要對學生的情感需求進行分析,給予學生更多情感的關懷,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研究地理知識的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研究地理知識的樂趣。
3.遵循可操作性的原則
教學設計時鏈接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是高中地理教學的關鍵因素,是教學活動的指南針,只有在教學設計的可操作性的基礎上,才能夠使高中地理教師順利開展教學的活動。所以,教師在對地理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明確教學的目的,貼切學生的實際情況,保證教學設計的可操作性,從而使教學活動更好的開展。
4.遵循學生自我評價的原則
由學生自己負責自己考核的任務,自己決定評分的標準,并且實際的執(zhí)行判定,看自己是否達到了原定的目標,讓學習更加有主動性,效果更加的明顯。
二、人本主義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1.教學目標
教學的目標是整個地理課堂教學活動的預期結果,對地理教學方向有直接的影響,所以,做好教學目標設計的工作特別的重要。在高中地理教學的目標設計過程中,應該保證它的科學性,規(guī)范性,還要保證教學目標的全面性,人本主義的教學理論,要實現(xiàn)“知情統(tǒng)一”的教育目的,就是說在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要考慮到學生掌握了哪些知識,另一方面還有考慮怎么讓學生在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比如說在高中地理人教版中的“鋒與天氣”這一課中,老師可以把教學目標做出如下的定位。
學生可以簡單的利用簡易圖,并將鋒的形成和類型描述出來。學生能夠在閱讀和繪制出鋒面圖過程中,把天氣的變化解釋出來。學生能夠通過觀看南方地區(qū)的雪災的視頻,討論和分析出寒潮給人們生活造成的影響。學生根據(jù)對實際案例的分析,總結出某一氣象災害對人類造成的危害,從而能夠深刻的認識到保護自然的重要性。學生能夠說出天氣變化對人類帶來的不良影響,從而提高學生的減災意識,并且能夠提出一些預防的措施。
2.教學的內容
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是教學內容的關鍵所在。人本主義的教育理論提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個體是教育的對象,所以,教育應該尊重個體真實性,因此就要求高中的地理老師選擇教學內容的時候,要結合教學的目標,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從而使學生在生活中了解到所學知識的作用,從而實現(xiàn)學以致用的目的。在日常的生活過程中,老師要注意觀察身邊的生活狀況,著重于收集發(fā)生在身邊的地理現(xiàn)象,這樣才能增強高中地理教學的生動性,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教師在選擇教學的內容時,要著重注意選擇教學的內容能夠培養(yǎng)學生地理人文方面的素養(yǎng),地理是人文氣息很強的一門學科,并且包含的內容也十分的廣泛,涉及到天地日月,自然和人文。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的過程中,要深入的挖掘地理的情感,培養(yǎng)出學生對自然,生活,和祖國的熱愛情感,從而增加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總結
人本主義的教育理論是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主要中心的一種教學理論,并且將它應用在高中地理教學的設計中,從而能夠全面的提高高中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出高中學生對地理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學會并且增強對各種知識的適用性,高中地理老師的教學過程的重心是“學會學習”,最重要的是要幫助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這些將會促使他們更加建設性的對待“現(xiàn)實的世界”,而這根本不能單純的憑借老師對知識的單純傳授能夠實現(xiàn)的。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高中地理老師應該從人本主義的教學理論的視角開始展開教學的設計工作,從而從權的促進學生的健康快樂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沈澄. 拓展學習空間,提升信息素養(yǎng)[J]. 中國教育信息化, 2012(4):36-38.
[2] 楊德榮. 職業(yè)核心能力培養(yǎng)中的案例設計與分析研究[J]. 高等職業(yè)教育(天津職業(yè)大學學報), 2011(5):44-47.
[3] 何亞莉, 楊成. 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基于問題解決的學習模式研究[J]. 中小學電教, 2012(z1):68-70.
(作者單位:廣西欽州市浦北縣浦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