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應
發(fā)熱,是兒童最常見的臨床癥狀之一,不少家長對寶寶發(fā)熱很恐懼,除了抱孩子去醫(yī)院,別無他法。其實,正確的家庭護理可幫助于降低體溫,還能避免病情變化。
怎樣利用一般家庭的條件對患兒進行科學的護理呢?
首先,將患兒置于通風涼爽的居室。要求病兒臥床休息,但要避免穿堂風直吹,亦忌用風扇對著患兒直吹,因為這樣只能使患兒皮膚的毛細血管收縮,體表溫度下降,而不能真正散熱,因而達不到降溫的目的。
第二,衣服要寬松、舒適、吸汗性好,但不宜過多,一般一至兩件單衣即可。衣服要勤換洗,出汗時更要及時擦汗,及時更衣,夜間可置小毛巾于患兒背后或胸前吸汗,及時更換,以免受涼。
第三,予以易消化而又富有營養(yǎng)的飲食,一般以半流質(zhì)為佳??芍笮┦萑庵?、雞肉粥、魚片粥等給病兒進食,注意先將骨頭去凈;亦可煮些面食、米糊給患兒進食。鼓勵孩子多喝水,適量飲些淡鹽水、新鮮水果汁(可用鮮橙、柑等榨汁),也可用胡蘿卜、冬瓜、菊花等煮湯給孩子喝,適量吃些西瓜等水果;但忌食冰水、雪糕等冷凍食物,盡量少吃煎、炸的食物。
第四,注意口腔和皮膚清潔。每日用溫水給病孩淋浴一次,注意淋浴時的保暖工作。常用溫鹽水漱口,保持床上用品、衣服、尿布等的清潔干爽,大小便后及時清洗肛周及會陰部。
第五,定時測體溫,2~4小時測一次。一般用腋探的方法,因為對于小兒來說,腋下測溫較為安全。測量腋下溫度的正確方法是:測溫時,將溫度計的水銀柱甩至35℃以下,然后解開小兒的衣扣,慢慢將溫度放入小兒的腋窩處,并輕輕扶持小兒的手臂,以防體溫計折斷、摔斷。10分鐘后取出,將溫度計稍稍轉(zhuǎn)動即可讀得小兒體溫。若體溫超過38.5℃,可試用下列的措施進行降溫。
1.家有冰箱者,可取冰塊置于小塑料袋中扎緊,用毛巾包裹(以防凍傷小兒)后放至病兒的額部、頭圍、枕后、頸部、腋窩、腹肌溝等處,10分鐘后換一次冰塊,半小時后復測體溫。
2.可用熱水袋盛冷水或冰水,以半滿為宜;然后將袋中氣體擠出后擰緊塞子,用布包裹置于小兒的后枕部,每2~4小時更換1次。
3.用32~34℃的溫水擦洗身體,即溫水抹浴。一般抹拭5~10分鐘,使皮膚血管擴張散熱,以達到降溫的目的。
注意,對嬰兒不宜使用上述第一種方法進行降溫,使用第二、第三種方法為好,當小兒溫度降至37.5℃時,停止使用物理降溫措施。
另外,這里介紹一個退熱小方法,供大家參考。梔子粉外敷治小兒發(fā)熱。
使用方法:生梔子10克,研粉,用60目篩過篩備用。將新鮮雞蛋打一小孔,濾出蛋清,與梔子粉調(diào)成稠糊狀。做成藥餅(如3個重疊5分硬幣大?。傆诓忌?。按男左女右,外敷于足心涌泉穴。外以繃帶纏裹包扎,每日1次(敷8小時左右),連用3天,如發(fā)熱兼有抽搐者,加敷內(nèi)關(guān)穴。取下藥餅時皮膚呈鴨蛋青色,顏色越深則療效越佳。熱退后,青色自然消失。
以上只是小兒發(fā)熱的一般家庭護理方法,如使用上述方法而病兒的體溫仍在38~39℃之間,病兒病情危重或病情發(fā)生變化時,應及時到醫(yī)院就診,不宜自行處理,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