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麗維 李晶偉 管清瀠
[摘要]檔案情感價值研究與后現(xiàn)代社會密切相關(guān),檔案價值論、檔案記憶觀、社群檔案都間接關(guān)注了檔案對主體所具有的情感價值。現(xiàn)有研究初步探索了檔案情感價值內(nèi)涵,強調(diào)檔案背后隱藏的情感維度與檔案記錄的情感力量,側(cè)重研究檔案情感價值的實踐意義,認識到要做好檔案管理工作須重視情感投入?,F(xiàn)有研究存在研究觀點有待商榷、缺乏理論闡釋與專題系統(tǒng)性,研究視角受限、缺乏后繼持續(xù)性,研究適用性不強、缺乏本土代表性等不足,為后續(xù)研究提供研究空間。
[關(guān)鍵詞]后現(xiàn)代社會檔案價值檔案情感價值
[分類號]G270
An Interview of the Research on Affective Value of Archives
Wei Liwei1, Li Jingwei1, Guan Qingying2
(1.China Ship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cademy,Beijing, 100101;
2.School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
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the affective value of archiv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ost-modern society, and the archival value theory,archival memory theory and community archival theory are all indirectly concerned with the affective value of archives to the subject. Present studies preliminary explore the connotation of affective value of archives,emphasizing affective dimension behind archives and affective power of archives,focusing on researching practice significance of affective value of archives, and realizing archives management mus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affective engagement.However, research perspectives are lack of theoretical explanations and systematicity and need to be discussed; research perspectives are limited and lack of follow-up continuity;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research are weak and lack of local representativeness .These provide research space for follow-up research.
Keywords: Postmodern Society;Archival Value;Affective Value of Archives
1引言
檔案學先驅(qū)希拉里·詹金遜(Sir Charles Hilary Jenkinson)在《檔案管理手冊》中強調(diào)“證據(jù)的神圣性”,認為檔案是公正證據(jù)的“道德捍衛(wèi)”[1]。受其影響,檔案學者們也更多強調(diào)檔案發(fā)揮證據(jù)價值時的客觀、中立、理性、公正,這也是檔案工作者矢志不渝的價值追求與職業(yè)自信所在。進入后現(xiàn)代社會,社會實踐的變革給檔案工作者帶來挑戰(zhàn)與機遇,促使檔案工作者思考檔案多元化的價值形態(tài),進而更好地滿足社會公眾多元化的需求。檔案社會意義層面的價值尤其是檔案對主體所具有的情感價值逐漸進入檔案工作者的視野。本文圍繞檔案情感價值的研究現(xiàn)狀,梳理了目前研究焦點與不足,力圖發(fā)掘檔案價值與檔案情感價值的研究空間與創(chuàng)新點,推動檔案理論研究的發(fā)展。
2主要研究成果
2.1國內(nèi)外對檔案情感價值的直接研究
(1)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
第一,意識到檔案觸發(fā)人類情感,在現(xiàn)實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唐金輝等(2007)介紹明珠集團通過建立顧客檔案,形成連接企業(yè)與客戶之間的情感紐帶,獲得較大經(jīng)濟效益。[2]王麥玲(2008)認為,搶救散落在民間的家書就是保存中華民族的親情檔案,對于守護親情家園、維護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明精神長城具有重要意義。[3]張敏(2015)認為,成長檔案是孩子成長歷程的真實記錄,能有效促進幼兒在積極情感基礎(chǔ)下的個性化發(fā)展,在家園共育中具有重要作用。[4]王玉玨等(2018)認為,檔案不僅有“證明”“見證”和“提供信息”的能力,還有引發(fā)“情感共鳴”的能力,它建立起“與過去的人和機構(gòu)之間‘感情和‘智慧上的聯(lián)系”[5]。
第二,初步探索檔案情感價值含義,提出檔案具有情感屬性。葉六奇(2004)認為檔案其社會意義催生出無盡的社會檔案情感,社會檔案情感是人們在社會檔案認知的基礎(chǔ)上對檔案及其事件所持態(tài)度的體驗。[6]丁海斌(2012)認為,檔案的情感價值,即檔案經(jīng)驗事實之心理體驗功能,是檔案作為感覺對象的價值。[7]檔案寄托著人類的情感,從情感發(fā)生與檔案的關(guān)系角度可把檔案的情感價值分為檔案利用者的期待性情感和檔案參觀者的感受性情感。[8]馬稱(2016)首次從社會心理學角度闡述,情感屬性是檔案客觀存在的重要屬性,是人類情感表達的重要載體。[9]
第三,認識到要做好檔案管理工作,須重視情感投入。姜之茂(1999)認為,檔案館要重視“情感”投入。在檔案收集、征集工作中要換位思考,將心比心,理解文件產(chǎn)生單位對立情緒成因的合理性;在檔案開發(fā)利用中,要充分體現(xiàn)對檔案形成者和原保管者的尊重與知識權(quán)益的保護。[10]徐世錄(2000)認為,做好檔案管理工作,要充滿情感,充分發(fā)揮人的情感因素。[11]吳桂敏(2007)認為,適度的情感是高校檔案高質(zhì)量服務的保障,比如在檔案服務過程中要注入適度的情感;檔案制度、理念、環(huán)境的人性化;健全激勵競爭機制,穩(wěn)定檔案人員情緒;重視為利用者提供個性化服務。[12]
(2)國外研究現(xiàn)狀
第一,檔案情感研究源于“情感轉(zhuǎn)向”,注重檔案與社會公平正義議題融合。檔案情感研究源于20世紀90年代人文社科領(lǐng)域出現(xiàn)的“情感轉(zhuǎn)向”(Affective Turn)?!扒楦修D(zhuǎn)向”從哲學、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女性研究等領(lǐng)域獲得方法論指導,研究身體與情感關(guān)系,從資本、勞動、移民、戰(zhàn)爭的背景中獲取情感創(chuàng)傷啟示,討論如何從精神分析導向的批評(如主體身份、特征、創(chuàng)傷等)轉(zhuǎn)向情感分析。[13]盡管許多從業(yè)者和理論家對看起來不客觀的情感立場和文檔觸發(fā)情感反應觀點表現(xiàn)出深刻的不信任[14],但情感轉(zhuǎn)向中的性、身份、機構(gòu)、問責制、集體記憶、社群賦權(quán)等社會公平正義重要議題,為檔案情感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視角、理論工具和方法,為更全面地概念化和重新詮釋檔案,并對檔案收集、利用、鑒定、職能、責任、服務等方面公平正義作出改變提供新的契機,促進了跨學科對話,豐富檔案領(lǐng)域研究[15]。
第二,檔案情感研究主體源于檔案利用者,強調(diào)檔案記錄的情感力量。歷史學、人類學和性領(lǐng)域的學者開始研究考察檔案記錄的情感力量,包括它如何影響社會,例如通過為同性戀群體構(gòu)建檔案,允許主流群體外的邊緣群體發(fā)聲,推動多元化的社會變革,實現(xiàn)公平正義。人類學家哈里斯·哈利洛維奇(Hariz Halilovich)(2014)以全球波斯尼亞難民遷移為例,論證波斯尼亞難民在移民過程中所形成的民族志等真實記錄,是幸存者回首過去和重申他們身份的關(guān)鍵,重塑并維持了種族滅絕后情感的連續(xù)性。[16]盡管檔案用戶對這些話題感興趣,但在檔案學理論研究和檔案實踐工作中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未探索或回應。至于原因,馬里卡·西法爾(Marika Cifor)認為,現(xiàn)代主義建構(gòu)的存檔和實踐研究仍然被認為是一個“科學”,強調(diào)客觀理性和價值中立。[17]
第三,檔案情感研究主體向檔案學者轉(zhuǎn)移,側(cè)重研究檔案情感的實踐意義。2014年11月,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組織的“情感和存檔研討會”是檔案領(lǐng)域第一個以情感為重點的活動,此次活動也被認為是承認檔案情感的一個分水嶺。[18]2015年,安妮·J·吉利蘭(Anne J. Gilliland)與米歇爾·卡斯韋爾(Michelle Caswell)認為,檔案想像和想象記錄(Archival Imaginaries and Imagined Records)術(shù)語提供了有意義的情感平衡,可以抵制主流法律、官僚、歷史和法醫(yī)的證據(jù)概念,因為主流證據(jù)常常不足以解釋文件和檔案激勵、啟發(fā)憤怒和創(chuàng)傷的能力。[19]2016年,馬里卡·西法爾(Marika Cifor)將情感理論引入到檔案話語,基于社會正義框架內(nèi)的三個議題分別認為情感價值應該浮出水面并被明確地應用為檔案價值鑒定標準;檔案工作者深深地涉及情感關(guān)系網(wǎng),檔案領(lǐng)域需要擴大其倫理導向,以解決情感正義的考慮;在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tài)下,檔案關(guān)系作為一種情感投入和依附,要避免盲目的樂觀主義,解決數(shù)字化過程中的不平等。[20]2016年,米歇爾·卡斯韋爾(Michelle Caswell)和馬里卡·西法爾(Marika Cifor)基于女性主義關(guān)懷倫理學視角認為,檔案工作者應被視為關(guān)懷者,必須通過相互關(guān)聯(lián)情感責任網(wǎng)絡來處理好檔案形成者、被檔案記錄的對象、檔案利用者和社群之間的關(guān)系。[21]
第四,強調(diào)檔案背后隱藏的情感維度,初步探索檔案情感價值理論。法國桑迪·吉博特(Sandy Guibert)認為,無論是哪種載體的檔案,背后都具有情感維度的存在。[22]加拿大檔案學者伊馮·勒梅(Yvon Lemay)認為,在藝術(shù)開發(fā)過程中,檔案不僅是證據(jù)的源泉,也是情感的來源,檔案在其隱藏層面具有情感價值。[23]該團隊自從2007年以來就持續(xù)研究“以創(chuàng)作為目的的檔案探索”,認為檔案在業(yè)務活動中不僅體現(xiàn)個人、部門、機構(gòu)、社會的行為、活動、職能、意志,在進行藝術(shù)創(chuàng)作時更具有情感功能。因此,該團隊在文件連續(xù)體理論基礎(chǔ)上提出“探索”(Exploration)第五維度,在業(yè)務活動軸加入“情感”目的。[24]
2.2國內(nèi)外對檔案情感價值的間接關(guān)注
(1)檔案價值論對檔案情感價值的關(guān)注
自檔案管理的模式逐漸從“國家模式”向“社會模式”轉(zhuǎn)變以來,學者逐漸關(guān)注社會層面的檔案價值,更加強調(diào)檔案“意義追求”的價值取向。任寶興提出檔案“社會價值說”,認為檔案價值形成于社會實踐,檔案價值的實質(zhì)是形成者職能意義的客觀反映。[25]徐擁軍認為,“檔案是一種承載社會記憶的工具與傳遞社會記憶的媒介,是建構(gòu)社會記憶的不可替代要素,固化信息的背后承載著符號意義”[26]。傳統(tǒng)檔案價值理論強調(diào)檔案的客觀公正,重視檔案憑證參考的證據(jù)價值,較少關(guān)注檔案背后的人文情感價值。眾多檔案學者開始從社會層面思索檔案多元化價值形態(tài),關(guān)注檔案形成的背景與流程,探討檔案背后的人文價值,為揭示檔案對主體所具有的人文性情感價值具有啟發(fā)意義。
(2)檔案記憶觀對檔案情感價值的關(guān)注
學者們對檔案記憶研究更加注重公民個體情感與身份構(gòu)建,檔案在構(gòu)建社會記憶過程中會觸發(fā)主體的根源感、認同感、身份感等情感類別,凸顯出檔案對主體所具有的情感價值。黃霄羽認為,國外家譜檔案利用熱潮的深層原因在于人們尋求根源的心理需求,尋根更重要的是使每個人獲得精神上的歸屬感,找到心靈的歸宿。[27]徐擁軍指出:“檔案作為記憶的一種形式……能跨越時空保存?zhèn)€人或社會記憶的某些方面,并成為個人或社會獲取力量和身份認同的重要來源?!盵28]同時,檔案觸發(fā)主體的情感只有被主體和社會成員所認同才有可能成為社會記憶。丁華東認為,檔案之所以能成為社會記憶,是經(jīng)過了社會的選擇、認知和情感認同,因而在其中凝結(jié)了社會成員共同的情感。[29]
(3)社群檔案對檔案情感價值的關(guān)注
特里·庫克(Terry Cook)在檔案工作的四個范式轉(zhuǎn)變中曾提到,檔案工作“焦點在于既記錄國家也記錄公民,既記錄中心也記錄邊緣,既記錄主流聲音也記錄異見聲音,既記錄國家政策也記錄文化表達”[30]。面向多元社群主體建立起來的社群檔案,往往聚焦不同社群主體的情感,通過建立檔案的方式構(gòu)建社群成員的身份認同,加強情感聯(lián)結(jié)。以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更關(guān)心的是移民、同性戀者、土著人等特殊邊緣群體的身份保護和情感構(gòu)建,比如美國的猶太人檔案、澳大利亞的土著兒童被迫收養(yǎng)歷史檔案、加拿大的同性戀檔案等。我國學者對農(nóng)民工群體檔案關(guān)注較多,馬林青認為農(nóng)民工檔案具備檔案的原始記錄性等基本屬性,為維護農(nóng)民工權(quán)益發(fā)揮獨特的憑證和參考作用。[31]這些社群檔案的建立,為特殊邊緣群體尋求情感支持和身份認同提供重要途徑。這也間接證明,檔案對主體所具有的情感價值是社會有效運轉(zhuǎn)的潤滑劑,在緩解社會矛盾、維護公平正義、構(gòu)建身份認同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3研究評價
受后現(xiàn)代思潮的影響,主體對情感的渴求愈加強烈,并逐漸反映在檔案領(lǐng)域。國內(nèi)外對檔案情感價值的關(guān)注較早,承認檔案之于主體的情感價值對于檔案、檔案工作、檔案工作者的重要意義。已有研究初步涉及檔案情感價值含義以及檔案情感價值與社會記憶、社群檔案、社會公平正義之間的關(guān)系,尤其是從情感的角度詮釋檔案價值,觸發(fā)了檔案工作者的研究熱情,豐富該領(lǐng)域研究。但目前研究也存在以下三個方面不足。
(1)研究觀點有待商榷,缺乏理論闡釋與專題系統(tǒng)性
一方面,目前研究觀點存在爭議,有待商榷。有研究者認為,情感屬性是繼檔案原始記錄屬性、記憶屬性之后的又一屬性。事實上,屬性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性質(zhì)和特點。情感是人主體所特有,可以說檔案客體中蘊藏主體情感內(nèi)涵,但不能將主體所固有的情感屬性歸于檔案這一物態(tài)客體。因此,“檔案具有情感屬性”的觀點有待商榷。另一方面,現(xiàn)有研究數(shù)量較少,深度不夠,層次較低。學者主要從宏觀層面對情感理念的實踐意義進行闡釋與介紹,缺少對檔案情感價值的理論闡釋,更缺乏整體系統(tǒng)性專題研究。比如,極少涉及檔案與情感之間關(guān)系,檔案情感價值概念、內(nèi)涵、來源、特征、種類、社會功能等。以檔案情感價值定義為例,現(xiàn)有研究僅僅認識到檔案這一客體對感受檔案的主體所產(chǎn)生的心理體驗,未能深刻揭示檔案情感價值的社會屬性。同時目前國內(nèi)外對檔案情感價值的研究主題較為分散,出現(xiàn)檔案社會記憶、檔案公平正義、社群檔案等研究熱點,一方面說明學者對檔案認知的多視角、多維度,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對檔案共性價值認知不足、缺乏聚焦升華意識。闡述檔案情感價值能夠為研究熱點提供核心聚焦思想,提升檔案共同體的認知力、凝聚力、向心力。
(2)研究視角受限,缺乏后繼持續(xù)性
國外研究主要以社會公平正義為價值取向,聚焦于特殊邊緣群體,強調(diào)檔案對特殊邊緣群體所具有的情感力量,承認并重視檔案觸發(fā)主體的情感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打破權(quán)力壟斷的有效工具;國內(nèi)研究處于由國家價值向社會價值取向轉(zhuǎn)變的過程,關(guān)注到檔案蘊含情感以及如何調(diào)動情感改進檔案工作??傊瑖庋芯恳暯侵饕性谏鐣W、女性學等,國內(nèi)研究視角主要集中在檔案學,探索檔案情感的社會價值與意義,研究視角單一。檔案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檔案學作為一門社會學科,檔案工作作為一項社會工作,蘊含在檔案、檔案工作中的情感勢必復雜多變。而目前多學科交叉研究匱乏,研究后繼動力不足。
(3)研究適用性不強,缺乏本土代表性
目前國外的研究主要基于社會公平正義倫理框架,聚焦于特殊邊緣群體,研究內(nèi)容涵蓋從離開家庭被國家照顧的兒童到檔案對種族滅絕幸存者的情感影響,從圍繞文檔形成特殊社群身份認同再到檔案角色在社會認同中受到的不公正和壓迫。這種研究視角符合對宏大敘事解構(gòu)的后現(xiàn)代主義價值傾向,但適用主體過于狹隘,對于廣大普通正常群體不具有普遍適用性和典型代表性。國內(nèi)學者受國外研究的影響,逐漸從社會學視角下關(guān)注并引入檔案情感價值思想。比如,有學者將加拿大檔案學者伊馮·勒梅(Yvon Lemay)團隊所提出的檔案第五維度“探索”思想引進來,認為應充分考慮利用者在檔案工作流程中的作用,檔案具有情感功能。[32]事實上,檔案第五維度“探索”思想旨在強調(diào)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時檔案對主體所具有的情感功能,主要面向藝術(shù)創(chuàng)作領(lǐng)域,國內(nèi)學者的引入闡釋并沒有交代其適用領(lǐng)域,具有一定局限性。如何將國外檔案情感價值研究理念、方法應用于中國國情,闡述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檔案情感價值依然面臨較大挑戰(zhàn)。
檔案情感價值已逐漸成為學界新的研究熱點,目前研究不足為后續(xù)研究提供空間。比如,將檔案情感價值作為研究對象,論證檔案情感價值凸顯的實踐背景和理論依據(jù),闡釋檔案情感價值的內(nèi)涵、特征、種類、來源及運行機制,探索檔案情感價值的社會功能與啟示,這都可能成為未來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黃霄羽.外國檔案管理學(第二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377.
[2]唐金輝,任雙平,趙志峰.友誼的紐帶情感的橋梁:明珠集團創(chuàng)新服務建立顧客檔案紀實[N].廊坊日報,2007-12-27.
[3]王麥玲.拯救家書留住中華民族的情感檔案——訪搶救中國家書項目組委會秘書長張丁[N].中國信息報,2008-07-25.
[4]張敏.論幼兒情感背景下成長檔案在家園共育中的作用[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5(3):139.
[5][32]王玉玨等.基于文件連續(xù)體理論模型的“第五維度理論”[J].檔案學通訊,2018(1):24-29.
[6]葉六奇.社會檔案意識的形成與構(gòu)建[D].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4.
[7]丁海斌.檔案價值論[J].檔案學研究,2015(5):11.
[8]丁海斌,方鳴,陳永生.檔案學概論[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2012:77.
[9]馬稱.檔案的情感屬性淺析[J].山西檔案,2016(4):41-43.
[10]姜之茂.檔案收集工作中的換位思考和“情感”投入[J].檔案學通訊,1999(6):27-32.
[11]徐世錄.發(fā)揮人的情感要素,做好檔案管理工作[J].機電兵船檔案,2000(6):14-17.
[12]吳桂敏.高校檔案服務中情感要素的思考[J].蘭臺內(nèi)外,2007(1):19-20.
[13]劉文.當代文化研究中的情感轉(zhuǎn)向[J].廣西社會科學, 2016(9):188-192.
[14]Marika Cifor,Anne J. Gilliland.Affect and the archive, archives and their affect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J]. Archival Science,2016,16:1-6.
[15][17][20]Marika Cifor.Affecting relations: introducing affect theory to archival discourse[J].Archives Science,2016,16:7-31.
[16]Halilovich H.Reclaiming erased lives: archives, records and memories in post-war Bosnia and the Bosnian diaspora[J].Archives Science,2014, 14(3):231-247.
[18]https://affectandthearchive.wordpress.com/affect-andthearchive/program/.[2016-09-16].
[19]Caswell Michelle, Gilliland Anne.False promise and new hope: dead perpetrators, imagined documents, and emergent archival evide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ights,2015, 19(5):615-627.
[21]Michelle Caswell,Marika Cifor.From Human Rights to Feminist Ethics: Radical Empathy in the Archives[J].Archivaria, 2016,81:23-43.
[22]Les archives,support démotions ?Le point de vue des archivistesàlère du numérique[EB/OL].[2018-04-05].http:// dune.univ- angers.fr/fichiers/20092446/20132MHGD1121/fichier/ 1121F.pdf.
[23]Yvon Lemay,Marie-Pierre Boucher.Lémotion ou la face cachée de larchive—6e Symposium du Groupe interdisciplinaire de recherche en archivistique(GIRA)[J].Archives, 2010-2011,42(2):39-49.
[24]Yvon Lemay.Archives et création :nouvelles perspectives sur larchivistique[J]..Archives, 2013-2014, 45(1):147-158.
[25]任寶興.檔案價值規(guī)律研究[J].檔案學研究,2003(6): 11-15.
[26][28]徐擁軍.檔案記憶觀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85+110.
[27]黃霄羽.國外家譜檔案利用熱潮之成因探析及啟示[J].檔案學通訊,2007(1):31.
[29]丁華東.檔案記憶觀的興起及其理論影響[J].檔案管理,2009(1):16-20.
[30]特里·庫克.四個范式:歐洲檔案學的觀念和戰(zhàn)略的變化——1840年以來西方檔案觀念與戰(zhàn)略的變化[J].李音,譯.檔案學研究,2011(3):81-87.
[31]馬林青,陳智兵.新型城鎮(zhèn)化背景下農(nóng)民工檔案工作:挑戰(zhàn)與應對[J].蘭臺世界,2015(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