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梅
摘要:豬細小病毒是一種對豬只生殖系統(tǒng)損傷較為嚴重的疾病,并且在養(yǎng)豬生產中十分普遍。通常導致母豬生殖系統(tǒng)障礙,該病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措施,采取疫苗免疫是預防該病最主要的措施,同時配合飼養(yǎng)管理和消毒等綜合性防控措施。
關鍵詞:細小病毒;發(fā)病特點;預防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8.08.072
1 發(fā)病特點
豬細小病毒在全球大部分地區(qū)呈地方流行。雖然只有妊娠母豬表現(xiàn)出繁殖障礙的臨床癥狀,但是此病毒可迅速在易感豬體內繁殖,并隨著急性感染豬的糞便及其他分泌物流出到外界環(huán)境中,達到一定量后,會發(fā)生嚴重的流行。豬細小病毒能在環(huán)境中保持傳染能力數(shù)月,污染圈舍或設備,所以成為持續(xù)性傳染源危害豬只健康。該病毒能在群體中經污染媒介傳播。嚙齒類動物作為機械性的攜帶者可將該病毒引入豬群。該病毒也可以通過感染公豬來感染種群?;疾」i精液中也可能存在細小病毒,并且能夠污染環(huán)境。豬細小病毒對70%酒精和0.05%季銨鹽以及低濃度次氯酸鈉不敏感,以上藥物試劑不能將其滅活。乙醛消毒劑和高濃度的次氯酸鈉及7.5%過氧化氫作用后容易失活。該病毒具有相對熱穩(wěn)定性,90℃干熱的環(huán)境下不能將其滅活[1]。
如果足夠比例的母豬通過接種或自然接觸獲得免疫,豬細小病毒不會立刻引起豬群發(fā)病。然而,該病毒甚至可以在接種的豬只體內增殖,接種到與對照組不免疫的相同抗體滴度的母豬后抗體滴度迅速上升,攻毒后仍然主動排毒。因此,病毒在畜群內的循環(huán)不能僅靠接種起到絕對預防。
在家畜中,只有豬對豬細小病毒具有易感性,其他家畜則無易感性。不同品種性別、年齡的豬都可感染。病豬和帶毒豬是主要傳染源。該病除可經胎盤感染或經交配、人工授精感染外,非繁殖公、母豬及育肥豬主要是通過被污染的環(huán)境、飼料、飲水等經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污染的豬,在病豬移出后空圈5個月,清掃后放入易感豬飼養(yǎng),仍可被感染。
架子豬和成年豬感染后,病毒在一些增長或更新迅速的組織,如淋巴小結、疏松結締組織、腎間質,睪丸、附睪等中增殖,3~7d后,開始經分泌物、糞便、精液排出病毒,但本身并無明顯臨床癥。
該病常見于初產母豬,一般呈地方性流行或散發(fā)。該病發(fā)生后,豬場可能連續(xù)幾年不斷地出現(xiàn)母豬繁殖失敗。懷孕母豬早期感染時,病毒可通過胎盤使胎兒感染,胎兒感染后表現(xiàn)充血、出血、發(fā)育受阻、死亡、脫水(木乃伊化)等;其胚胎死亡率可高達80%~100%。如果感染發(fā)生在懷孕的中、后期,因懷孕70d后大多數(shù)胎兒已能對病毒感染產生有意義的免疫應答而存活。這些胎兒出生時外觀正常,但體內存在有病毒和抗體,并可長期帶毒,甚至終生帶毒。
2 臨床癥狀
豬細小病毒感染的主要臨床癥狀是母畜生殖障礙。接種疫苗的種群生殖障礙率低,但是豬細小病毒在未接種疫苗或疫苗接種不當?shù)姆N群中可以造成毀滅性的流產風暴。在豬只感染細小病毒的早期及潛伏期沒有明確的臨床征兆。對豬細小病毒較敏感母豬在感染患病15 d左右可將病毒通過胎盤給胚胎或胎兒[2]。
發(fā)生感染的妊娠階段不同所表現(xiàn)出的生殖臨床癥狀也略有差異。在妊娠開始,由透明帶保護胎體,不容易感染。此后在妊娠35d,豬細小病毒感染導致胚胎死亡和母豬的胎兒組織吸收。懷孕35d后,胎兒器官形成已基本完成,胎兒的骨骼開始骨化。在此之后豬細小病毒感染通常會導致胎兒死亡,緊接著形成木乃伊胎。同時在妊娠大約70d時,胎兒能夠有效地免疫,消除病毒。70d后,胎兒感染的臨床癥狀不明顯,仔豬出生時攜帶豬細小病毒抗體。
豬只在感染細小病毒數(shù)周后才出現(xiàn)上述各階段的典型臨床表現(xiàn),但在此之前病毒也在損傷豬只的生殖系統(tǒng),所以該病通常會帶來嚴重的生殖障礙。
3 診斷要點
當觀察到豬只發(fā)生生殖障礙,如發(fā)情周期回升或者分娩延遲并且伴有木乃伊胎和弱胎數(shù)目的增多,尤其在第1胎或者第2胎的母豬中常見。同一窩豬既有正常豬,也有在不同發(fā)育階段死亡的木乃伊胎是豬細小病毒感染的明顯標志。豬細小病毒感染正常情況下不引起流產,成年豬也沒有其他臨床癥狀。
如果在一個母豬舍內,有許多母豬接連發(fā)生流產、死產、胎兒發(fā)育異常等情況,而母豬又沒有其他臨床癥狀,應考慮豬細小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應注意與其他引起母豬流產、死胎的疾病相鑒別。但要作出肯定的診斷,則還須作進一步的實驗室檢驗。
實驗室診斷能夠確診該病。通過免疫熒光技術觀察胎兒組織的病毒抗原是診斷豬細小病毒的一種可靠的方式?;蛘邔ψ胸i和母豬的血清進行血清學檢查可以用來確診豬細小病毒感染。
4 預防措施
豬細小病毒的感染在現(xiàn)今科技醫(yī)療手段下無法治愈,只能從預防手段中,降低豬細小病毒的患病率,保障生產。豬細小病毒的防治主要從科學飼養(yǎng)管理模式人手,加強豬舍內的衛(wèi)生和消毒,對豬只進行疫苗注射,并記錄檔案。
4.1 種群管理模式
對沒有發(fā)生過豬細小病毒的養(yǎng)殖場,應該保證全進全出的飼養(yǎng)模式。對引進的豬種,進行嚴格的隔離、篩查、病檢,以防止引進的種豬中有病豬或帶毒豬。對引進的種豬精液,需要進行嚴格的檢測,顯示為豬細小病毒陰性才可以對發(fā)情母豬進行人工授精。對有過豬細小病毒發(fā)病歷史的養(yǎng)殖場,需要對養(yǎng)殖場內部進行全面的消毒處理,嚴格確保病毒的滅殺后,才可以進行養(yǎng)殖。對已經發(fā)生豬細小病毒的養(yǎng)殖場,需要進行隔離,對暫未發(fā)病的豬只進行檢測,檢測為陰性后,可以繼續(xù)進行飼養(yǎng)。
4.2 科學的飼養(yǎng)管理模式
定期為豬場進行清潔,保證豬舍的潔凈;為豬舍每周進行一次消毒處理,確保豬舍內不會有殘留的致病病毒;為豬舍提供良好的通風,并保持干燥與適宜的溫度。
4.3 免疫疫苗
對豬只進行豬細小病毒的免疫疫苗注射是目前最直接有效的預防措施。豬細小病毒的疫苗分為滅活疫苗與弱毒疫苗,通常使用的是滅活疫苗,滅火疫苗分為細胞培養(yǎng)滅活疫苗和組織滅活疫。對豬只進行豬細小病毒的免疫疫苗注射,注射時間分別為:仔豬為20周齡;產后母豬的15d后;種公豬采精前的20d;普通豬只每年接種2次即可[3]。
4.4 防治
控制該病的基本原則有兩個,一是,防止帶毒病豬進入豬場;二是,對后備母豬進行預防接種。
第一,堅持自繁自養(yǎng)。如必須引豬時,為了控制帶毒豬進入豬場,種豬應自無病豬場購入。引豬時應將豬隔離飼養(yǎng)半個月,對購人的種豬應逐頭進行兩次血凝抑制試驗,HI效價在1:256以下或者呈陰性時才可以引進,合群飼養(yǎng)。第二,流產幸存豬不得留作后備豬,頭胎母豬產的豬不易留作種用。第三,將血清陽性母豬混入后備母豬群中,使后備母豬發(fā)生同居感染。進行血清學檢查,只有當產生堅強免疫力后,再配種,這樣可有效避免發(fā)生死胎和流產。第四,預防接種。目前我國己研制生產出滅活油佐劑疫苗,有較好的免疫效果。在母豬配種前1~2個月進行免疫,2.0mL/頭次,肌肉注射,可有效預防該病的發(fā)生。市面上供應的進口苗,一種為滅活苗,免疫期可達4個月以上;另一種弱毒苗,只適宜用于配種前的初產母豬。
參考文獻
[1]張麗卓.淺談豬細小病毒感染的防治措施[J].畜禽業(yè),2016(3):13
[2]田薇薇.豬細小病毒病的流行特點及其防控措施[J].現(xiàn)代畜牧科技,2016 (6):108
[3]孫玉珠,郭悅爽,李金龍,豬細小病毒病的感染及防控[J].現(xiàn)代畜牧科技,2016 (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