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外交理論建設在實踐、繼承、累進、總結、探索和創(chuàng)新中,形成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的外交思想,而習近平外交思想則是其集大成者。習近平外交思想是一個內涵豐富、思想深邃、系統(tǒng)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它明確了新時代中國對外工作的歷史使命、總目標和必須堅持的一系列方針原則,深刻揭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本質要求、內在規(guī)律和前進方向。在新時代,中國外交需要在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導下,提高實踐和理論自覺,科學客觀地認識國情世情,把握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抓住和用好戰(zhàn)略機遇期,有效應對可預見和不可預見的挑戰(zhàn),在繼續(xù)改革開放中,開創(chuàng)中國外交的新局面。與此同時,中國學界在這一偉大實踐和理論建設中,既要提高政治站位,也要加深學術厚度,作出更多的學術貢獻,提供更多的國際公共產品。
[關鍵詞]改革開放、外交理論、國際戰(zhàn)略、習近平外交思想
[中圖分類號] D8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0452 8832 (2018)5期0001-15
改革開放40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中國經受了國內國際形勢變化的考驗,在波瀾壯闊的實踐中增強了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國外交在不同階段的理論繼承、累進、總結、發(fā)展、探索和創(chuàng)新中,形成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的外交思想,而習近平外交思想則是其集大成者。當前,中國外交站在新的起點上,在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導下,正在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努力和貢獻。
一、不忘初心,與時俱進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外交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指引下,發(fā)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改革開放中不斷砥礪前行。
(一)啟動和堅持改革開放
1978年12月舉行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鄧小平在全會主題報告的講話中強調: “干革命、搞建設,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闖將。沒有這樣一大批闖將,我們就無法擺脫貧窮落后的狀況,就無法趕上更談不到超過國際先進水平?!盵1]全會公報提出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積極發(fā)展同世界各國平等互利的經濟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進技術和先進設備”。[2]習近平對此給予高度評價: “改革開放是怎么搞起來的?很關鍵的一條是我們黨正確判斷世界大勢。由于對世界大勢作出了正確判斷,我們黨確立了和平與發(fā)展是時代主題的認識,才有了黨和國家工作中心的轉移,才有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的開啟?!盵3]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和冷戰(zhàn)結束后,中國面臨國內外形勢的嚴峻考驗。在此環(huán)境下,還要不要繼續(xù)堅持改革開放?江澤民在黨的十四大的報告中對此作出了堅決和明確回答:“面對新的國際形勢,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將繼續(xù)積極發(fā)展對外關系,努力為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爭取有利的國際環(huán)境,為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盵1]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堅強領導下,中國在外交上打破美西方的“制裁”和圍堵,制定和落實了大國、周邊、發(fā)展中國家和多邊外交的戰(zhàn)略布局,擴大對外開放并在應對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發(fā)揮了負責任大國的作用。
進入21世紀后,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堅持改革開放。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猛烈沖擊世界時,中國成為國際社會的中流砥柱,向世界彰顯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胡錦濤強調: “改革開放始終是推動黨和人民事業(yè)發(fā)展的強大動力,我們必須毫不動搖推進改革開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盵2]在此期間,中國經濟總量不斷遞升,從2003年世界第五到2010年躍居為世界第二。這一階段的國內改革開放的重點是科學發(fā)展與和諧社會建設,外交的重點是堅持和平發(fā)展與和諧世界的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的改革開放進入了新階段。習近平提出“要把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3]他還指出:“中國人民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打開國門搞建設,成功實現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轉折。中國在對外開放中展現大國擔當,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共建‘一帶一路,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作出重大貢獻,連續(xù)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wěn)定器和動力源,促進了人類和平與發(fā)展的崇高事業(yè)?!盵4]總之,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全部理論和實踐的鮮明主題。
(二)堅持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針
改革開放40年里,中國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不結盟,堅持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針。
1981年7月18日鄧小平在會見香港客人時首次提出“中國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1]中國在1989年政治風波及此后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和冷戰(zhàn)結束時頂住美西方壓力,在外交上堅持獨立自主。鄧小平指出:“中國永遠不會接受別人干涉內政。我們的社會制度是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的,人民擁護,怎么能夠接受外國干涉加以改變呢?國際關系新秩序的最主要的原則,應該是不干涉別國的內政,不干涉別國的社會制度。”[2]
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決實施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江澤民在新形勢下從世界多樣性理論上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性。江澤民在不同的場合反復強調, “要尊重世界的多樣性。當今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各國都有權選擇符合本國國情的社會制度、發(fā)展戰(zhàn)略和生活方式。各國的事情要由各國人民自己作主,國際上的事情要同大家商量解決?!盵3]此外,江澤民還在實踐和理論上發(fā)展了中國的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針,有效應對了“炸館”、 “撞機”和“9·11”事件,完成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歷史進程,維護和擴大了中國的國家利益。
在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領導下,中國綜合國力持續(xù)增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不斷顯現,中國的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針進一步深化。中國政府在2005年和2011年兩次發(fā)表《中國的和平發(fā)展道路》白皮書,從實踐和理論角度闡述中國的和平發(fā)展道路問題。2005年的白皮書指出: “中國對內堅持和諧發(fā)展,對外堅持和平發(fā)展,這兩個方面是密切聯系、有機統(tǒng)一的整體,都有利于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袊鴪远ú灰频刈吆推桨l(fā)展道路,是基于中國國情的必然選擇……是基于中國歷史文化傳統(tǒng)的必然選擇……是基于當今世界發(fā)展潮流的必然選擇”。[1] 2011年的白皮書進而指出,中國和平發(fā)展道路“最鮮明的特征是科學發(fā)展、自主發(fā)展、開放發(fā)展、和平發(fā)展、合作發(fā)展、共同發(fā)展?!保?“中國和平發(fā)展打破了‘國強必霸的大國崛起傳統(tǒng)模式”。[2]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中國更加全面和辯證地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針。習近平強調:“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我國的發(fā)展道路、社會制度、文化傳統(tǒng)、價值觀念。要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fā)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走和平發(fā)展道路,同時決不能放棄我們的正當權益,決不能犧牲國家核心利益?!盵3]
(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在改革開放的40年里,始終存在要不要搞社會主義和怎么搞社會主義的問題,在外交上則是如何向世界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就和歷史的必然性。
鄧小平指出,我們搞改革開放決不是要拋棄我們的理想, “仍然要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年輕一代尤其要懂得這一點”。[4]鄧小平還充滿信心地說: “中國的社會主義是變不了的。中國肯定要沿著自己選擇的社會主義道路走到底。誰也壓不垮我們。只要中國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堅持社會主義。我們對社會主義的前途充滿信心?!盵5]江澤民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胡錦濤以科學發(fā)展觀堅持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美西方政治經濟社會危機日益加深形成鮮明對照,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勃勃生機。
習近平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tǒng)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此,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作了最精辟的概括: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fā)展,拓展了發(fā)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fā)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盵1]
二、把握規(guī)律,順勢而為
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從來就不是簡單地描述世界現狀,而是努力探索世界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方向,并在此基礎上改造世界。在改革開放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結晶一一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中國把握了國際形勢和世界趨勢的規(guī)律,在外交上不斷克服困難和勝利向前。
(一)善抓重點,縱深發(fā)展
20世紀70、80年代,國內國際形勢發(fā)生重大變化,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因勢利導地提出全黨和全國的工作重心轉向經濟工作。鄧小平在深刻分析當時的形勢后得出有可能避免世界大戰(zhàn)的結論,并高瞻遠矚地提出了和平與發(fā)展是當今時代的兩大主題,為中國的改革開放提供了理論依據和行動指南。江澤民和胡錦濤在把握國際大勢方面又有新的發(fā)展,從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等方面對“二十年戰(zhàn)略機遇期”進行了理論分析,并且在時代潮流、非傳統(tǒng)安全、地區(qū)和國際合作等方面不斷提出新分析和新理念。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又以更高的政治和戰(zhàn)略站位,更加積極營造內外戰(zhàn)略機遇,并明確指出“綜合判斷,我國發(fā)展仍然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我們最大的機遇就是自身不斷發(fā)展壯大,同時也要重視各種風險和挑戰(zhàn),善于化危為機、轉危為安”。[1]中國外交在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全球治理、國際體系和支持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等方面上更加主動進取。中國提倡以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所有這些都是對國際大勢的最新認識和主動營造。
(二)立場鮮明,道義指引
中國外交理論具有鮮明的社會主義和發(fā)展中國家的政治屬性,代表世界發(fā)展的方向和時代進步的意義,因而體現了立場和道義的進步性。
首先,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中國外交的政治綱領。早在1980年1月16日,鄧小平就在一次重要的國內會議中明確指出:80年代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國際事務中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2] 1982年8月21日,他在會見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時又進一步強調: “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是我們的真實政策,是我們對外政策的綱領?!盵3]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在國際事務中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堅決反對以強凌弱和以大壓小,主張大小國家一律平等。中國還一再表態(tài),中國在強大以后也決不會謀求霸權和稱霸。
其次,維護國際公平正義是中國外交的一貫立場。改革開放以來,秉持公道、伸張正義貫穿于中國對外關系的全過程,而且隨著時代特點和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不斷充實、豐富、發(fā)展,中國在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后更是增強了將理念變?yōu)楝F實的能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更加強調在全球和地區(qū)制度上保障國際公平正義,在聯合國、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以及中國和發(fā)展中國家的多邊合作機制中不斷提出和落實各種理念、制度和措施。
最后,支持廣大發(fā)展中國家是中國外交的基本理念。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不僅從經濟上而且從政治上堅持與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為伍。中國還推動了金磚國家機制,增強了發(fā)展中國家的整體力量以縮小了南北差距。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更加重視與發(fā)展中國家的合作。習近平為此指出: “廣大發(fā)展中國家是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天然同盟軍,要堅持正確義利觀,做好同發(fā)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的大文章?!盵1]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中非合作論壇、中阿(拉伯)合作論壇、中拉合作論壇、中國和許多國家的雙邊及多邊合作都是其重要載體和平臺。
(三)實事求是,分步推進
中國在對外關系中遵循求真務實的原則,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中國外交的目標和能力并不完全一致,而且國際形勢又瞬息萬變。因此,中國外交特別強調要在世情和國情的前提下行穩(wěn)致遠。
中國外交理論重視量變質變的辯證關系。中國在倡導國際體系改革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時把奮斗總目標分解為一系列的地域和領域的目標,通過循序漸進和積小勝為大勝,分步累進實現總目標。例如,中國既提倡人類命運共同體,也提倡中國一東盟命運共同體、中非命運共同體、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經濟共同體等理念。又如,中國在朝核問題和南海問題上倡導的“雙軌”思路。有鑒于此,越來越多國家認同和響應中國的近、中、遠期外交目標,愿意同中國一道建設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
三、戰(zhàn)略理論,戰(zhàn)略思維
在中國外交理論寶庫中,戰(zhàn)略理論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國外交的大思路和大方略,也是運籌和實現外交總目標的系統(tǒng)性安排和長期運作。
(一)審時度勢,戰(zhàn)略創(chuàng)新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戰(zhàn)略思想,強調世界的大勢和趨勢,提出富有時代感的國際戰(zhàn)略理論,贏得了戰(zhàn)略的主動。
鄧小平在20世紀70、80年代就密切關注國際形勢和戰(zhàn)略態(tài)勢的發(fā)展變化,在和平與發(fā)展、國際格局多極化、綜合國力競爭、科技革命、社會主義前途等時代命題上深化和創(chuàng)新了國際戰(zhàn)略理論,為中國改革開放開創(chuàng)了必要和有利的國際環(huán)境。江澤民在帶領中國走向21世紀時,提出了“三個著眼于”的戰(zhàn)略思想:要著眼于世界戰(zhàn)略格局運籌大國關系,著眼于地緣戰(zhàn)略態(tài)勢積極經略周邊,著眼于擴展戰(zhàn)略空間大力開展多邊外交。[1]1胡錦濤在21世紀頭十年的內政外交工作中提出了統(tǒng)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命題,強調“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不斷提高統(tǒng)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能力”。[2] “兩個統(tǒng)籌”拓展了中國國際戰(zhàn)略思想的地域和領域范疇,用嶄新的戰(zhàn)略思維指引中國從地區(qū)大國走向全球大國。
習近平在領導中國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時十分重視科學和客觀地分析國際戰(zhàn)略。在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對外工作中,他提出“把握國際形勢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大局觀、角色觀”。[3]簡而言之,正確歷史觀是要知往鑒來,正確大局觀是要把握本質和全局,正確角色觀是對中國要有準確戰(zhàn)略定位。上述“三觀”是對國際戰(zhàn)略態(tài)勢的高度理論總結,也是指引中國外交在最好發(fā)展期和嚴峻挑戰(zhàn)中不斷勝利前進的理論指南。
(二)戰(zhàn)略目標,戰(zhàn)略定力
中國外交戰(zhàn)略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中國的體制和機制優(yōu)勢,以堅定的戰(zhàn)略耐心和定力,一如既往地努力實現戰(zhàn)略目標。
就外交戰(zhàn)略目標而言,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在外交上一張藍圖干到底。40年來,中國外交一直堅持鄧小平提出的宏偉戰(zhàn)略目標,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營造有利的內外環(huán)境。當然,中國的外交戰(zhàn)略目標也會根據現實變化進行適當調整,從而更加符合形勢變化的需要。正如習近平在2018年6月22日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所指出的那樣: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面對國際形勢風云變幻,我國對外工作攻堅克難、砥礪前行、波瀾壯闊,開創(chuàng)性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經歷了許多風險考驗,打贏了不少大仗硬仗,辦成了不少大事難事,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盵1]
中國在確立和實施戰(zhàn)略目標的進程中,還十分強調戰(zhàn)略定力。中國有信心實現自己的戰(zhàn)略目標,但深知實現的道路將是漫長和曲折的,因此需要戰(zhàn)略定力。鄧小平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以及中國發(fā)展中國家的屬性將長期不變。他對當時的國際形勢突變作出了精辟的論斷,及時提出冷靜觀察、沉著應付、穩(wěn)住陣腳、韜光養(yǎng)晦、有所作為等戰(zhàn)略方針。[2]江澤民和胡錦濤都有過類似的論述,強調要充分考慮到困難和挑戰(zhàn)。黨的十八大以來,國際形勢又有新的變化,中國在從地區(qū)大國向全球大國、乃至全球強國過渡時遇到了更加復雜和嚴峻的挑戰(zhàn),不僅有諸如東海問題、南海問題和中美貿易戰(zhàn)等問題,而且還面臨美國把中國列為戰(zhàn)略競爭者以及美西方的集團性戰(zhàn)略壓力等戰(zhàn)略挑戰(zhàn)。為此,習近平反復強調對外工作要堅持戰(zhàn)略自信和保持戰(zhàn)略定力。[3]中國充分認識到挑戰(zhàn)越嚴峻,中國就越要戒驕戒躁和排除干擾,咬定青山不放松,朝著既定戰(zhàn)略目標前進。
(三)戰(zhàn)略重點,問題導向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提倡實踐和理論的問題導向。馬克思主義者歷來重視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因為“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tài)的最實際的呼聲”。[4]習近平在“7·26"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們要在迅速變化的時代中贏得主動,要在新的偉大斗爭中贏得勝利,就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來思考和把握國家未來發(fā)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戰(zhàn)略問題,在理論上不斷拓展新視野、作出新概括?!盵1]
問題導向在此主要有三重意義。其一,戰(zhàn)略理論的關鍵在于能否解決實際問題。外交具有極其強烈的應用意義,往往要在緊迫的條件下作出迅速和正確的反應。因此,中國外交的戰(zhàn)略理論不能光從理論到理論或從邏輯推理出發(fā)。相反,戰(zhàn)略理論必須在實際和實踐中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為實踐服務并且接受實踐的檢驗。其二,中國外交必須抓住戰(zhàn)略重點問題。中國外交面對的問題千頭萬緒,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其他方面就會迎刃而解了。在此戰(zhàn)略思想指導下,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在外交上一直把大國關系(特別是中美關系)和周邊關系作為戰(zhàn)略重點問題對待和處置,近些年來又增加了全球治理和國際體系問題。其三,增強議題設置能力。中國在國力還不很強大的時候,就站在時代潮流的前沿,倡導建立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和加強地區(qū)經濟整合,爭得了不少話語權。中國在綜合國力成倍提升后,先后提出要在經濟全球化問題上趨利避害,要更加有效地應對氣候變化、經濟增長、自由貿易和單邊主義等重大全球性挑戰(zhàn),日益為國際社會貢獻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四、提高站位和學術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學界在國際關系和外交的學術理論建設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也存在許多明顯不足。例如,中國外交學術理論缺乏體系性和原創(chuàng)性。
當前,中國學界在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導下,正在從學術和專業(yè)上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外交實踐和理論,加強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理論建設。中國學者的研究和分析,各有側重,但可大致分為“階段論”、“總體論”和“體系論”。
“階段論”者大都以重大歷史時期或黨的重要會議歸納總結中國的外交理論。高飛認為40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是“獨立自主,不結盟”。第二階段(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是“韜光養(yǎng)晦,有所作為”。第三階段(20世紀90年代末至黨的十八大)是“和平發(fā)展,互利共贏”。[1]岳鵬認為,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在外交觀念上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的轉變:第一階段(1978-1992年)是“服務經濟,韜光養(yǎng)晦”。第二階段(1992-2001年)是“責任擔當,構建互信”。第三階段(2001-2012年)是“促進和諧,服務為民”。第四階段(2012年一)是“主動進取,務實創(chuàng)新”。[2]
“總體論”者從改革開放40年乃至更長的時間跨度總結中國外交的理論發(fā)展,但研究的重點是習近平外交思想。蘇長和指出: “40年來,中國外交不斷總結實踐經驗、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中國特色國際關系理論和外交理論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內涵、邏輯特征、制度基礎……中國同世界各國各方建立了和平共處、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關系體系……開創(chuàng)了一種全新的大國外交發(fā)展模式,成為新型國際政治文明的重要代表。中國外交理論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提供了重要思想理論資源?!盵3]
“體系論”者有兩類。一類是從一般意義上的體系的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著手進行研究。例如,王紅續(xù)從外交本體、外交認識、外交過程切入,研究中國特色外交。[4]另一類是從主要理念著手。又如,秦亞青認為中國特色外交理論主要以時代觀、秩序觀和中國在國際體系中的基本定位為重要前提。[1]再如,王棟、朱曉凡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新的國際環(huán)境,習近平總書記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思想,兼具“使命意識”、“時代精神”、“創(chuàng)新思維”和“戰(zhàn)略意識”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得以形成。[2]
筆者在借鑒“階段論”“總體論”“體系論”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中國外交理論建設的“體系要素論”,即從中國外交理論體系的內外環(huán)境和歷史使命、總體思想和基本理論、戰(zhàn)略思維和戰(zhàn)略布局、政策原則和工作方法等四大要素進行研究。[3]
首先,內外環(huán)境和歷史使命。內外環(huán)境主要指客觀存在,但還包括對其的認識和判斷。內外環(huán)境是中國外交理論產生、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的基礎,也是最終予以判斷、作用和檢驗的根本。因而,改革開放以來的內外環(huán)境就是當代中國外交理論體系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由此可見,中國外交的歷史使命就是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營造良好外部環(huán)境。
其次,總體思想和基本理論。抓住總體思想和基本理論就是抓住中國外交的本質。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總體思想是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努力維護和推進國家利益,堅持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為宗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外交的基本理論是由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當代世情國情相結合的結晶一一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后者在外交領域則主要體現為鄧小平外交思想和習近平外交思想。
再次,戰(zhàn)略思維和戰(zhàn)略布局。外交戰(zhàn)略的主要任務是要對總體思想和基本理論進行全面、系統(tǒng)和長期的部署,主要包括戰(zhàn)略思維、戰(zhàn)略目標、戰(zhàn)略條件、戰(zhàn)略布局和戰(zhàn)略途徑等。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外交戰(zhàn)略就是根據這些戰(zhàn)略思路進行的,在大國關系、周邊關系、發(fā)展中國家關系和多邊外交的基礎上,向領域外交、全球治理、“一帶一路”、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方向拓展。
最后,政策原則和工作方法。中國外交政策具有原則性和靈活性高度結合的特點。中國外交政策的原則主要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公平正義原則和正確義利觀等。但是,中國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也會根據形勢的變化而體現出足夠的靈活性。此外,中國對外關系的工作方法是落實外交政策原則的主要途徑,特別注重整體和局部、長遠和當前、中方和他方、重點和一般等的辯證關系,這些正確的工作方法也是中國外交在改革開放40年里不斷取得進步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結語
在改革開放的40年里,作為中國全局工作重要組成部分的外交,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而且在思想理論建設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果。在改革開放的不同階段,以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科學地分析國內外形勢,積極營造有利的內外環(huán)境,成功應對各種挑戰(zhàn),不斷開創(chuàng)中國外交的新局面,有力地推進了世界的和平發(fā)展事業(yè)。
在人類社會進入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之際,習近平外交思想應運而生。習近平外交思想是一個內涵豐富、思想深邃、系統(tǒng)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它明確了新時代中國對外工作的歷史使命、總目標和必須堅持的一系列方針原則,深刻揭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本質要求、內在規(guī)律和前進方向。
當前,中國外交既存在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臨著日益增多且更加嚴峻的挑戰(zhàn)。因此,中國外交更需要在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導下,提高實踐和理論自覺,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科學客觀地認識國情世情,把握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抓住和用好戰(zhàn)略機遇,有效應對可預見和不可預見的挑戰(zhàn),開創(chuàng)中國外交的新局面。從更長遠的時間框架和地域、領域的范疇看,中國外交還要在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加強實踐和理論建設,繼續(xù)推進改革開放,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不斷取得新的勝利。
在此歷史大背景下,中國學界任重而道遠,肩負歷史重任,在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建設中既要提高政治站位,也要加深學術厚度。中國學界只有提高政治站位,才能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導下,成為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建設者和貢獻者。同時,中國學界只有加深學術厚度,才能實現政治理論和學術理論的融會貫通,建成中國特色的國際關系和外交理論,促進相關專業(yè)的教學和研究,加強社會主義智庫建設,提供更多的國際公共產品,以自己的專業(yè)知識貢獻于世界的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事業(yè)。
[1] 《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43頁。
[2]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人民網,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3/653 71/4441902.html。 (上網時間:2018年8月15日)
[3] “習近平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fā)表重要講話”, 《人民日報》2013年1月6日,第1版。
[1] 《江澤民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42頁。
[2] “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 《人民日報》2012年7月24日。
[3]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9頁。
[4] “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人民日報》2018年4月11日,第3版。
[1] 韓振峰: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概念究竟是何時提出的”, 《北京日報》2008年7月22日,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 0/49152/7542100.html。 (上網時間:2018年8月15日)
[2] 《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59頁。
[3] 《江澤民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0頁。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中國的和平發(fā)展道路》,2005年12月。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中國的和平發(fā)展道路》,2011年9月。
[3]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第443頁。
[4] 《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115頁。
[5] 同上,第320-321頁。
[1] 習近平: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一一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0頁。
[1]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第442頁。
[2] 《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239頁。
[3] 同上,第417頁。
[1] “習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強調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為指導努力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 《人民日報》2018年6月24日,第1版。
[1] 《江澤民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52-356頁。
[2] 《胡錦濤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45頁。
[3] “習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強調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為指導努力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
[1] “習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強調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為指導努力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
[2] 錢其?。骸吧钊雽W習鄧小平外交思想,進一步做好新時期外交工作”,王泰平主編:《鄧小平外交思想研究論文集》,世界知識出版社,1996年,第7頁。
[3] “習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強調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為指導努力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
[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89頁。
[1]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第62-63頁。
[1] 高飛:“改革開放40年中國外交的歷程與啟示”, 《當代世界》2018年第5期,第17-18頁。
[2] 岳鵬: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外交觀念的與時俱進”,光明網,2018年6月13日,http://share.gmw.cn/www/xueshu/201 8-06/13/content 2925 8021.htm?from=singlemessage。 (上網時間:2018年8月1日)
[3] 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中國外交在改革開放中積累的寶貴經驗”, 《人民日報》2018年6月22日,第7版。
[4]王紅續(xù):“關于中國特色外交理論的若干思考”, 《當代世界》2011年第6期,第32頁。
[1] 秦亞青:“關于構建中國特色外交理論的若干思考”,《外交評論》2008年第1期,第9頁。
[2] 王棟、朱曉凡:“淺析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及實踐”,《國際展望》2017年第6期,第113頁。
[3] 參見楊潔勉: 《中國外交理論和戰(zhàn)略的建設與創(chuàng)新》,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53-9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