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古道

2018-09-10 11:26:38蔡呈書
廣西文學 2018年5期
關鍵詞:甘棠古道大陸

蔡呈書

魯迅先生在《故鄉(xiāng)》里寫道:“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庇眠@句經(jīng)典的話來形容我的家鄉(xiāng)廣西賓陽縣古辣鎮(zhèn)的那條路,是最恰當不過的了。

那是一條古道。那條路,是世世代代的挑鹽人用成千上萬雙沉重的腳板踏成的。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上學的人,大都寫過一道作文題,叫作《我的家史》。那時,我的小伙伴們作文的開頭千篇一律地這樣寫道:“在那萬惡的舊社會里,勞動人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壓迫,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地主階級的殘酷剝削下,貧下中農(nóng)上無片瓦下無寸土,吃的是豬狗食,穿的是百鳥衣,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為了生存下去,我的祖父,只好風里來雨里去,翻山越嶺,去甘棠那邊擔鹽……”

去甘棠那邊擔鹽,成了我們家史共同的關鍵詞。

甘棠,是我故鄉(xiāng)的一個鄰鎮(zhèn)。那里有一條不大不小的河流,名叫斑江。斑江連接著邕江水道,在那個遙遠的年代里,是可以通航的。這條不大不小的河,通的是那種人力搖櫓的帆船。那時候斑江的船只,熙來攘往,槳聲吱呀,熱鬧非凡。船上裝載的大多是一種人世間誰都不能缺少的東西:鹽。

甘棠古鎮(zhèn)的斑江碼頭,就成了一個相當繁忙的鹽埠。我的祖輩們食用的鹽,就是這樣來的:從水路運抵甘棠的斑江碼頭,進入甘棠大大小小的鹽鋪;然后,挑夫們將生鹽從大大小小的鹽鋪里販出,走出甘棠古鎮(zhèn),蹚過迂回曲折的七踏江,攀上高高的洪信山頂,再爬過三繞坡,就進入了我家鄉(xiāng)的古辣境……

我的祖先們,只要有力氣,種罷田地,就加入了挑夫的行列。那個時候還沒有橡膠底鞋,為長途跋涉而不使鞋底磨穿,就在女人們納的千層底上釘上馬蹄樣的鐵片,他們管這種釘上鐵片的布鞋叫“鐵鞋馬”。穿上“鐵鞋馬”,挑起一副籮筐,豪氣地對人說:我到甘棠擔鹽去!

我們的村莊,時常走出了一大幫漢子。他們從我家鄉(xiāng)的平原出發(fā),向南邊的山走去。一雙雙穿著“鐵鞋馬”的大腳,在硬生生的山地上,在崇山峻嶺中踏出了一條羊腸小道。

這是一條汗水加鹽浸漬的小道。這條小道,長年彌漫著海洋的咸味。

2017年冬日,我約了我的親兄,走進了故鄉(xiāng)南面的群山,去尋訪那條曾經(jīng)繁華的古道,追蹤我的祖輩們的生存狀態(tài)。

我找了一輛摩托車,就出發(fā)了。從我的老家蔡村出發(fā),往南走,第一站是大陸村。這一段路,已經(jīng)用水泥硬化。大陸村已經(jīng)成了一個新農(nóng)村的示范點,成了聞名的稻田畫藝術旅游觀光點,路就修得寬敞。我現(xiàn)代化的“鐵鞋馬”只消十分鐘左右,便到了大陸村。

在大陸村的南面,我們走過三座石拱橋。

從大陸村到我們村,有一條小河流。這條小河從南面的高山流出,向北蜿蜒而去,滋潤著古辣的大片土地。過去,這條彎彎曲曲的小河上,坐落著近十座明清時期的古石拱橋。我老家蔡村的前面有一座“水神橋”,再往北不遠處,在古辣街東面,有一座“九兒橋”……當年,古辣有石窟、黑石關兩處石林,恢弘的石灰?guī)r造就了古辣歷史上燦爛的青石文化。各村都有許多手藝出色的石匠,能打造出許多精美的石器。而最見石匠功力的,當數(shù)石拱橋。建筑石拱橋的所用多為大塊石料,接縫完全不用灰漿,那些用在橋拱的大塊石料呈斧頭形,每一塊大小、斜度、弧度各不相同,事先需經(jīng)精密計算。記載在舊縣志的九兒橋、拱秀橋,兩面還伸出精美的龍頭龍尾石雕,迎水面為龍頭,去水面是龍尾。可惜的是,這些體現(xiàn)祖先聰明才智而極有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的古石拱橋,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農(nóng)業(yè)學大寨時修“大寨田”改直機耕路后被拆毀了。

大陸村南面的三座石拱橋是為鹽道而建的。據(jù)老輩人說,在清朝嘉慶年間,這條古道就已相當熱鬧。到了光緒年間,每天從早到晚,來自各地的挑夫不少于三千人,多的時候甚至達到五六千人次,到了夜晚還有人在這條路上跋涉。這條小河上原用條石架起的小橋,已不能勝任成千上萬人的跨越。當夜幕降臨,挑夫們扁擔頭上昏黃的馬燈照著窄小的石板橋,朦朦朧朧的看不清楚,挑著近百斤沉重的擔子,雙腿禁不住顫抖。于是,鄉(xiāng)紳們便謀劃建橋了。舊《永淳縣志》記載:“上下鳳凰橋:古辣段韋煥然倡建上下二橋,賓陽舉人陳珍珠有碑記。”可惜,舉人陳珍珠的碑記已無從看到,韋煥然是怎樣的一個鄉(xiāng)紳我也無從知道了。我們只能從上代人的傳說中觸摸那一段歷史。據(jù)說,這三座橋建于清光緒年間,當時,一經(jīng)倡議,民眾雀躍,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八個月這三座橋即完工。我們這一帶的鄉(xiāng)俗,認為架橋修路一律是修善積德的好事,所以只要有人倡導,沒有不響應的。

我不能不停下車來向這三座石拱橋致敬。

我眼前的里勝橋,是一座雙拱橋。橋長約十米,寬三四米,高大概有四米。那一塊塊青石已呈烏黑色,一副滄桑的模樣。我不知道,這橋板上,吸收過多少掉下的鹽粒,這滄桑的烏黑色,是否是鹽漬所致……

過了鳳凰橋,就沒有水泥路了。聽說,大陸村至來田村七八公里的山路硬化工程已列入2018年賓陽縣政府“村村通”的預算。

現(xiàn)在,我慶幸我還能撿拾一段充滿塵土的故事。這段小路,其實也不是過去的羊腸小道了,因為近年山上都栽種了速生桉,后驅動農(nóng)用車進山運木材,已把路面碾寬至三米左右。路上,我們不時地遇著載著滿滿一車木材的后驅動農(nóng)用車,搖搖擺擺地從我身旁碾過,揚起一陣塵煙。我們問停在路邊的一個青年司機,這木材拉去哪里,他說拉去貴港。我說賓陽都有木材加工廠,干嗎要舍近求遠?青年回答很簡單,人家給現(xiàn)錢!

看來,在這條古道上奔波的人,都是為了一個“錢”字。古今一樣。

我年逾七旬的哥哥受不了摩托車的顛簸,提議徒步。這正合我意。尋訪這條古道,只有徒步,才能仔細體會個中的況味。于是,我把摩托車存放在路邊一個養(yǎng)豬場里,開始徒步向前,拾掇遺留在這條古道上塵封的故事。

這時,我們遇到了一個拿著割草刀去刈草的農(nóng)婦,正好問路。她告訴我們,眼前的這段長坡,叫豬籠坡。坡頂上有條岔路,直去,是來田村,左轉,便可到鳳凰水庫。

到了這,我必須拜會鳳凰水庫。因為,這是一座曾經(jīng)滋養(yǎng)我一家的寶庫。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我父親幾乎每天都扛一張大罾,到這一帶山塘水庫網(wǎng)小魚。鳳凰水庫就是他經(jīng)常光顧的地方?!邦馈笔且粡埣s四米見方的紗網(wǎng),用竹竿撐開四個角,再用一根大竹竿挑起,拉一根繩子,吊進水庫里去,再投入米飯和糠揉成團的誘餌,誘使那些手指般大小的小魚仔進網(wǎng)。每隔二十分鐘左右把罾拉起一次,里面就會有一堆活蹦亂跳的小魚仔。每到圩天,父親就把好幾斤煎好的魚干拿到圩市上去賣,得了些錢,就能買些肉。那些年,我家能隔三岔五地有些肉吃,全靠了這些水庫。

沿著農(nóng)婦指引的方向,爬上了長長的豬籠坡,拐了幾道彎,又下了一個長坡,我終于看到了鳳凰水庫的一角。在地圖上看,鳳凰水庫是一個大大的“人”字,但到了現(xiàn)場,卻見水庫隱藏在迂回曲折的山間,你沒法看到它的全貌。

水庫,波光瀲滟,一片平靜。水底下應該有不少的魚蝦。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人來網(wǎng)小魚了。如果有一個頭戴斗笠,身穿蓑衣,拉起大罾,兜起一堆活蹦亂跳的小魚,這是何等的詩意!但在我父親的那個年代,這種辛苦的勞作與詩意無關。從我的村莊來到鳳凰水庫,得走足有十公里的路程。有時這個水庫網(wǎng)不起魚,又得輾轉到其他水庫去。附近的關口水庫、木林水庫、陶鹿水庫、山口水庫,都曾深深地留下了父親的足跡。那時候,一天經(jīng)常得來回奔波二十多公里,風里來雨里去,那種艱辛,是我們這一代人無法承受的。

兒時,我都是和父親共一個木盆泡腳。那時候農(nóng)村條件艱苦,為節(jié)約柴火和水,根本不講究什么衛(wèi)生,晚上洗腳都兩三個人共一盆熱水。我白嫩的小腳與父親古銅色的大腳一齊放進木盆里,形成了鮮明的反差。我摸了摸父親硬邦邦的大腳,不懂事地問他,你的腳和我的腳怎么不一樣?父親笑了笑,說,你還小,長大了就和我一樣了。父親當時一定料定他的小兒子沒有走出農(nóng)村的機會了,會像他一樣在農(nóng)村摸爬滾打,養(yǎng)兒育女,為他養(yǎng)老送終,遲早這雙小腳也會踏著他的足跡練成古銅色的大腳的。

想不到的是,在我長到十七歲的時候,迎來了改革開放的好時代,我考上了師范學校,走出了村莊,再沒有機會踏著父親的足跡謀面這條先輩們?yōu)樯娑疾ǖ墓诺?,我的雙腳最終沒有練成父親的古銅色。

我先輩的這條古道,是一條多災多難之道。

鳳凰水庫的南面,是古辣山地的最高峰,名字就叫高山。高山是一塊寶地,蘊藏鉛鋅礦。這里風光秀麗,登上峰頂,群山臣服,氣勢非凡。山的北面有一個數(shù)十丈高的瀑布,瀑布下面是仙女潭,這就是流經(jīng)我村前那條小河的源頭。每逢春夏季節(jié),大雨過后,仙女潭瀑布頗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氣勢。仙女潭清澈見底,潭寬有三四十米。傳說古時候每逢盛夏季節(jié)就有仙女下凡,明月當空的夜晚,仙女們就會相聚仙女潭戲水,仙女譚由此而得名。

這個美麗的地方,卻曾經(jīng)慘遭日寇的蹂躪。

1939年12月,昆侖關戰(zhàn)役爆發(fā),國民革命軍取得輝煌勝利,日軍嚴重受挫。日軍不甘心失敗,卷土重來。1940年初,從廣東抽調增兵海運至欽州灣登陸,與占據(jù)南寧的兵力合編,反攻昆侖關。日軍調遣一隊兵力從南寧過橫縣,進入甘棠,選擇了這一條古鹽道,迂回進入賓陽,形成對昆侖關的圍攻之勢……

這一年,就在古鹽道這座高山的雙峰頂上,國民革命軍與日軍發(fā)生了戰(zhàn)斗。據(jù)說,桂系白崇禧派遣第六軍左翼軍總指揮葉肇(時任66軍118師師長)在這里狙擊日軍。葉肇坐鎮(zhèn)古辣大陸村,指揮戰(zhàn)斗。118師在高山雙峰頂阻擊戰(zhàn)中與日軍鏖戰(zhàn)了三天三夜,擊斃日軍五百多人,繳獲三百多條槍及一批隨軍物資,取得了局部勝利。當年葉肇住的青磚閣樓現(xiàn)在還隱藏在大陸村嶄新的別墅樓群中,成了珍貴的歷史文物。

我小時候就多次聽母親說起“走日本”的往事。

“走日本”就是躲避日本兵。日本兵曾在賓陽實行慘絕人寰的“三光”(燒光、搶光、殺光)政策,我們相鄰的武陵鎮(zhèn),有一個上顧村,被殺死的男女老幼流出的鮮血,染紅了村中的一面大水塘,這些暴行令村民們不寒而栗。因此,一聽說有日本兵來,便四處逃散。

母親說,她曾經(jīng)歷過兩次“走日本”,一次是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另一次是民國三十年(1941年)。母親說的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這一次,便是發(fā)生高山阻擊戰(zhàn)的這一次。

母親說,那年“走日本”,她帶著我的兩個姐姐,大姐已經(jīng)虛歲七歲,一手牽著,二姐只有兩歲,背在背上。走到大陸村對面的黃道山躲藏的時候,我那兩歲的二姐,竟然不懂事地大哭起來。這時,逃難的人群中立即有人找來一團破布塞進我二姐的嘴里,阻止她大哭。但為時已晚,哭聲引來了日本兵。眼看目標暴露,我本房的一個大伯,名叫蔡應生,就勇敢地走了出去,想把日本兵引走。我母親說,她親眼看見應生大伯走向日本兵身邊,跟日本兵說了些什么,他們遠遠的聽不清楚,但沒說上幾句話,那個兇狠的日本兵便端起槍,“砰”的一聲朝應生大伯開了槍,應生大伯立即倒在血泊中……

受了這次驚嚇,我那七歲的大姐回到村子后,便神情恍惚,最終病倒,不久便夭折了。

我母親每每說起這段往事的時候,滿臉是恐懼和仇恨。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各家各戶的農(nóng)具為了避免混淆,都用濃墨寫上主人名字中的一個字。比如,我父親名叫蔡岐周,就應寫上一個“岐”字。但我家農(nóng)具卻不寫個“岐”字,寫的是一個“生”字。我曾經(jīng)問父親,我們家為什么寫個“生”字呢?對我的提問父親沒有回答。

現(xiàn)在想起來,這個問題對父親來說也許很沉重。我只能猜測,他也許是為了紀念應生大伯,“生”字成了他一輩子心中的痛。應生大伯是因為我姐姐而死的,應生大伯是為了保護村民而死的。在我父親心中,應生大伯應生不死,他是永生的。

別了鳳凰水庫,我們繼續(xù)朝古鹽道上的驛站來田村走去。

周圍的山,種了很多速生桉,路經(jīng)過不斷修整,已少了崎嶇。

打開手機定位,發(fā)現(xiàn)到來田村還有一些距離。地圖上顯示附近零星分布著幾個山村:金圭、第一、官塘……這些村莊的名字,兒時即耳熟能詳。那時,這每一個字里面,都包含著一個大大的“苦”字。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這一帶山,是大半個古辣地區(qū)的草料場。那時,我們這一帶老百姓日常生活所用的燃料,都是山上的茅草。每年夏季,是山上茅草長得最旺盛的時候,村民們就蜂擁地到這一帶山里割草,耗費大約半個月的時間備好一年間全家用的燃料。

在那個割草的季節(jié)里,村民們得早早起床,磨好割草刀,然后將割草刀綁在茅槍(挑草的扁擔)上,包上一盅米飯,帶上裝滿冷水的軍用水壺(那個時代時興這種水壺),邁開雙腿向深山走去。那情景,和當年去擔鹽的隊伍沒什么兩樣。當天割下的草,就地暴曬。第二天再來的時候,割完一擔草,就將前一天曬干的草用草帶結結實實地捆綁成四捆,然后每兩捆再用繩子捆綁在一起,用兩頭尖尖的茅槍用力穿過,就將草捆挑回家去。每擔草有八九十斤重。

當時還是生產(chǎn)隊集體勞動,夏季正是水稻搶收搶種的“雙搶”季節(jié),一般生產(chǎn)隊都是等“雙搶”完成任務后才放假讓社員們上山割草。但很多人擔心等“雙搶”完后山草被人割光,隔三岔五就偷著上山割草。這就和生產(chǎn)隊“雙搶”工作產(chǎn)生了尖銳的矛盾。于是,經(jīng)常地,公社就派武裝民兵守住進山的路口,阻止社員們上山割草,發(fā)生了不少沖突……

我沒有進山割過草,但有過“接草”的經(jīng)歷。

所謂“接草”,就是割草人將草挑出山后,累得走不動了,就由家里的半勞力(十五六歲的未成年人),去到大陸村一帶將草接力挑回。大陸村到我們村,大約三公里的路,是平原的路。三公里,只是割草人走的不到三分之一的路程。而就是這不到三分之一的平坦路程,搞得我疲憊不堪,那種苦,我至今刻骨銘心。接回一擔草,腰骨疼得三天都不能恢復。

那時,我父親天天去水庫網(wǎng)魚,母親在1971年就去給我在外工作的哥哥帶小孩去了。我家割草的任務,就落在我二姐和二姐夫的身上。二姐注定命苦,嫁在近鄰,除了照顧她的那窩孩兒,還得照顧娘家。每天清早,她要先挑滿我家水缸里的水,順便把我們父子倆換出的衣服拿回去,再挑滿她家的水缸,再洗好兩家人的衣服。而最辛苦的,是他們夫妻倆要填滿兩個家庭的草窩。那時,父親每天網(wǎng)小魚回來,晚上就開鍋煎魚。運氣好的話,有時每天可以網(wǎng)十來斤小魚。煎魚,是很費草料的。那個時候農(nóng)戶都養(yǎng)豬,養(yǎng)豬都得熬潲水,每天都熬一大鍋潲水,也要燒掉一大把山草。所以,我家的那個火灶,吞進的草料,也比尋常人家要多得多。因為要割兩家的草,需要的時間相對要長,割到后期,近處的山很快就被剃光了頭,二姐、二姐夫就得往更深的深山里去割,去挑。路途的遙遠,增加的勞苦是顯而易見的。夏季的那段日子,看著二姐、二姐夫汗流浹背氣喘吁吁地挑回一大擔子的草料塞進我的家,我的心充滿苦澀。

不知走了多少個山彎,眼前出現(xiàn)了一片松樹林。周圍都是速生桉樹,見到久違的松樹,我有點感動。鉆過松樹林的小道,眼前出現(xiàn)一片竹林,竹林旁邊,現(xiàn)出屋子的一角。我知道,是到了我尋訪的終點站——來田村了。

來田村是當年鹽夫們歇腳的一個地方。從家里出發(fā),到這里已走了十來公里路,剛好走了大約一半的路程,需要在這里稍事休息,喝點水,然后鉚足勁頭,翻過村后的高山,進入甘棠境。我想象著,當年挑夫們就坐在這片松林底下,搖著斗笠扇涼,對山那邊充滿期待,對生活充滿希冀,而面對路途的辛苦,他們則互相安慰,砥礪前行。

從我們村到甘棠,再挑鹽折返,要走五十多公里。這五十多公里大多是崎嶇的山路。按較快的步行速度,一小時五公里,五十公里至少要十個小時,挑擔途中必須要多次歇腳,因此,往返一次得十多個小時,也就是說,必須兩頭黑。去挑鹽必得凌晨起床,做了早餐,吃飽了,再包上一盅飯備作午餐,提著馬燈照明上路,天黑后也方才回到家。在我們村里,至今還保留著早餐吃干飯的習慣,那是因為在過去,早餐必須吃飽,才能應對一整天跋涉的艱辛,同時是早餐午餐同時煮,一半裝進肚子,另一半壓進飯盅備作午餐。煮飯時切好頭菜,飯將熟時揭開鍋蓋,將頭菜放進飯里蒸,飯熟菜熟。

鹽挑回村里后,如果要想換得更多的錢,第二天還得繼續(xù)上路,挑到二十公里外的廖平圩去賣,或者到二十五公里外的賓陽縣城,或者再往上林、馬山,再到都安、南丹,進入云貴高原……

我不敢想象,為了生存,當年挑鹽的人,要付出多少的體力和毅力!我的祖先們喲!

眼前的來田村,滿耳是清亮的鳥鳴聲,沒有人聲,顯得格外寧靜而安詳。陳舊的村舍,顯得格外落寞。良久,傳來摩托車的轟鳴聲。旋即見到一個小伙子駕著摩托車進了村。我們和這個小伙子聊了一下,得知村子里現(xiàn)在只有幾個老人居住,村民們早已到古辣鎮(zhèn)上買地建房,不再居住村里。村民們平時像城里人一樣早上開摩托車回村里“上班”,晚上“下班”回到鎮(zhèn)上?,F(xiàn)在已經(jīng)入冬,不是種植的季節(jié),所以很少人回來村里“上班”了。

我知道,現(xiàn)在賓陽的很多山村都成了空殼村。村民兜里有了錢,都往鎮(zhèn)上或縣城買地建房或按揭買商品房居住,享受都市人的現(xiàn)代生活去了,而家里的山地倒承包給城里的老板來經(jīng)營了。

眼前,速生桉漫山遍野。這種樹生長神速,長樹就是長錢。人們?yōu)榱搜矍袄?,對環(huán)境的影響忽略不計。我見過很多速生桉樹林,下雨的時候,山上流的水,像墨汁一樣黑。生長速生桉的地方,不再長草。我們一路走在這條古道上,根本見不到過去我們來這里割回去用作燃料的那種茅草。桉樹底下不長草。

來田村人顯然顧忌速生桉的危害,村莊周圍的山頭都沒租出去讓人種速生桉,滿山還都是蒼翠可愛的松樹,從遠處看過來像一個孤島。他們大概不想讓自己的村子水源和環(huán)境受到污染。2018年,這個村子將通水泥路了,有朝一日,他們或許就像這條古鹽道上的大陸村一樣,要返回村子里建別墅居住呢。

古辣大陸村,也是古鹽道上的一個重要的驛站。

關于大陸村的鹽業(yè),我采訪了大陸村韋樹積老人。他介紹,當年,大陸村村民既做挑夫,又開熬鹽作坊。大陸村依山傍水,極好取水熬鹽。他們將從甘棠挑回來的生鹽放入大缸中浸泡至溶解,除去鹽中雜質,然后將鹽液放入直徑四五尺的大鐵鍋,用柴火熬煮九個小時左右,才熬成可食用的熟鹽。每戶每天一次可熬三個大鐵鍋的鹽,一鍋熟鹽約為一百五十斤,三鍋鹽共四五百斤。全村有三十多戶人家熬鹽,每天平均出產(chǎn)熟鹽就有八千斤左右。直到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國家為保障人民的健康,禁止私制鹽,推廣加碘鹽,大陸村的熬鹽作坊才銷聲匿跡。

時光推進到21世紀。許多腰包鼓起的大陸村民,都跑到古辣街甚至到縣城買地建房,背棄了故土。在縣國土資源局當領導的大陸村子弟韋寶平心里算了一筆賬,他覺得,與其到城里買地建房,不如將這買地的錢用在家里建別墅!家鄉(xiāng)這山,這水,這藍天,是如今多少城里人夢寐以求的東西,我們卻要舍棄這些寶貴的東西,多可惜??!

2009年8月的一個夜晚,韋寶平邀約了本村在縣城、黎塘、古辣鎮(zhèn)上工作的兄弟們回到村里,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村里的兄弟們,并組織召開了一次村民大會,提出了建設大陸村的初步設想。

一石激起千層浪。就這樣,大陸村人在韋寶平等人的鼓動下,不等不靠,自覺自愿地投入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的行動中。他們統(tǒng)一規(guī)劃,開山造房,拆舊建新。他們從最難做工作的族堂拆起,拆除舊房屋及族堂成百間,實現(xiàn)了宅基地的順利流轉,使村莊的規(guī)劃設計成為可能。之后,村里發(fā)動群眾和社會熱心人士捐款,先后建設了進村大門、環(huán)村路和公廁,改造辦公室、會議室、老人幸福院。最終,他們的行動感動了黨和政府。在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民們按統(tǒng)一規(guī)劃設計的戶型陸續(xù)建起了鄉(xiāng)村別墅……

進得村大門,一尊題為“農(nóng)耕年代”的大型銅雕格外引人注目。一頭低頭拉犁的牛在奮力向前,扶犁的農(nóng)夫暴出強勁的肌腱,在奮力地耕作。這尊銅雕,強力地提示,眼前漂亮的別墅群,是實實在在的新農(nóng)村,而不是城市的樓盤。

更令人叫絕的是,大陸村人把祖祖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耕耘的稻田,種成了繪畫藝術。藝術地種田,這恐怕是我們祖輩做夢也沒有想到的。

大陸村,群山環(huán)抱,南面有一片開闊的田垌。這個田垌,便是一張作畫的底板。大陸村人請來藝術家,設計出了繪畫的圖案,村民按藝術家畫出的草圖,插上了不同顏色的水稻,水稻長出,一幅巨型繪畫作品便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每一季稻變換一幅圖景,每年向上天面交兩次美術作業(yè)。為了讓游客方便賞畫,他們還在山坡上建設了觀景臺。這時候,遠近游客紛至沓來,將大陸的稻田畫攝進了長槍短炮里,將《美猴王》《飛天》《巨龍騰飛》等一批作品發(fā)布到網(wǎng)絡世界,使古辣的大陸村聞名遐邇……大陸村的生態(tài)農(nóng)業(yè)旅游火了。

鄉(xiāng)村的功能由此而改變。它不再單單是出產(chǎn)口中食的地方,更成了城里人休閑消遣享受精神樂趣的好去處。玩著種田,千百年來的辛苦活,在我們這個時代輕松翻轉。目前,古辣鎮(zhèn)正在大力打造香米產(chǎn)業(yè)示范區(qū)。這里有著名的產(chǎn)糧基地不丈垌。不丈垌田地平整,土壤肥沃,歷來盛產(chǎn)香米。2017年,古辣香米產(chǎn)業(yè)示范區(qū)被授予“廣西現(xiàn)代特色農(nóng)業(yè)核心示范區(qū)(五星級)”稱號,名列全區(qū)首位,“古辣香米”獲批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chǎn)品。“古辣香米”的品牌開始在全國各地打響。

古鹽道到了來田村,便中斷了。因為山那邊,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修了一個中型水庫——那洪水庫,將一大段古道泡在水里了,我們沒法再往前走。其實,即使還有路,我也沒有腳力再去攀爬那一座座山峰。我們這代人的體能早已經(jīng)被現(xiàn)代化的交通工具嬌慣而退化。

我的尋訪古道之旅只好暫告結束。我打算在下一個雙休的時候,再鉆進那能夠快速穿行的鐵殼里面,沿平坦的二級公路,去甘棠那邊尋找余下的那一段路,看一看那洪水庫如何將那段古道浸泡在歷史的長河中,如何泡去了古老的咸味……

我期待,甘棠境內(nèi)的那一段古道,給我更多的驚喜。

原路返回?;氐酱箨懘鍟r,只見一輛輛小車絡繹不絕地前來觀賞稻田藝術。盡管秋收時節(jié)稻田畫已被收割機橡皮擦般地擦掉,但這個橡皮擦卻像握在一個不用心的孩子手中,擦得不干凈,稻根仍然留下作品的痕跡,古畫般的朦朧,不舍的人們?nèi)约娂娗皝碛^賞2017年晚稻的作品:這是一條巨龍。

責任編輯 韋 露

猜你喜歡
甘棠古道大陸
送餐的甘棠
飛天(2024年2期)2024-01-25 09:30:18
走古道
東方少年(2022年25期)2022-10-18 06:52:46
茶馬古道的前世今生
云南畫報(2021年10期)2021-11-24 01:06:54
百年心跡證丹砂 斗雪寒梅耐歲華——讀祖父甘棠詩詞舊作有感
黃埔(2020年4期)2020-08-13 03:24:42
詩經(jīng)·召南·甘棠
領導月讀(2020年7期)2020-03-03 11:16:58
IQ大陸
曾凡忠江永風情鋼筆畫
新一代(2018年23期)2018-04-13 05:22:22
北方大陸向
冰之大陸
訪茶馬古道
台南市| 新沂市| 慈溪市| 漳平市| 新泰市| 舒兰市| 门源| 公安县| 南开区| 堆龙德庆县| 潮州市| 隆林| 东乌珠穆沁旗| 阳信县| 大关县| 塔城市| 乌海市| 瓦房店市| 昌邑市| 册亨县| 通海县| 宜宾市| 长葛市| 济源市| 安仁县| 乐安县| 宝坻区| 来宾市| 祁门县| 若羌县| 丽水市| 永宁县| 老河口市| 鄂伦春自治旗| 武安市| 中牟县| 雅安市| 松潘县| 涡阳县| 邢台县| 东乡|